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

今天闲来无事又重温了一遍《异形:契约》。

作为《异形》前传三部曲之二的《异形:契约》,时间线在《普罗米修斯》之后,讲述的是一群乘坐“契约”号宇宙飞船飞往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在生化人大卫的诱导下一步步走向又一个的深渊的故事。影片以科幻为外壳,填充哲学思考,通过大卫这把"钥匙",描绘出了一副宗教式的人类未来图景。

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1)

经典哲学命题与科幻元素的融合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拍摄了《异形》这一太空恐怖电影,成为“异形”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异形”这一怪物形象很快风靡全球。此后,多位导演都拍摄过《异形》系列电影,呈现出多样的风格,但总体上说,影片逐渐陷入模式化的泥潭中,越来越追求杀戮带给人们的感官刺激和猎奇心理。2012年,斯科特重新指导《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并在今年上映了《异形:契约》。与以前的《异形》系列电影不同的是,斯科特并没有走以往庸俗商业化的老路,而是以天才般的想象力,以《异形》电影为框架,容纳了关于人类本质的讨论,从哲学的高度,表现了关于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从风格上来看,如果说《异形》系列是吸收追逐片与恐怖片的表现方法,着重塑造了“异形”这种怪物给人带来的恐怖感受,那么《异形》前传系列则把视野放大,打造了恢宏的故事框架,以异形为线索,探讨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体现出极富科技感的科幻风格。《异形》电影也从商业追求转向了艺术探索。

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2)

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3)

如果说,《普罗米修斯》表现的是哲学问题:“我们从哪来”,那么《异形:契约》则进一步探索了“我们往哪去”。“普罗米修斯”号飞船前往太空的目的是寻找“造物主”,它探索的是人类的起源。而“契约”号飞船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个新的人类家园,代表了人类的未来。影片借助科幻的利刃,打破了人类科技及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的限制,把人类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以更加平等、冷静、客观的视野对人类进行哲学深思。

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4)

浓郁的宗教氛围

《异形:契约》同样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异形:契约》的片名或许翻译成《异形:圣约》更为契合。Covenant一词指的是上帝对人类的承诺,片中太空飞船也以此命名,从而表达了影片深含的宗教意味。另外,在片头,仿生人大卫以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为自己命名,大卫原是圣经中的一位英雄,他杀死了侵略者巨人歌利亚,这个故事隐喻了仿生人大卫与造物主“工程师”之间的关系。“契约号”代理船长是信仰宗教的,创作者也借他之口暗示了科技社会对宗教的排斥。同时,在片头,大卫弹奏的《众神进入英灵殿》,以及在结尾大卫进入放置人类胚胎的房间时响起的同样的曲子,更是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氛围。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宗教便悄然而生,从未消退。宗教代表了一种肃穆、神秘、敬畏的信仰的力量,影片融入这一力量,从侧面告诉了人们:在这个宇宙中,某些“规律”是凌驾于一切科技力量之上的。

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5)

大卫的形象内涵

在《异形:契约》的开头,生化人大卫与他的制造者有一场对话,他说:“我将侍奉你,但你是人类,你会死,但我不会”。当他的主人叫他倒一杯茶来,他迟疑了,并表现出复杂的神色,他或许产生了“我比你更为高级,为什么我要侍奉你”这样的想法。当他来到人类的造物主“工程师”的星球后,他迷恋上了“造物主”这一身份,开始研究制造异形,甚至杀死了肖博士——作为制造异形的母体。而且他设下巧局,吸引人们前来,成为他的试验品。大卫身上折射出的是创作者对现今时代一味追求科学技术的恐惧,大卫身上明显带有疯狂科学家的影子,而人类恰恰被放在了“实验品”的位置上,从人类的角度说,大卫可以被称之为邪恶、残忍、冷酷、狡猾,而站在大卫的的世界观上看,又不能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因为他与人类是不同的物种,也不可能拥有人类的世界观,更不可能有人类那样的情感。

“工程师”创造人类,人类创造大卫,大卫消灭“工程师”,三者构成一个巧妙又必然的链条。 无论是异形也好,大卫也罢,《异形:契约》没有局限于某一客体,它呈现的,更像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思索。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知道,它究竟是诗人的梦语,亦或是天才的预言。

异形契约十大深度解析(异形契约我们将往何处)(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