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庭的教育观念(别让教育回归家庭)
前些日子,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这位家长在视频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们应该为这位家长的直爽和勇气竖起大拇指这位家长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未能说的心里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优化家庭的教育观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优化家庭的教育观念
前些日子,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这位家长在视频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们应该为这位家长的直爽和勇气竖起大拇指。这位家长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未能说的心里话。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时间有限、工作任务也不同。隔行如隔山。在家庭教育热之又热,家长为孩子学习、成绩忙得不可开交的今天,一句让“教育回归家庭”的热词更让很多家长抓狂。家长不但要为生计劳碌,为学区房操心,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很多人还得现学现卖为孩子批改作业、做手工、点赞……试想,有多少家长有这个精力和能力?不抓狂才怪!
“教育回归家庭”的提法真的好,然而,其中之“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该教的内容有哪些?
论教育,大体可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论教育内容,有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不一而足。所以,“教育”二字,绝不仅仅指知识教育、技能和技巧教育,它包括了更广泛的内涵和内容。比如,学校教育是以教授大中小学生学知识,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集体主义情怀为主;而家庭教育的内涵,很多人似乎明白,实际上又比较糊涂。当“教育回归家庭”的声音一出,很多家长,以及部分老师,便把知识教育简单叠加在家庭教育范畴内。可是,如果老师将孩子的知识教育推给家长,家长承担了老师的教育职责,这既串了岗,又越了位。
家校配合、家校互相支持没错,家长督导孩子好好学习、心有余力者辅导孩子作业、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帮助孩子做手工,也属正常,但绝大部分家长不可能像老师那样专业专职,何况许多家长并不具备学校老师那样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指导孩子学习只会加重大部分家长的负担,本来已有的教育焦虑更加严重。因此,“教育回归家庭”的提法不是将学校教育模式,将知识教育搬到家中,也不能将老师的教育角色移植到家长头上。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教育内容应该着重从卫生教育、情感教育、智育教育方面入手。这里的智育教育也不是指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让儿童见世面,丰富各种知识,积累早期经验。一位名为“桌子先生”的作者也说得好:“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性格品格、行为习惯的教育,老师主要负责孩子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彼此有明确的界限,各有自己的任务。”老师、家长、学生、学校,这四方应该取得一种平衡。强调“教育回归家庭”,主要讲的是要求广大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范围内,指导孩子学习、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做一个善良诚信有正义感的人;学做一个知恩感恩,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学做一个勤奋踏实勇于进取的人;学做事,会做事,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学会自理、自立和自强,养成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孩子亲社会、关爱他人,热爱大自然。这,才是教育回归家庭最最主要的内容和本质。
具体来讲,当孩子疏懒于作业,家长应督促其按时完成,告知这是他们的任务;当孩子口出不逊,家长应提醒孩子,做人要讲文明讲礼貌,不可乖张跋扈;当孩子遇到挫折畏缩不前,家长应引导孩子像英雄人物一样,学会勇敢,懂得担当,不畏惧困难。家长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孩子学会做人做事,这是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送给孩子童年最大最好可享用终生的礼物,比帮助孩子甚至为孩子代劳完成一项作业、完成一个手工更具有长远意义、更有价值!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儿童健康的身心和将来亲社会行为方面。曲解“教育回归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与培养阳光快乐、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一代新人的要求不符,只会造成一批批“病梅”。我们要为“教育回归家庭”之“教育”内涵正本清源,更希望家长和老师厘清概念,不盲目跟风,回归家庭教育的真谛。
来源:中国妇女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