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开机前深夜退出的主演是谁(经费稀缺两台机子)
11月16日,电视剧《雷霆战将》下架,消息一出,立马引起网友热议。这部战争片是翻拍老版《亮剑》,但人物剧本,剧情都有很大的改动,原本还很期待,结果一上映,就遭到不少吐槽和批评,因为实在太雷了。
主角请的都是年轻演员,让高颜值的人来演战争片,总觉得哪里不合适,服装道具很多细节都让人出戏,例如男主涂发胶,住别墅,打仗时抽雪茄,女护士穿紧身裙脚踩高跟鞋,化着浓妆上战场,个个光鲜亮丽,颠覆了观众对军人的形象,这哪是战争片,满满偶像剧的套路。
面对争议,剧组也出来回应,搬出老照片,表示剧情服装各方面都是符合历史原型的,看似不合理,实际是真实存在。
但这些解释观众并不买账,官媒点名批评,表示抗战题材可以创新,但要尊重历史,不能剑走偏锋,心怀敬畏,尊重观众才能拍出接地气的好作品。
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才是经得住推敲与考验的经典,自2005年上线后,就成了热播剧,在各大卫视不断的重播,高达上千次,称霸收视榜,热度丝毫不输《西游记》《还珠格格》等剧。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背后自然有它的原因,我们看到了《亮剑》的精彩剧情,却不知它的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剧本被压了三年才拍
众所周知,《亮剑》是根据都梁的小说改编而成,都梁当初能想到写这样一部小说,纯属偶然。当时他并不是个职业作家,靠经商做生意为生,一次和朋友吃饭聊天,谈到当时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挑剔的都梁把它们都吐槽个遍,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在一旁的朋友看不下去了,便表示别老说人家不好,有本事你也写一个,写成功了就送辆车给你。
朋友的一句玩笑话,都梁竟当真了,回去之后,花了八个月,写出这部长达八十万字的战争小说。
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他在之前,从未动过笔墨,要说经验,也就之前当过兵,十几岁时开始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文学也有涉及,完全不存在什么天赋,全靠自己一点点发掘打磨出来的。
小说写完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在1999年成功出版,名字定为《亮剑》。
转眼间到了2001年,出品人刘燕铭这天乘坐飞机到洛杉矶,出发前在书店买了这本书,打算是在飞机上看,用来打发时间的,不想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想买下版权拍摄成影视剧。
下飞机后,他立马联系同事打听消息,被告知版权已经被一家电视台买下了,但他不想放弃,经过协商谈判,终于将版权转让过来。
版权虽拿到了,但因题材敏感,战争片市场不景气,没人敢接,这一耽误就是三年之久,直到2004年,军旅剧《历史的天空》成功热播,开了先河,这才有人出来拍战争片。
导演陈健与张前接下了《亮剑》,但只选取小说的三分之一,剧本改编好后,就开始筹划拍摄了。
二、一波三折的选角过程
一个好剧本,得配上好演员,有了本子后,接下来就开始选演员了,这中间过程可不顺利。
《亮剑》讲的是三个男人的故事,三位男主角可是重中之重。一开始,“李云龙”这个角色,导演找的就是李幼斌。
李幼斌当时已经46岁了,演了几十部戏,做过配角当过主角,是个演戏丰富的戏骨,以他实力,完全能撑得起整部剧的。
接到剧本后,李幼斌也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表示很喜欢,但心里很犹豫,想接又不敢接,因为这是一部抗战片,不仅动作戏很多,三十集的剧本,有17集都在打仗,而且环境恶劣,是在零下几十度,冰天雪地里拍摄,挖战壕,修工事,全都是体力活。李幼斌考虑到自己年龄偏大,身体状态不如以前,怕坚持不下来,就想着拒绝了吧。
但好在有妻子史兰芽在一旁支持,再加上导演多次劝说,最终李幼斌还是接下了戏,这才有了后来那个狡黠粗犷,爱说脏话,但又重情重义的“李云龙”。
“李云龙”确定好后,接下来就是“赵刚”和“楚云飞”了,导演找到了何政军和张光北,但同样的,两人一开始都是犹豫,不是很想演。
何政军看了剧本后,表示很喜欢,但定的角色不是“赵刚”,何政军很犹豫,觉得不适合自己,后来说可以演“赵刚”,他便考虑了三天,最终确定出演。
“楚云飞”这个角色,导演找的是朋友张光北,因为互相认识,不好推脱,先是应承下来,但一听是抗日剧,直接说那算了吧。
导演这边没放弃,剧本还没看呢,于是就派人将剧本送到张光北家里,当看了剧本后,精彩的剧情让张光北顿时改了主意,赶紧打电话过去,表示确认出演。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张光北与和何政军是朋友兼同学,李幼斌与张光北是邻居,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着这三人会有缘分一起拍戏。
三个重要角色确定好后,其他演员也很快找全,例如饰演“魏和尚”的张桐,是自己背着包到剧组面试,被导演一眼相中,觉得他身上有股鲁莽的劲,又学过武功,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
三、穷剧组也能拍出经典
演员聚集后,正片就此开拍,但最艰难的考验其实才刚刚开始。
首先就是拍摄环境,当时剧组条件可没现在这么好,经费稀缺,全片只有九百万,别觉得很多,现在很多演员拍戏片酬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这样一比较,区区九百万真的太少了。
虽然是个穷剧组,但困难再大也要坚持,没钱购置过多设备,全片仅用两台摄像机拍摄,而且还是租的,一台拍远景,一台拍近景,因为租金很贵,剧组不敢耽误,马不停蹄的拍,机子一天24小时没关过。
但有时候温度太低,开不了机,演员们只好找来柴火,在机器旁边烧火,升高温度,机器这才能继续工作。
简陋又恶劣的环境,考验着机器,也考验着演员。导演为了拍出真实感,选择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拍摄,地点主要是在张家口和山西农村一带,零下二三十度,到处白雪皑皑,苍茫一片。
剧组为了省钱,没去租环境好的房子,看有不少房子没人住,简单的打扫一下,就当是家了,剧中很多戏都是在这简陋没人住的屋子拍的。
不仅没钱租好的房子,道具也是能省就省,例如拍一个骑兵连,没条件安排多匹马,最后仅拉来两匹瘦弱的马,其他都是后期制作上去的。
不仅住的环境差,吃得也不好,本来伙食还行,有荤有素,但遇到刮风,漫天黄沙,菜不仅凉了,还夹杂着一些黄土,没法吃了,就只好就着酒,吃些花生瓜子。
道具要省,演员也要省,角色多,但请不起那么多人,那就主演们上,例如李幼斌还演了一个小土匪,副导演饰演一个旅长,其他演员也是兼演多个角色。
纵然环境再差,经费就那些,还得不断赶进度,三十集的戏,花了四个月拍完,平均每四天就要拍一集,没过多时间休息,忙起来衣服和脸都来不及洗,所以演员们看上去个个灰头土脸的,但这也显得更加真实。
要说演中员谁最累,当数戏最多的李幼斌了,不仅要克服恶劣的环境,还要记一大串的台词,整得人都快崩溃了,但仍然坚持下来,生病发着高烧,还要继续演戏,哪怕是回去休息,躺在浴缸里洗澡,还在背台词,结果背着背着,就睡着了。
除了工作量大,环境差,李幼斌曾经还被剧组的演员“坑”了一把。当时是李云龙受伤,魏和尚要背着他离开。
拍这场戏时,恰逢记者们前来采访,张桐没见过记者,为了“出风头”,想在镜头前秀一把,背着李幼斌就往前跑,但当时地面还有冰,张桐没注意脚下,直接踩在冰上,心里头一颤,坏了坏了,抬头一看,一个黑影飞过去,正是李幼斌,差点掉到山底,可把全剧组的人吓坏了,幸好人没事。
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拍出一部好作品,太不容易,有人说《亮剑》是一群“穷人”演出来的经典,一部经典的诞生,不在拍摄条件有多好,而在于演员们是否用心,带着尊敬与敬畏之心去演去拍,才能产生好作品,观众也能感受到。
四、《亮剑》为什么这么火
不枉费导演与演员们的辛苦付出,《亮剑》顺利搬上电视荧幕,这部颠覆传统的匠心之作,很快就引起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收视榜冠军,十几年来被重播无数次,但每次都能大受欢迎,观众百看不腻。
作为大主角的李幼斌,凭借这部剧火遍大江南北,李云龙也成了他最经典的角色,当被问及有何想法时,他回答:我没想到会这么火,只是觉得这个剧本好,观众会喜欢,拍摄的时候,大家都是正常演,没什么想法,那时候都是挣钱吃饭,有事干就不错了。
看来,戏里高调的李云龙,戏外还是相当谦虚的。
一部经典好剧,就如同酿造的老酒,越久越香,越久越有味道,《亮剑》能保持十多年的热度,绝非是偶然运气好,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数不胜数,凭什么就它能脱颖而出,出类拔萃,靠的是演员的努力,导演的用心,人设合情合理,李云龙不是大无畏的英雄,他也有畏缩害怕的时候,身上也有缺点,不是完美的神,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其他角色也同样如此,有血有肉,丰富立体。
情节上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没有神剧中那些夸张的剧情,任何一方都有胜有败,有聪明的时候,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没有谁是完美的,剧情完全经得住推敲。
有人说,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看得《亮剑》是不一样的,小孩子看的是打打闹闹的场面,觉得好玩,青年人看的是历史和知识,中年人看的是内在的亮剑精神,老年人看的则是回忆,是岁月的沉淀。
一部电视剧,不再是用打发时间,娱乐一下,而是给人启发,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能在岁月的长河里,经久不衰,亘古长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