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

春季是森林火灾多发季节,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有哪些?遭遇森林火灾该怎么办?火苗再小也会酿成大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建立防火意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海军某场站消防分队分队长王洪,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

海军某场站消防分队分队长王洪

一、为什么森林火灾易发频发?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2)

冬春季节更替,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林区内大量的枯草、枯枝落叶,为燃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底层沉积腐败的落叶不断发酵,产生热量和易燃气体,十分容易发生自燃。

另一部分是人为因素导致,开荒烧杂、烧田埂草、扫墓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乱扔烟头等行为都极大地增加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

二、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森林火灾的燃烧,离不开火源,主要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3)

自然火源主要有雷击火、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滚石火花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在我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造成的,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4)

人为火源又可细分为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5)

生产性火源主要包括开荒烧杂、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烧窑等。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6)

非生产性火源,包括野外吸烟、野炊取暖、扫墓烧香烧纸、故意纵火等。

三、森林火灾的种类、特点及危害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7)

森林火灾是指林地上失控的火,超过一定面积,造成一定程度损失的林火,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处置困难等特点,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燃烧的空间位置一般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三类。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8)

地表火是指火沿地表蔓延,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林、灌木、下木,根据蔓延速度快慢不同,可分为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

树冠火是指能够引起林冠层燃烧蔓延的火,根据其蔓延情况,又可分为急进树冠火和稳进树冠火。

地下火是指在林地腐殖层或泥炭层燃烧的火,在地表面一般看不见火焰,只有烟。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9)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将会烧毁大量林木以及林下植物资源,危害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引起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严重的还会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四、火场如何自救?

如果我们发现森林火灾,应迅速转移避险,及时拨打12119森林火警电话报警。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0)

转移避险时,我们应选择逆风逃生,并时刻注意风向变化。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1)

附近若有水源,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烟雾窒息,逃离时还应注意远离危险地形以及密集的灌木和草丛。尽量向火线两翼快速撤离,寻找空旷地带,迅速清理周围可燃物,建立安全场所。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2)

如果我们被火围困无法逃离时,可设法进入火烧迹地,并消除火烧迹地内的剩余可燃物,扩大安全范围,或者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上,挖一个凹型坑,脱去衣服,在衣服上铺上泥土,再盖到身上卧倒避险,同时两手屈成环状,放在口鼻处,帮助呼吸,但千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这些地方会沉积烟尘。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3)

五、怎样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要做到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做到以下“十不准”“五不烧”。

十不准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4)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5)

五不烧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6)

六、发现山火时,怎么做才能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7)

当我们发现山火时不要惊慌,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扑救,若火势初起,可采用水浇、土埋、树枝扑打等方式进行灭火。若时间充足人员较多时,可在下风处火焰必经之路,挖土、挖沟,消除火焰必经之路上的可燃物,建立防火隔离带,使火焰没有可燃物而熄灭。

如何预防山火安全为重(防患于未燃)(18)

若火势过大,无法控制,切不可盲目行动,及时拨打12119寻求支援,在报警时要说清楚火灾地点、火势大小、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相应的消防培训,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并对林区内的可燃物进行计划性烧除,减少林区可燃物,平日里还要遵守好“十不准”“五不烧”,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让森林火灾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来源:中国军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