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与历史上哪个人物有关(由翁牛特两河说龙凤呈祥)

文/丛金龙

龙凤呈祥与历史上哪个人物有关(由翁牛特两河说龙凤呈祥)(1)

受旗委宣传部崔凤廷部长委托,让我写点关于翁牛特龙凤呈祥方面的文字,其实从内心来说,很难胜任,因为书写五千年前先人的事迹,要想让人信服,必须借助考古和缜密逻辑论证,然而这都不是我的强项,但接下这一任务,何况还是为家乡文化事业耕耘,再难也要写,边学边写吧,于是这个事就在我的内心里沉淀,就像中了心病一样,耿耿于怀,今早,步行上班,冷风习习,踏步少郎河岸,忽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伟大文明很多时候都是起源于大河流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是这样,而我们翁牛特何尝不是?位居赤峰地理中心的翁牛特,独享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的共同冲育,以鸟为图腾的老哈河流域先民孕育了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等文化;以C型龙为图腾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先民将红山文化推向文化高峰,五千年前赤峰两河流域龙凤文明提前预演了两河交汇木叶山,青牛白马出契丹的起源传说,不能不说是历史惊人的再循环,两个部落、两个氏族(父系和母系)在此交流交融,繁衍生息。

一、C型龙纷纷出现在西拉木伦河流域

龙凤呈祥与历史上哪个人物有关(由翁牛特两河说龙凤呈祥)(2)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査(西拉木伦河支流少郎河北岸)的张凤祥在该村后山挖树坑。挖到了一个人为垒砌的石洞,发现了一个圆形、有缺口、呈灰白色的东西平放在洞底。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就随手放置到一棵树的旁边。到收工时,又想起了这件东西,把它带回了家里。当做一块“马蹄铁”,拴上绳,给小孩子当了玩物,拖拉着满院跑。时间一长,上面的土锈脱落了,露出了光泽。一天,被一位见过世面的长者看见,他拿起来,擦去上面的土,“哎!这好像是块玉呀!”于是他找到了张凤祥的父亲张金贵,说:“不能再给孩子当玩物了,得好好地保管起来,想法子找个懂行的人给看看。”听了长者的话,张家把它用红布包好,珍藏了起来。在当时那个年代,要想找到懂行的人谈何容易?于是,张氏父子决定把“宝物”交给生产队,就找到了村支书。村支书建议把此物送到乌丹文化馆。几天后,张氏父子拿着“宝物”来到了旗文化馆,由于没有遇上懂行的人,白跑了一趟,还耽误了劳动日。父子俩回来后又找到支书,执意要交公。支书说:“你们去肯定没找对人,再去,直接找馆长”。父子俩听了支书的话,带着“宝物”第二次来到了文化馆,见到了王志富馆长。王馆长被其二人“献宝”的真诚与热心所感动,将自己一个月30元的工资,作为奖励和酬劳费付给了张氏父子。至此,这件宝贝总算有了归宿。

碧玉龙通高26厘米,周身光洁,呈墨绿色,躯体卷曲若钩,酷似英文字母“C”。头部精雕细琢,长吻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刻有对称的圆点,表现鼻孔。双目突起,呈梭形。额顶及颚底皆刻划有细密规整的网格纹,颈脊处起长鬣飘然上卷。龙背有对穿的单孔,用以系绳悬挂。碧玉龙造型独特,生动传神,我们从玉龙那卷曲的身躯,飘逸的长鬣似乎能够感觉到它那欲要腾飞的威力。

这件“宝物”在旗文化馆静卧了两年后,受到了在赤峰地区进行田野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观民先生极大的关注。后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鉴定,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龙形器,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华第一龙”,从此翁牛特旗成为了闻名遐迩的玉龙之乡。

无独有偶,1949年春季,在翁牛特旗原山嘴子乡新地村南不远的南梁东拐棒沟名叫太平山的山半腰(少郎河畔),一个叫马忠信的农民,在太平山开垦荒地,犁着犁着,突然咯嘣一下,拉着犁杖的牛也随之停了下来,任凭如何吆喝、鞭赶,它就是不肯迈步了。马忠信低头一看,原来是铁犁铧尖儿套上了一个像是“半圆圈子”的东西。这不就是个破铁圈子吗?他一边没好气地想着一边就把这个“绊脚物”从犁铧子上取下,擦了擦那上面的土,竟然还露出了石质。这个是什么破东西!他摇了摇头,顺手就把它扔在了一旁,等到收工时顺便带回了家。马忠信至死也没搞清楚自己在开垦时拾到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半圆圈子”在出土的第一个二十九年间,一直跟着马忠信,没有离开过他的家,尽管马家从新地搬到朱代沟,几经迁徙。不知什么时候,马忠信知道这个“圈子”是玉做的,还听人说,如果家中有玉,要藏在最好的地方,才能保佑全家。于是,这玉也就被从屋的角落拿到粮仓中,再由粮仓拿到三节红堂柜里。这玉虽然没有给马家带来太多的富足,却也粮谷满囤,人丁兴旺,自给自足。1978年6月,因马忠信得了病,老伴听信阴阳先生算卦自作主张地让儿子马跃以120元的价格卖给了广德公镇皇姑屯炒米营子的亲戚李井荣,本来李井荣想用它做几个好烟袋嘴儿,但因为忙于做买卖,没有来得及找磨玉匠人,这玉也就没有变成衔在嘴巴上的漂亮烟袋嘴儿。一晃就到了1987年了,李井荣拿着这块玉来到乌丹镇,找外甥闺女赵国芹(时任旗纪检委干部),想让她看一看并找人商量一下,设计一下,能做几个烟袋嘴儿,怎么才能做成好烟袋嘴子。赵国芹一看,就感到这个东西不同凡响,急忙把它拿给丈夫孙平看。孙平(时任旗法院某庭庭长,后任旗法院副院长)看后说:“我看它和三星他拉出土的碧玉龙差不多,是文物!千万不能做烟袋嘴子!”

为了求个真儿,孙平还照着这块玉描了一张图,领着李井荣来到翁旗文管所,把图拿给所长贾鸿恩看。贾所长往那图上一看,内心就狂跳不已了:这不是一条玉龙吗?难道我们这里又出了一条玉龙?但为了搞清事情的真相,贾所长表面依然装得很平静,只是淡淡地说:“光凭你这图,我是看不出这是个啥玩意儿的,你们得把实物拿来让我看看,然后再说。”听贾所长这么一说,李、孙二人只好回到家拿上实物又一次来到博物馆。贾洪恩一看那玉,心中有了底,这肯定是玉龙无疑了,可表面上却仍十分淡定地说:“你们把东西留下吧,我现在也看不出它是个什么东西,我得去别处找人鉴定一下。”

随后,贾所长就带着这块玉急急忙忙地去了北京,找到中科院考古所苏秉琦先生进行了鉴定,并由刘观民研究员出具了鉴定证书,这份《关于翁牛特旗征集的玉龙鉴定意见》内容如下:

翁牛特旗文管所贾洪恩同志送来征集到的玉龙一件。观察玉龙的质地、制作与形态,与以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龙大同小异,实为国内罕见的科学标本。宜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建议旗政府给有关人员与(应为予)以奖励,并应对该文物出土地点做调查了解,进一步提供与此相关的情况有助于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刘观民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专家的鉴定,确定了它的年代和价值:翁牛特旗,又有一件史前文物问世!贾洪恩所长回来后,别提有多么高兴了,但心里又总感到对不起孙平和李井荣,他们来找自己时,应该怎么向他们解释呢?按贾洪恩的性格,还是实话实说吧,所以,他对前来索要黄玉龙的李井荣和孙平说:“这东西是出土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留在所里吧,我们会给你申请奖励的。”孙平是搞法律的,他十分清楚,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是出土文物,那就是属于国家所有,当时也就没说什么,领着李井荣离开文管所,回家了。

龙凤呈祥与历史上哪个人物有关(由翁牛特两河说龙凤呈祥)(3)

小玉雕龙(黄玉龙)为黄色,体态造型与大玉龙基本一致,其尺寸有所不同。小玉龙高16.7厘米,龙脊背的长鬃7.2厘米,长鬃占了龙体的二分之一以上。这条玉龙也是“C”字形,对强光观看,为半通透,它的选材讲究,充分利用了玉石的本色和石皮的赭黄色,头部和尾部是赭黄色,身体部分是黄颜色。让人一看,就有古朴厚重的感觉。在做工上,它头部鼻端刻划出两条短线表现鼻孔,颚底是三角网纹,龙眼为梭型,颈脊处起一长鬣。龙背钻一圆孔,圆孔边缘磨痕十分明显,由此证实为系绳悬挂所用,试验穿绳、提起,玉龙的头尾正也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这两条玉龙的首尾都是绝对平衡,不知古人为了表达什么,但足以看出古人的制玉水平已经相当高超。关于它的用途,专家众说不一,但是大多数专家认定它是祭祀用的神器。因为黄玉龙的制成年代早于碧玉龙。至此,黄玉龙正式被专家确认为“华夏第一龙”。

翁牛特西拉木伦河流域先后出土了两条 c型龙,不能说是偶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先民就开始了龙图腾崇拜,标志着翁牛特旗在我国龙文化起源、发展和演变上占有重要地位,把中华文明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从而确定了西辽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二、陶凤杯在老哈河流域的发现

2002年春,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北山村一位农民在播种时,在地里挖出一堆陶片,其中有一个完整的像鸟一样的陶器,于是这位农民就把这件陶器拿回了家,放在了一个不起眼儿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到这位老乡家串门的民间文物爱好者张军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件造型奇特的古陶器,于是他说服了这位农民,收藏了这件陶器。之后,当地考古工作者对陶器的出土地进行了调查,根据地面散布的陶片得知这是一处典型的赵宝沟文化遗址。这一发现,更加使张军觉得这件藏品的珍贵。2004年张军将他多年来收藏的2000余件文物捐献给赤峰市人民政府,其中就包括这件造型像鸟一样的赵宝沟文化陶器。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10余名专家鉴定,被初步认定为赵宝沟文化时期的陶器,是国家一级文物。之后又有考古专家从陶器造型考证,应当是“凤”的原型,并定名为“陶凤杯”。

“陶凤杯”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凤长颈高扬,凤冠硕大而高耸,凤目微睁注视前方,凤喙前伸,凤尾舒展而修长。杯的腹部,从颈下开始,刻画着几条颇富动感的线纹直通尾端,用以表现凤鸟大而长的羽翼。整个造型看上去庄重大方,极为传神,显现出悠闲安逸的神态,呈现出吉祥兆临的感觉。陶凤杯反映了7000年前后赵宝沟文化制陶艺人高超的艺术成就。陶凤杯上的冠、翅、尾的夸张造型,竭力把人们心目中的神鸟特征完全显现出来。陶凤杯首次在史前文化中发现,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凤”出现在龙的故乡,再次让世人重新认识翁牛特旗的远古文化的辉煌以及与中华文明的渊源。

龙凤呈祥与历史上哪个人物有关(由翁牛特两河说龙凤呈祥)(4)

当然,只凭一件孤立的鸟形陶器就断定这是7000年前的凤鸟,如何令人信服?考古学家的判定是有根据的。还在陶凤杯没有发现之前的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敖汉旗敖吉乡南台地赵宝沟文化遗址中,采集到大量的陶片,其中成功复原了4件装饰有精美鹿、鸟纹图案的陶尊,4件尊形器主体纹饰都是鹿、鸟图案,鹿和鸟的头部是写实的,均扬首向前,作奔驰或飞翔状。鸟的头部上方刻划像是冠又像是角一样的图案,眼睛呈梭形或柳叶形。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一般呈勾云形或呈曲卷状。后部大都呈鱼尾或燕尾状。无独有偶,198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又在敖汉旗小山遗址出土了一件装饰有猪、鹿、鸟图案的陶尊。三种动物图案的头部和身躯完全超脱了单纯写实现有动物的境界。其中的鸟形纹被刻画成巨大的勾形长嘴前伸,凤目圆睁,鸟首冠飘然如勾云,灵性十足,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引颈昂首,奋翼欲飞的雄姿,隐含着超人的威力。18年后解放营子乡北山村赵宝沟文化遗址里再一次出土了凤鸟造型杯,同时代同类型表现在陶器上,一个是刻画,一个是完整器物,陶凤杯与猪鹿鸟纹尊形器同出于老哈河流域,决不是偶然,陶凤杯、尊形器遥相辉映,相互诠释,传递着7000年前后老哈河先民的生活信息,颂扬着赵宝沟人创造历史的辉煌历程。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灿烂星河,历史无数族群交流交融,像百川汇海一样,龙凤图腾是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大类,以凤即玄鸟为图腾的民族部落,比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就有鸟头陶塑。传说伏羲氏的后裔少翱氏(一作少昊,名清,又名青阳,号金天氏,又号穷桑氏,一说姓己,一说姓赢)“以鸟命官”,有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等24种,可能是以鸟类为图腾的24个氏族结合在一起,都有一定的官职。《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殷商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食玄鸟蛋而生,因之殷人是以凤为图腾的。满族的图腾为神鹊,传说满族的始祖神,是他母亲吞食了神鹊所衔的朱果而生的。满族祭神和“萨满”跳神时都要立“神杆”饲鹊,萨满则在杆下起舞。蒙古族则以白色的海青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见乌兰杰《蒙古族古代狩猎歌舞》)。蒙古族放海东青拿天鹅,是很古老的习俗。据说蒙古族舞蹈的碎步向前跑和顺拐,都是模仿海青的,这是图腾舞的遗迹。以鸟为图腾在世界范围还有很多,如:加拿大温哥华印第安人的后裔现在仍保留猫头鹰的图腾舞,不但有大型木雕的猫头鹰形象,而且有舞蹈,舞者衣纹为猫头鹰,全身披挂它的猎获物老鼠。

翁牛特旗作为红山文化圈中重要一员,且位居赤峰地域地理中心地带,独享塞北两河(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河)冲育,且又位于世界上三条候鸟迁徙最繁忙东线上,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生于斯长于斯的古代先民将凤鸟作为自己精神文化寄托就成为了必然,然后随着部族迁徙更替融合,凤凰出世就成了中华龙凤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仪态雍容的陶凤杯,是西辽河7000年前后众多鸟氏族崇拜的的集合体,是东夷族鸟图腾的滥觞,是玄鸟生商传说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凤文化的根本。

三、由龙凤发现推断商代先民来自翁牛特几点思考

最近看了中科院的论文“商代早期人群遗传结构分析及与其他人群的遗传关系”。文中关于对偃师商城的线粒体基因测试,通过科研分析,偃师的居民和中国北方汉族最接近,他们和二里头、大甸子遗址的居民一脉相承。大甸子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位置在内蒙的赤峰敖汉,其遗址位于老哈河南部,面积为7万平方米,属于4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城内有居住房址和宫殿遗址,墙外有围壕,围壕北侧外为墓葬区。1974年至1983年社科院、考古所进行4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余件精彩无比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倒影出这座城址昔日的繁荣。专家们说大甸子城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枢纽和中心地区之一,就赤峰乃至东北地区的范围内的同类文化遗存,尚未有超过大甸子者,这里既有生活居住的城址,又有死葬的营区,被称为“海内外孤篇”。

死人的墓地反映了活人的社会,大甸子所发掘的各类人物墓葬,给我们复原了三、四千年间的这座城内所住居民的生活情景和他们的社会地位。13座随葬有爵墓的主人便是不同阶段的首领,他们的墓规模大,随葬的器物多,标明墓主人生前地位之高。大甸子遗址以其无与伦比的考古价值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上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反映其考古成果的大型报告《大甸子》一书已于1996年由科学出版社向国内外出版发行。

从分子学联系到商先民与大甸子遗址的关系,我又想到同处老哈河流域发现陶凤杯的解放营子乡北山村赵宝沟文化遗址群,同期我旗头牌子还发现商代青铜器一甗三鼎(旗博物馆收藏),这些物证会不会证明翁牛特原来居住着商民的同胞呢?下面借助分子学和考古发掘及逻辑推理来探寻一下翁牛特旗龙凤先民究竟来自哪里,去了哪里?

(一)《荀子·成相》记载:“契玄王,生昭明,后居于砥石迁于商。”据考证,砥石山在辽河上游,商部族来源于东北。《淮南子》记载:“辽出砥石。”高诱注解说:“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出”。《水经注》记载:“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南流,入于海”。可见,砥石山位于赤峰西北部,辽河的发源地,赤峰及辽宁朝阳区域是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地区。那时候的红山文化可不是现在严寒之地,那时候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

(二)分子基因上,商王族源于东北,有黑龙江说,有赤峰说,其基因谱系与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皇太极线粒体基因同源,说明他们是亲戚,商王族应该来源于塞外。当然两者分开上万年了。

(三)《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女,“狄”就是北狄,来自北方。简狄吞了个鸟蛋,就生了商王的始祖契(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满族传说三仙女沐浴,佛库伦吞食神雀带来的朱果而怀孕,生下满洲始祖布库里雍顺。商部族是鸟(燕子)图腾崇拜,与老哈河流域先民惊人相似。

(四)红山文化(距今6000年-5000年)位于西辽河一带。红山文化的玉器和商文化的玉器非常相似,曾经被误认为是同一种类。红山文化之后这里的夏家店文化出土的文物也和殷墟遗址出土的十分类似。有考古学家推测,大约在前1500年左右,夏家店文化开始分化,部分南下华北和中原,征服了夏朝人,建立了商朝。

(五)出土文物显示,商朝男子的发型多是辫发。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东北的满族。 商朝,妥妥的和满族有亲戚关系了。

(六)商朝被灭后,箕子迁回了东北,建立了箕子朝鲜。其实是迁回老家东北。冀东辽西地区的孤竹国就是商朝同姓封国。

(七)商朝的甲骨文,也就是后来古汉语书面语,从语法结构看,都是主宾谓结构,与北方阿尔泰语系更接近,而现代汉语全为主谓宾结构,不知是不是说明,从语言传承角度来说,商朝人就是北方胡人。

(八)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商朝的考古学文化发展脉络已基本清晰,分别是河北下七垣文化、郑州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而河北下七垣文化又是吸收了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形成的。不仅如此,已知的商人墓葬习俗皆是头朝东北,结合辽西和河北唐山曾出土过孤竹国(商朝初年同宗封国)铭文,可以初步判定,商族的确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这也符合商族“前八后五”南下的迁徙路线。

以上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商朝王族来源于东北,或者准确的说,是来自老哈河流域崇拜鸟图腾的先民。

翁牛特旗两河流域是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地区。商王族来源于红山文化燕辽地区,确定无疑。在5200-5100年前,先商部落南下迁徙到了山东西部河南东部河北南部地区。先商部落保留了红山文化的龙文化,玉文化,祭祀文化,冶铜文化。保留了北方旱作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保留了辫发习俗,保留了吞卵生子的传说,吸收了鸟图腾,并参与了龙山文化的建设。最终向西灭夏,建立商王朝。

(受本人文化水平限制,观点可能不是那么完全,敬请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