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

壹——起源

  从公元1235年起,蒙古帝国开始远征欧洲。成吉思汗的孙子孛儿只斤·拔都于1237年打到东欧平原,开始砍瓜切菜般地收拾起罗斯诸国。

  “罗斯”是东欧平原古国名,后来发展成统一的“基辅罗斯”大公国,主体民族为东斯拉夫民族(搁现在便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三国的祖先)。基辅罗斯疯狂对外扩张,至公元1000年时一度成为了趴在东欧平原上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万的庞然大物。后来基辅罗斯衰落,分裂而成了诸多小公国,零碎而分散,历史上便简单粗暴地称为“罗斯诸国”了。

  所谓的公国,类似于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起初是公爵治下的封建自治政权,因此称为“公国”,公国元首也被称为大公。自欧洲查理曼大帝国分裂后,欧洲大陆便被切割成无数个小公国,遍地都在打架,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蒙古帝国横空出世后,迅速横扫了东欧平原,将无数个罗斯小公国踩在脚底下,建立起了“金帐汗国”。

  然而就在蒙古铁骑的铁血统治下,一个叫“莫斯科”的小公国“猥琐发育”,闷声成长起来。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2)

  莫斯科原本就是个土不拉几的小乡村,地处罗斯诸国的东北,在13世纪时才发展成为一个公国。因为占据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莫斯科公国靠着收取各路客商的过境贸易税而发了大财。

  因为越来越有钱,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便有了“钱袋”的绰号。但伊凡一世明白,仅有财力,充其量便是个乡下土地主,不足以让莫斯科公国崛起,要打通崛起之路,必须攫取权力。

  伊凡一世脑中的崛起逻辑简单粗暴,就是砸钱,因为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所以物尽其用的他,想通过财力来砸通两条攫取权力的路线。

  一条路线是夺取世俗权力。当时罗斯诸国的头顶上压着金帐汗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伊凡一世自然也得千方百计地去讨好金帐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金帐汗。

  金帐汗全家因此都得到了伊凡一世疯狂进献的巨量金银珠宝,那金帐汗一乐呵,觉得这家伙孺子可教,靠谱!他便册封伊凡一世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就是“全罗斯的大公”,这就给了伊凡一世代理金帐汗国征收全罗斯贡赋的超级大权。如此一来,伊凡一世敛财越发方便,进献给金帐汗的财富也就越多,那金帐汗就越发乐呵,给予伊凡一世的权力也就越大,如此形成一个正循环,伊凡一世便依靠财力垄断了世俗权力。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3)

  另一条路线是夺取教会权力。伊凡一世在莫斯科砸重金修建了东正教的大主教公署,使得全罗斯大主教的驻节地由基辅迁到了莫斯科,莫斯科一举成为了全罗斯的教会中心,从此将莫斯科公国与东正教会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在全罗斯诸国的精神信仰中具有超然地位。

  伊凡家族通过贯彻这两条逻辑路线方针的执行,举三世之力,不断夺取权力,壮大自己,终于使得自己的翅膀长硬,开始敢于跟不断腐化的金帐汗国公开叫板。

  公元1480年11月,伊凡三世率军与蒙古军队在乌格拉河的冰面上火拼,赢得大胜。莫斯科公国经此一役,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完全独立,头上再无太上皇趴着。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4)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5)

  因为没有了蒙古帝国的阴影环绕,彻底脱缰的莫斯科公国发疯似地不断蚕食周边邻国的土地,在1485年直接干到了东北罗斯诸国基本统一,领土面积膨胀到280万平方公里,比当初的基辅罗斯还要大上一倍,俨然成为了东欧平原上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6)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7)

  这里的莫斯科公国,便是俄罗斯帝国的前身。

  莫斯科公国虽然做到了独立和统一,但也仅仅是学会了走路,离强国还差很多意思,要想变成俄罗斯帝国与西方列强掰腕子,在逻辑上至少还要走上三阶段的路线。第一阶段是要搞定中央集权,整合国力干大事;第二阶段是在中央集权之后进行国内改革,效仿先进,为强大而奠基;第三阶段是进一步发展国力,对外竞争和扩张,攫取更多资源。

贰——中央集权的第一阶段

  莫斯科公国虽然是个统一独立的政权,但中央集权做得很弱,国内的大贵族割据势力瓜分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元首想要干成什么事,一旦牵扯到贵族势力的利益,这些家伙就会出来做搅屎棍,以各种理由让事情干不成,毕竟他们手中有权,国家行政的效率就会变得极其低下。

  尽管莫斯科公国面积大,但权力分散,国力无法整合,很多大事做不成,改革也无法推广,国家变得大而不强。这是很多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通病,领土层层分封,贵族拥有权力自治,就算是国家元首也指挥不动,正所谓“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伊凡家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搞定中央集权,走出了“先礼后兵”的逻辑:

  先给自己套上诸多的君主专用头衔,叫什么无所谓,只要是能够增加君主权威的就行,哪怕是名誉的也行,自己给自己安上君主专制的法统合理性;

  然后再走第二步,君主的头衔越多,权力就该越多吧,不然折腾这些干嘛?谁要是不服,那就不合理了嘛,就得杀!

  伊凡三世的时候,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为妻,然后就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和东正教世界的领袖。

  到了伊凡三世的儿子之时,更是自称“统治全俄罗斯领土的君主之君主”,还鼓动修道院势力打造“三个罗马帝国”理论,把自己说成是“第三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

  1547年,伊凡四世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加冕仪式,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沙皇”一词的俄语写法与“凯撒”类似,也是嚷着嗓子喊自己是罗马皇帝凯撒继承人的套路。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8)

伊凡四世

  自导自演折腾这么多,既是凝聚人心,也是为了最后动手时能够多找些由头。

  伊凡四世成为沙皇后,开始大杀特杀。他在国内划定沙皇特辖区,组建特辖军,然后收回大贵族的世袭领地,谁反抗就杀谁。七年时间内,特辖军就干掉了4000多名大贵族,比同时期明朝的锦衣卫还要猛。

  通过屠杀大贵族的简单粗暴方式,莫斯科公国的中央集权制得到空前加强,沙皇专制统治登上历史舞台,俄罗斯集中国家力量干大架、改大革的时刻来临了。

叁——彼得大帝西化改革的第二阶段

  1689年,彼得一世通过政变的野蛮方式正式夺取沙皇大权。

  当时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已达14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的巨型国家,但大而不强的毛病依旧困扰着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9)

  俄罗斯内部封建落后、贵族弄权、教会干政、阶级矛盾等等问题重重,但西欧列强已经开启大航海时代,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夕。两相对比,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处于全面落后状态,落后就要挨打,连波兰和土耳其等这样的非西欧列强都可以骑在俄罗斯头上撒尿、肆无忌惮地骚扰俄罗斯边境、蚕食其领土。

  彼得一世认为俄罗斯要振作起来,首先要治理经济。但俄罗斯是内陆国家,交通不便阻碍了商业的发展,经济必然落后,于是俄罗斯积极寻找出海口。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0)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1)

彼得一世

  但当时的欧洲四分五裂,要争夺资源就得干架,靠的是拳头硬。俄罗斯军事实力不强,当然拳头不硬,但也得硬着头皮上。

  俄罗斯要寻找出海口,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往北抢,须干倒瑞典,攻占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另一个则是往南抢,须干倒土耳其,攻占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掂量了一下,土耳其弱一点,先搞土耳其。于是他御驾亲征,在1695年和1696年两次找土耳其打架,无奈拳头太弱,落得大败。

  彼得一世憋屈啊,痛下决心要西化改革,还得首先从军事上改革,尤其是海军。

  1697年,俄罗斯火烧屁股般地组织了一个成员达250人的庞大出使团,里头有大使、军人、牧师、医生、留学生、厨师等各类职业人员,彼得一世亲自“卧底”一名普通军人,随使团周游欧洲列国,旅程长达一年半,到过瑞典、普鲁士、荷兰、英国、神圣罗马帝国、波兰等国家。

  这次出访,俄罗斯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有四个:

  其一是政治目的,游说欧洲各国,尽力组建联盟,对付非基督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为俄罗斯往南攻占出海口奠定政治基础;

  其二是招徕西方精英人才,为俄罗斯将来的改革组建人才库;

  其三是购买先进技术设备,包括新式武器和造船航海设备;

  其四是最为关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制度,包括军事科学、工业技术、文化理念和教育制度等。

  彼得一世屈尊降贵,亲自下场,隐瞒身份而勤勤恳恳地虚心学习,在荷兰还被工友们评选为“优秀工匠”,十分难得。

  回到俄罗斯后,彼得一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果然先从军事上入手,废除传统的封建贵族兵役制度,广招农民入伍。从1699年到1725年间,俄罗斯采用新型兵役制度征兵53次,近30万人入伍,征兵主体皆是农民,解决了俄罗斯兵源不足的问题。

  然后彼得一世将军队数量和质量一起抓,积极兴办军事学校,聘请外国军事顾问,选派军官出国留学等,他还亲自起草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条较为科学成体系的军事法规——《陆军条例》,对士兵训练和作战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海军方面,彼得一世积极组建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支海军,到1725年,俄罗斯海军达到了千艘舰船、近3万名官兵的庞大规模,他也被称为了“俄罗斯海军之父”。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在军事上,在政治制度、工业技术、教育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也都让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央集权的行政效率高的优势,在改革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彼得一世利用沙皇专制的野蛮力量,仅仅用了26年的改革时间,便霸道地为俄罗斯成为欧洲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实力底盘。

  马克思曾评价道:“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唯有第一阶段中伊凡家族为中央集权而做出的努力,才有第二阶段中彼得一世以一人之决心而野蛮霸道地强行改革了俄罗斯。

肆——对外竞争和扩张的第三阶段

  说到底,彼得一世搞西化改革,是为对外竞争和扩张而服务的。而俄罗斯帝国的对外竞争和扩张,也分为了三个高潮阶段。

  第一个阶段便是北方战争。

  1700年,在彼得一世改革初有成效之时,他便火急火燎地发动了对瑞典的侵略战争,目的就是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老子改革就是为了打你,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这场战争便被称为“北方战争”。彼得一世虽然出手有些急躁,但还是显得不太自信,不敢单挑瑞典。毕竟瑞典当时是比俄罗斯更老牌的欧洲强国,堪称“北欧小霸王”,在北欧称王称霸多年。

  于是俄罗斯处心积虑,与萨克森、丹麦缔结了“北方同盟”,打算以众欺寡,群殴瑞典。不料战争初期,三国同盟还是筐瓢,先后被瑞典击败。彼得一世御驾亲征也无济于事,率领的3.5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反而惹得瑞典大军南下,侵入波兰。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2)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3)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4)

  彼得一世认识到此次战争可能是持久战,要耗蛮久,不得不捏着鼻子跟昔日的仇敌——波兰签订结盟条约一起参战。毕竟敌人的敌人,以前是敌人,现在就得是朋友。

  北方战争历经21年,打得旷日持久、迂回波折。俄罗斯先败后胜,团结了广大的朋友和敌人来对付瑞典,其波罗的海舰队先后在汉科角海战、厄塞尔海战和格连加姆岛海战中击败瑞典海军,终于夺取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出海口。

  俄罗斯开始改革后的第一场大架,终于打赢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夺取,使得俄罗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强国。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5)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6)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7)

  1721年,彼得一世获得“全俄罗斯大帝”的称号,从此以后,俄罗斯的正式国号变为“俄罗斯帝国”。当初的莫斯科公国,终于成了俄罗斯帝国。

  对外竞争和扩张的第二阶段,是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

  叶卡特琳娜二世,这位来自普鲁士的俄罗斯帝国女皇,是踩着丈夫彼得三世的脑袋上位的,手段狠辣,而且野心勃勃。她在位34年,团结了贵族地主和新型资产阶级的力量,对俄罗斯帝国实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使得俄罗斯帝国历经“七年战争”的疲软后有了中兴之势。

  叶卡特琳娜二世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积极开展对外扩张,制定了狮子大开口式的目标,往北吞并芬兰作为首都屏障,往西全面攻占令俄罗斯讨厌的波兰,往南与土耳其开战,攻占黑海出海口,就差一个往东了。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8)

叶卡特琳娜二世

  波兰是阻隔俄罗斯帝国通向西欧的屏障,这就使得历代俄罗斯君主像中了“波兰必须死”的魔咒一般,一上任就得逮着波兰往死里揍。叶卡特琳娜二世也不例外,并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分三期,伙同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了波兰,波兰被慢刀子割肉而灭亡,直到1918年才恢复独立。

  俄罗斯帝国往南的扩张目标也在叶卡特琳娜二世的任下得到实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18世纪起就日渐衰落,到了叶卡特琳娜二世之时早已不是俄罗斯帝国的对手。

  在俄罗斯帝国入侵波兰之时,土耳其就已经预感到不妙:这个大家伙估计又不坏好心,我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在法国的支持下,土耳其苏丹率先对俄罗斯帝国宣战。

  俄罗斯帝国正值强盛之际,一看:呦呵,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正好借此由头,俄罗斯帝国一举击溃土耳其军队。在1774年,俄土双方签订停战和约,史称《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俄罗斯帝国终于吞并了黑海东岸原属于土耳其的领头,打开了黑海的出海口。

  1796年,叶卡特琳娜二世逝世,这位女皇最终的战绩,是给俄罗斯帝国增加了63万平方公里的沉甸甸领土。

  俄罗斯帝国空前强大,却不是绝后地强大。

  对外竞争和扩张的第三阶段,是俄罗斯帝国对拿破仑的阻击。

  1799年,法国的拿破仑横空出世。

  此后的十年,欧洲是属于拿破仑的时代。这十年间,拿破仑的大军横扫欧洲,使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典等国不得不接受法国皇帝的统治,法国的威势空前绝后。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19)

拿破仑

  英国和俄罗斯帝国,这个时候不得不站出来,成为了组建反法同盟的主导力量。

  但前五次反法同盟都遭遇了惨败,欧洲各国一蹶不振之际,拿破仑为了打造世界帝国的霸权,做出了先东征俄罗斯、再西征英国的狂妄决定。

  1812年6月,拿破仑御驾亲征,率领42万大军进入俄罗斯领土,拉开法俄战争的序幕。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20)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21)

  9月份,拿破仑大军在付出惨重代价下攻取了莫斯科,得到的却是俄罗斯军民早已撤走的空城。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22)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23)

  大雪降临,后勤出现严重危机的拿破仑大军饥寒交迫,被迫撤离莫斯科。俄罗斯军队和游击队这个时候跳出来跟在法军屁股后面不断骚扰,追追打打,法军被钝刀子割肉,忍无可忍,最终加速奔逃,居然被俄军玩成了击溃战,一路呜呼哀哉,在12月之时,逃离俄罗斯的法军人数不足3万。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国家历史逻辑)(24)

  这次俄罗斯帝国的反败为胜,充分利用了其幅员辽阔的领土优势,以空间换时间,拉长拿破仑大军的后勤线,致使其所向披靡的战力被不断消磨,最终吞下败果。

  拿破仑在俄罗斯阴沟里翻了大船,其欧洲帝国的铁血统治被划出了一个巨大的口子,俄罗斯帝国乘胜追击,组织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

  第六次反法同盟的俄罗斯、英国、普鲁士、瑞典等国联军,与拿破仑的法国、波兰、萨克森、意大利和比利时等联军在莱比锡平原展开战略决战,史称“诸民族之战”,这是一场几乎席卷全欧洲力量的大战,最终反法同盟联军取得胜利,导致拿破仑帝国的最终崩塌。

  拿破仑倒台后,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召开,俄罗斯帝国获得了芬兰和比萨拉比亚领土的战利品,并再次咬下波兰的大片土地。9月份,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在战败的巴黎共同宣布成立“神圣同盟”,俄罗斯帝国居于同盟核心位置,从此被称为“欧洲宪兵”,充当欧洲反动的主力打手。

  至此,俄罗斯帝国彻底崛起,达到鼎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