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花瓷的资料简短(青花瓷故事)
青花瓷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早在1975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古陶瓷专家都一致认定青花瓷由宋朝开始,但完整器仍未发现,而青花瓷则是从元代开始走向成熟,明、清时期盛行。
2000年,各路专家云集北京,对青花瓷的创烧时期有了相对一致的定论,即基本确定为元朝开始烧制青花瓷。青花的起源由过去的宋代说,近年的元代说,以及又有人提议的唐代说三种。该怎样确定呢?专家认为,应以出土实物为依据。1975年代扬州遗址出土了一块唐代青花瓷片,它所处的位置是在未被扰乱的唐代文化层里。1983年又陆续出土发现唐代青花瓷片二十多件,其中有罐壁底、碗残片,器型确属唐代无疑。残片现藏南京博物馆。
认为青花瓷从宋代开始出现,在民国时期吴仁敬、辛安潮合著的《中国陶瓷史》就有所提及,这也是学术界曾经比较流行的一种推断。1975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发掘塔基时出土了十三件青花瓷残片,塔砖上模印有"太平兴国二年"(1177)年款,残片里的青花呈褐色、蓝黑色、深蓝色。从青花的呈色,透明釉的透明程度,表现出此时期的青花瓷制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上述的青花瓷器,不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品,从其制作的质量及生产的数量来看,基本表明,唐宋时期应处于启蒙时期。唐代青花胎釉质、火效呈色还不理想,并没有大量烧制,尚未发现生产窑址。宋代人还未掌握青花瓷釉下彩发色的技术和火候。因此宋青花呈色不稳定,蓝中呈褐色、灰色甚至黑色,由于呈色效果不理想而没有大量生产,所以也没有发现青花瓷烧造窑址。而元代青花则不同于以上两朝,在江西景德镇创立了生产基地。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表现得多姿多彩,打破长期以来以青釉为主、单色釉为辅的僵硬局面。蓝白分明的釉下彩,有永不脱色的优点,深受世人广泛欢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元青花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名窑衰退的原因之一。
青花的历史悠久,其在陶瓷工艺上仍占有主导地位,精美的青花瓷器有"国瓷"之称。至于将青花瓷的创烧最终定位于何时,还有待考古发掘的进一步发现新的能够有说服力的早期青花瓷实物。
十多年前,《青花瓷》火遍大江南北,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歌曲一火,争议也逐渐增多,有些歌迷就歌里所说的瓷器到底是柴窑还是汝窑制品争论不休。愚认为柴窑才是歌曲里的这个"青花瓷",因其有"雨过天晴"时的颜色,传曰「色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磬,qìng,钟鼓类乐器)
歌词: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翠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唐氏《肆考》说「柴窑起于汴」。相传在设计这个瓷器的时候,周世宗要求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胎足如黄米馐,色苍古鲜妍,其妙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今论窑器者,一定会提到"柴汝官哥定"这几个窑。然而柴窑已经消失很久了。即使得到了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世传柴瓷片,「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谚云「柴瓷一片值千金」,何相悬也,近世稀少。
也有匠人说,汝窑有天青、月白嫩色,亦有浓青粉白色,符合《青花瓷》歌意。
"天青过雨"是汝窑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受古代的科技限制,这种釉色需要工匠等到在烟雨时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下才能烧制出来。工匠不知道烟雨什么时候来,只能等待, 而这种小概率的事情就像我能等到你一样难,所以说,烟雨天是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对烟雨的等待,是对完整生命的渴望和肯定。天色青青,风雨欲来,是独自淋雨回家,还是等你一起在檐角等雨。而我等你,亦如天青色等烟雨。
为此我去看了几遍周杰伦《青花瓷》的MV,大致弄懂了他在MV里所表达的故事。
故事开头是一个在古时候算得上很漂亮的女人在那里弹琴,没过多久就被一伙野蛮人抓走了,女主角还被老大强奸了。这时候一个臭小子回去发现姑娘不见了,不一会就带着青花瓷去找那伙野蛮人,用青花瓷换回这个姑娘。结果这个老大拿到青花瓷却在背后捅死了这姑娘,臭小子看着怀里的姑娘死去,最后爆发怒气。
不一会穿越回现代来了,在一场拍卖会上,这个臭小子又遇到了这个姑娘。前世的缘分使得他们相见便擦出火花,但是姑娘的黑涩会男朋友却不答应,一路追杀最终杀死了这个臭小子,这次换作臭小子死在这个姑娘怀里。
当然,叙述这个故事对你来说并没什么卵用。它不就是围绕着青花瓷阐述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有缘,但是无份。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几个世纪的纠缠,但最后都是一方以死亡做出的代价为结局。
有时晚上一直单曲循环这首歌,笔者从自身角度去看,歌词看上去是在描述青花瓷,但却是在描述一个姑娘,一个如青花瓷典雅的姑娘。潜意识的,这个姑娘是很多人心里都在追寻的目标,但往往是得不到或者根本也无法遇到的。美好的事物大都是以凄凉的结局收尾,是思想与现实的冲击,最终还是现实胜利了。但这又能怎样,几个世纪我都能等到你,何惧这现实一世?况且对唯美爱情的向往就像青花瓷一样,越传世,越自顾自美丽。
歌词: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歌词有争议的地方有几点,一说是词句语法错误,首先是"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应作两句,"素胚勾勒出青花"是一句,"笔锋浓转淡"是另一句,应用两个主语来区分开。对于这个,很多人表示,从词曲创作来看,可以理解;
二说是填词错误,比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第一个观点指汉隶"怎么可能出现在青花瓷",第二个观点是指汉隶方方正正,怎么可能飘逸,后来某节目问到方文山这点,方说其实想写"汉行书"、"汉草书",但是无奈接上去听起来拗口,就只能用"汉隶"了,所以飘逸地写在青花瓶底的字体,是汉草书。不过,很多人认为从艺术创作来看,这点瑕疵和朗朗上口比起来,不值一提。除此之外,甚至有人提及"临摹宋体落款时"里不应是"宋体",理由是,仅清朝康乾雍时代才有宋体临摹的瓷器,青花瓷咋有"宋体"呢?后这两点又被裴光辉以长文反驳,指出隶书非不见于瓶底,只是相对较少。宋体种类丰富,青花瓷上仿宋体落款比比皆是,仿宋体亦是宋体的一种。
三说就是本文开头提及的争论,由此引发的是大部分人顺道把"天青色"的青瓷当青花瓷了,实际上,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瓷器,青瓷也名宋青瓷,是汝窑中上品。但此曲只论歌曲意境,并不是讲天青色所得之难,所以才等"烟雨"而求"天青色",所以不是以青瓷闻名的汝窑。那到底青花瓷属哪个窑子里的呢?是柴窑,柴荣(周世宗)说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以柴窑出品之神韵、意味之深远、所得之珍稀,青花瓷当是柴窑独有。而柴窑更是汝窑前身,跟批量生产的汝窑相比,柴窑价值连城,细笔勾勒,传世无几,据说现今仅有半件藏于台北故宫。
这场争议的后续是马未都在自己博客里再度夸赞方文山和周杰伦对传统文化感染年轻一代的贡献。以下是马未都博客原文:
周杰伦的《青花瓷》在春晚上一唱,让我知道了方文山。我曾在听到《青花瓷》的第一时间里写下一篇短文,指出歌词中的两处瑕疵,如能改动,歌词会更加完美。我对流行歌曲此举,完全是率性而为,原因是从未有过这样内容的流行歌曲,将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推至前台。
从那之后,我又看了数首方文山的歌词,颇感有趣。较之我们那些无病呻吟的歌词,方文山的歌写得古风习习,韵味无穷。我年轻时也喜创作,眼高手低,所以至少有二十年不再创作,也不去欣赏味同嚼蜡的创作;觉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欣赏实景已是来不及,就不再耗费人生欣赏那些劳什子了。
今天在湖南台《零点锋云》的安排下,与方文山一晤匆匆,聊了聊他的歌词创作,聊得投机,他送了我一本新书《中国风》,收录了他的歌词。歌词结集,并不多见,从中可以看出方文山从内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应景生往古典文学上靠。所以他的《娘子》、《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等等,都写得回肠荡气,不听歌仅读歌词就感慨万千。
我一直强调文化是由精英创造,大众传播。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如此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在方文山之前恐无人去做。今天的社会已无可避免地淡化了传统文化,重新拾起它又要做得旌旗猎猎,并非易事。我们远离自己的文化过久,感情自然淡了许多,重新唤回民族文化情感,我们尚有漫长的路要走。从小处做起,方文山走了他坚实的一步,不管你认可流行歌曲与否,一支支流行歌曲早已在今天的年轻人之间传唱,不经意间感染着缺少传统文化的年轻一代。
(这么一说,《生僻字》也有同等效果)
而关于青花瓷相关,还有个上至八十岁大爷,下至上了小学的小朋友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没错,就是"黄粱一梦",
左侧是将相和,右侧是黄粱一梦(见瓷顶)。
上图青花瓷的画意被称为"梦幻人物",实乃画的是一则成语"黄粱美梦"又作"一枕黄粱"。语出唐人传奇《枕中记》。故事是在邯郸一家小旅店里发生的,主要情节是写在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卢生进京赶考,在邯郸一家旅店里邂逅吕翁(吕洞宾),寒暄中卢生谈起了自己的抱负。他说,读书人在世应当建功立业,名留后世,并且自夸,他出可为将,入可为相。一旦自己得势,家财万贯,光宗耀祖,才称心如意。卢生如此说了一通,最后又感叹自己目前所处的窘境,流露出愤愤不平的情绪。
这时,旅店老板正在做小米(黄粱)饭,吕翁顺手把自己的青瓷枕头递给卢生,对他说,你枕着这个枕头,你希望的荣华富贵就能如愿以偿。卢生接过枕头,将信将疑地躺在炕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梦中他回到山东老家,娶了崔氏作妻子,崔氏容貌美丽异常。他自己官运亨通,由进士及第,出任陕州牧,迁京兆尹、步步高升,一直做到户部尚书兼监察御史,又因功晋升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五个儿子也都做了官,娶了高门之女,儿孙满堂。卢生享了五十多年的福,活了八十岁,生病久治不愈,正当弥留之际,却一惊而醒。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真正的享受荣华富贵,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
(打坯,印坯,画坯,施外釉,施底釉,装釉足,上图为开窑)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根据这个故事写成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邯郸记》。清代蒲松龄因之作《续黄粱》。
需要说明的是:青花瓷上的梦幻人物并非全是《邯郸记》黄粱美梦的卢生,仅以汤显祖为例,他的笔下就出现过"临川四梦",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南柯记》讲述了淳于棼梦入蝼蚁之槐安国为驸马,任南柯郡太守之事。享尽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依佛门。我认为他笔下最为成功的"梦"当属本文所述青花瓷画上的黄粱美梦。
作者:段自首 "天清杀气屯关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