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1)

网络图片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又叫上元节,或叫元夕、灯节,时间为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农历元月又称正月,所以元宵节又称小正月。

元宵节古已有之,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的青年女子一般是不允许轻易外出的,唯有元宵节那一天意外。妙龄少女们可以外出游园赏灯,于是节日给青年男女邂逅相遇创造了机会,她们借机寻觅意中人,便芳心暗许,或许就能成就自己的终身大事。当然古时未婚女子的婚姻大事,还是免不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以元宵节又有所谓中国的情人节一说。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2)

网络图片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古时的上元节(元宵节)夜晚,诗中充满着男女爱情的唯美与浪漫。垂柳依依,明月皎皎,男男女女们相约于正月十五月圆之夜,赏花灯,猜灯谜,燃烟花,青年男女们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满月之夜,他们互相倾慕,以致于情订终身。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3)

网络图片

元宵节活动除了上面所说的赏花灯,猜灯谜,燃烟花,吃元宵等传统习俗活动之外,还有舞龙、舞狮,扭秧歌,打太平鼓,荡秋千、划旱船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元宵节已成功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谚有:“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说的意思是在民间乡下,人们非常重视元宵节。这一天要比过正月初一新年还得隆重,除了吃元宵寓意团圆之外,元宵节午餐作为一天中的正餐,得摆上一桌丰盛的酒菜,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元宵节可能是家人们在农历正月的最后一次团聚,因为过完元宵节后,家人们可能就要各奔东西。元宵节过后,留在家里的人,仅剩下年愈花甲的耄耋老人,以及学龄前的孩子们。大人们掮起行囊,怀揣着梦想纷纷外出,老人们开始下地干活,忙活春耕生产了;学子们都陆续开学读书去了,妇女们则跟着中小学生后面,忙着去镇上或县城陪读;外出的年青人有的去单位上班,有的则去工地打工。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留不住灵魂。便是当下农村的真实写照。他们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为了全家的生计,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也不得不义务反顾地离开家人和故乡。他们颠沛流离,甚至居无定所,他们奔向远方,奔向梦开始的地方……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宵节,作为中国农历传统节日之一,自汉魏以来受历朝历代君主或民间百姓的重视,例如东汉以来各个朝代“燃灯供佛”的燃灯习俗,自古以来民间的开灯祈福活动等;唐朝以后,元宵张灯更成为国家倡导的法定之事。近现代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日趋明显,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常有人大代表在国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他们提议将元宵节作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节日当天放假一天,以便于全民共同庆祝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近几十年,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大踏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即将实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元宵节必将愈发受到更多人、更广泛的重视!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6)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趣说元宵节(浅说元宵节)(7)

网络插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