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人格的精髓(独立人格的意识)

独立人格的意识

丁雪峰 渊林画院 2016-07-24 06:33

独立人格的精髓(独立人格的意识)(1)

独立人格的意识,是对人自身的关注,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重视,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画家应该对文明抱有特殊警觉的态度,不要在文明的发展中,日益丧失人的自然本性和纯真品格。

  在历史上儒家提倡个体要服从社会整体的需要,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片面强调社会整体性,就必然要求个体对整体的绝对服从,这就难免压制个体的自由,限制个体的发展。庄子则提倡“任其性命之情”(《骈拇》),主张发挥每一个人自然天放的个性和富于创造的才能,这是对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的充分肯定。当然,庄子主张个体的解放,并不是让人恣意妄为,随心所欲,而是要顺应自然之道,把顺道与顺性自然结合在一起,做到“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在宥》)。庄子倡导返璞归真,“使天下无失其朴”,只有“朴”才能“真”。 “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他极力反对用人为的世俗规范限制人的本性,这对于人性的异化显然是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庄子把真实朴素、自然天成视为美,这一审美追求已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人格之美在于朴素、自然、真实,如果失去了这些因素,就等于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物质文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贫富差别,社会充满着物欲诱惑,道德缺失,个体湮灭于物欲之中。因此,我们更感到了保持人格和自尊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是必要的,但必须像老子和庄子那样,始终对文明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以牺牲人性作为代价,不能让人异化为物的奴隶。早在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就针对文明所带来的弊端向世人敲起警钟:

“ 递夫十九世纪后叶,而其弊益昭,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趣,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不秉之以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黑暗矣”(《文化偏至论》)。

一个社会如果盲目地发展物质文明,就必然会导致道德的沦丧;一个画家如果过度地追求名利,则必然要失去性灵之光。今天,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其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重视实用价值,很容易让个体热衷于功利的角逐,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追求,淡化了独立人格的意识。

艺术家更应该“不以物易性”,“不以物挫志”,不要扭曲本真的人格。

(更正:昨天,23日,《大藏者 不藏也》一文,将元代画家吴镇,误为“明代”画家,特此更正。)

独立人格的精髓(独立人格的意识)(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