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和需求有什么不一样(究竟到底什么是需求)

产品经理是一个职责范围可大可小的职位,往大了说是进行战略决策、行业分析、竞品分析、用户分析、产品定位以及数据分析、运营迭代等,往小了说就是用户、需求、场景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够听到说产品需要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隐性需求并加以满足,那这个需求又到底指什么?1、什么是需求关于需求有很多种解释,我只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也并不一定正确所谓需求是指因为欲求不满,从而引发某种动机,这个动机就是需求并且需求的产生一定是在具体的场景之下才是有意义的举个说烂的梗,福特的汽车与马,用户说的需求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马,实质是想要一种更快的交通工具,但是如果用户是在赛马场上呢?那用户的需求是不是指的就真的是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所以单独谈需求是没有意义的,还需要结合需求具体产生的场景来看那这个场景又指的是什么?一个具体的场景需要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细讲述就是说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情况下,谁在哪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干什么,采取了什么尝试,最终取得的结果是什么2、需求的来源来源于内部的需求:来自Boss的需求、来自团队成员的需求(比如运营支持、技术发起等)、来自于数据分析、PM自发等来源于外部的需求:来源于用户(用户反馈、论坛获取等)、来源于竞品、行业变化、相关政策法规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需要和需求有什么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需要和需求有什么不一样(究竟到底什么是需求)

需要和需求有什么不一样

产品经理是一个职责范围可大可小的职位,往大了说是进行战略决策、行业分析、竞品分析、用户分析、产品定位以及数据分析、运营迭代等,往小了说就是用户、需求、场景。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够听到说产品需要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隐性需求并加以满足,那这个需求又到底指什么?1、什么是需求关于需求有很多种解释,我只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也并不一定正确。所谓需求是指因为欲求不满,从而引发某种动机,这个动机就是需求。并且需求的产生一定是在具体的场景之下才是有意义的。举个说烂的梗,福特的汽车与马,用户说的需求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马,实质是想要一种更快的交通工具,但是如果用户是在赛马场上呢?那用户的需求是不是指的就真的是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所以单独谈需求是没有意义的,还需要结合需求具体产生的场景来看。那这个场景又指的是什么?一个具体的场景需要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细讲述就是说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情况下,谁在哪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干什么,采取了什么尝试,最终取得的结果是什么。2、需求的来源来源于内部的需求:来自Boss的需求、来自团队成员的需求(比如运营支持、技术发起等)、来自于数据分析、PM自发等。来源于外部的需求:来源于用户(用户反馈、论坛获取等)、来源于竞品、行业变化、相关政策法规等。

3、获取需求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与定量的需求获取,定性的需求可以通过行业报告、竞品分析、用户访谈、头脑风暴等获取,定量的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获取,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去获取一手的需求,尽量减少二手的需求来源。下文的主要内容均指来自用户的需求...

4、需求的获取在获取需求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坑,比如用户会说出来自己以为的需求,并且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又或者说用户说出来的需求并不靠谱,用户这样说,但是当产品或者功能上线之后用户却又不买账了,甚至用户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另外用户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作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则需要能够去发掘用户的隐性需求,甚至是那些用户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去加以满足。

5、需求的分析与挖掘

1.马斯洛需求理论

对于C端的产品关于用户需求的挖掘,最终都会归到“人性”这个词上。而在进行需求挖掘上,则自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了。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上层是有着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即自我超越的需求,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需求也慢慢的变为了最基本的需求,比如Wifi…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越是接近底层的需求,是越不会被用户轻易抛弃。2.卡诺模型

KANO模型是由日本的卡诺博士(Noritaki Kano)提出的,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另外扩展后也有着无差异需求和反向需求。基本型需求是指产品必需要满足的一些需求,期望型的需求是指用户期望能够被满足的一些需求,兴奋型需求是指用户自己没有想到,但是一旦你能够满足Ta,Ta就会感觉很满足的需求,无差异需求是指有这个需求和没有这个需求区别并不大的需求,反向需求则是指有了这个需求反倒会影响用户满意度的需求,比如说这个需求与产品定位不相符或者说这个需求根本不是用户想要的需求等等…KANO模型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3.角色转换法

有时候需求的来源可能是PM自发,如果PM本身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则可以自己在用户需求与产品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据说大神级的产品经理都是自带一个很NB的技能,那就是秒变白痴用户。而如果PM本身并不是目标用户,则可以建立用户角色画像,在提出需求的时候以用户角色画像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YY出来一个需求,结果发现功能上线之后用户根本不买账。4.多方证明法

不要仅仅只从一个维度去验证用户的需求,可以采用定性 定量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维度的验证,或者说不要仅仅只是进行用户访谈,在听用户怎么说的同时也应该去观察用户是怎么做的,对于已有的产品则可以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观察用户是如何操作的,对于概念化的产品则需要尽早的利用Demo进行可行性测试。5.否定法

如果说你并不能够直接证明需求的正确与否,那可以尝试利用否定法来进行分析判断,即证明需求的反面正确与否,比如说如果我不满足这个需求,会怎么样,满足这个需求的话又会怎么样。

6、需求的转化通常情况下,用户的需求并不等于产品的需求,一来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并不一定是真的需求,二来是因为资源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需求都加以满足,所以在用户需求与产品需求之间还是要进行一个转化过程的。 首先,对于收集到的用户需求,需要进行需求的辨别,筛选掉明显不符合常理的需求,然后去验证需求的真伪性,再去分析有这样需求的用户数量有多少,这些用户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么,对我们的价值有多大。需求的频次如何,是否为刚需,这样的需求持续时间为多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之前用户采用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需求被满足后又会怎样。 其次,需要对需求进行深入的发掘,需求出现的场景是什么,这个需求就是用户想要的么,还是说这只是用户自以为的需求,需要深入发掘需求背后隐藏的原因,用户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需求,用户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然后,将分析筛选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用户的需求是否符合产品的定位,需求的商业价值如何,开发实现的难度如何,性价比如何,再结合产品的版本规划、阶段性目标以及卡诺模型去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最后,记录下需求,包括需求的编号、需求来源、采集方式、产生需求的原因、需求的类别、需求的本质、需求的分类、需求的商业属性、需求的工作量、优先级、状态、变动说明等等…

7、真需求 Vs 伪需求有真需求那肯定也就有着伪需求,want并不等于need,那到底怎么去辨别真伪需求呢,首先可以从用户的量级上去判断,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需求的频次如何,重要紧急程度如何,没被满足需求之前是怎样的,需求满足之后又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其次从需求的场景出发,如果说一个需求根本就没有使用场景或者说使用场景很有限的情况下,那这个需求很有可能就是个伪需求。 那如何去避免伪需求的坑呢:1.在需求的采集阶段,不仅仅是要听用户怎么说,有机会的话去观察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用户是怎么操作的,认真听用户怎么说,但不要照做;2.在需求的转化阶段,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卡诺模型,挖掘需求产生的原因,深入的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需求,找到用户的真实诉求;3.概念验证阶段,在挖掘到用户的真实需求之后,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进行用户可用性测试,判断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不是用户想要的;4.MVP验证,利用最小可行化产品来进行小范围的验证,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调整优化,确定产品正确可行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5.优化迭代阶段,互联网产品永远都是β版,在产品或者功能上线之后需要结合数据和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优化改进和迭代。

需求的挖掘真的是挺难的一件事,需要能够辨别出用户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还要能够去发掘甚至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正如乔帮主那句“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但是并不是说乔布斯不做用户调研的,恰恰相反苹果公司的用研团队是很强大的。与用户打成一片是了解用户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