5分钟教你学会早教(45分钟一节早教独立课教会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

家长放手,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作者:赵迪

5分钟教你学会早教(45分钟一节早教独立课教会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1)


周末陪快两岁半的女儿去上早教课,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独立课”,一节课下来,受益匪浅。

“独立课,是早教课中不同于家长陪伴上课‘亲子课’的另一种上课形式,孩子没有家长的陪伴,自己跟着老师在教室内上课。一般对两岁半以上的孩子开放,目的是培养孩子独立上课、交际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的能力和信心,有效缓解孩子入园焦虑症。

真正能做到放手不打搅孩子的家长并不多,究竟是孩子做不到,还是我们家长放不开手?

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孩子用冰棍棒在大白纸上拼贴成小汽车(老师已经事先把双面胶贴在冰棍棒的一面上),然后给汽车的不同部位涂色。因为这次课大多是刚开始上独立课年龄偏小的孩子,老师允许家长在教室内角落观看。这时我就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 糖糖,两岁五个月,小姑娘正在用手抠着双面胶,可能那个头不那么好找,坐在身后的奶奶直接上去说道:“宝宝,来!奶奶帮你。”然后就自己把双面胶的外层揭下来了,然后顺势就放在纸上,说:“现在你按吧。”

  • 晨晨,三岁三个月,老师说黑色的颜料用来涂轮子、黄色的涂车身,小男孩儿涂轮子涂高兴了,沾了黑色颜料的笔直接刷在车身上了。妈妈在后面小声提醒了几句无果,实在忍不住,上去攥住笔喊道:“不对,这只能涂轮子……”

  • 安安,两岁八个月,小姑娘特别可爱,看别的小朋友画看出了神,妈妈捅捅她:“嘿嘿,你倒是画呀!你看人家媛媛!”

早教老师很无奈,一直在提醒家长就当自己不在房间里,不要去干涉孩子。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呢?这样做对孩子又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孩子还小,他能行吗?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还小,做不了、做不好。孩子还小的时候,渴了,我们给他倒水、喂水;饿了,给他喂奶、喂饭;冷了,给他穿衣服,想要什么我们给他拿…慢慢这一切成了习惯,习惯性的认为孩子不具备能力。

父母应当明白,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能力都是一点一滴学习、尝试得到的。孩子学东西往往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最开始的尝试十有八九会失败,但是孩子会在屡次的失败中体会、练习和调整,最终成功并且得到能力上的提升。

如果因为怕孩子最不好,或者仅仅是觉得孩子最不好就总是不让孩子去尝试,那他哪里来的尝试的机会,又怎么会成长?!

更重要的是,如果老是说孩子最不好,不让他做,慢慢的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睁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就会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说“你不行,我来吧。”甚至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可能认为自己真的不行,或者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他可能就真的什么都不尝试了,“自卑”的种子就这样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5分钟教你学会早教(45分钟一节早教独立课教会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2)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能落后!

有一种说法是要上早教一是要有钱,二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早教中心同龄孩子众多,家长们在一起往往就会比较——“你家能吃200ml奶了?!你家一岁七个月就能说整句话了?!你看看人家孩子就能好好画,我家的怎么还老拿笔乱戳、还动不动就开始往手上抹…”

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并且经常因此焦虑甚至责备孩子。这其实是家长不自信和生活不满意的一种表现。我们总是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自己的孩子不优秀。我们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满意,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价值感。

其实这些都能被理解,但正如没有一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自己发展的节奏。只要都在正常范围内快点慢点又有什么呢?

总是在比家长会特别累,有时还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然后就越看孩子越不好,可能还会批评他或者强迫他做一些事情。

我们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和孩子都放松些呢?在轻松的环境下生长的孩子身上都带着自信、快乐和开放的气质。

5分钟教你学会早教(45分钟一节早教独立课教会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3)

早教课那么贵,孩子不紧跟着老师走,画得不漂亮可不行,那不就亏了?

我们花了钱和精力带孩子早教,希望他能收获最大化,这无可厚非。可是早教本身更重要的并不是学一首歌或者画出一副漂亮的画,而是让孩子都和社会接触,见世面并学会规则,愉悦身心,当然在此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技能。

如果我们总是按照大人功利的标准会衡量,有可能孩子并不能收获他岁最需要的。

除了上面说到的,其实家长在独立课上总是说话、干扰老师的行为本身就不利于孩子体会课堂秩序和遇到困难时怎样寻求老师的帮助。

我知道有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会忍不住冲上去,我也是一样。为了我们的孩子,就让我们退一点,再退一点。

5分钟教你学会早教(45分钟一节早教独立课教会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4)


作者简介: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年外企经验,家有一女宝,热爱生活、关注心理、教育、读书、艺术。

品读“亲子沟通如何说”,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