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

西晋统一之后的历史过于黑暗,当代社会弘扬的正面价值观和正能量,在那段历史时期完全看不到。如果拍成电影、电视剧,你只能看到大士族们无底线的炫富,父子之间猜忌,兄弟之间反目,同族之间相残。好人不长命,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报应。以这种负能量的历史为基础拍摄的影视剧,几乎不可能立项。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1)

当然了,当代的部分电视剧制作人的品行也没那么高尚,不会因为一个朝代不争气就不去拍这段历史。西晋时期黑暗无道,这不难办,把人物洗白就行了。比如前些年某电视剧就把北齐昏君高湛洗白了,给他换了副新面孔,就上星了。据说收视率还不错。

所以,西晋时期很少被拍成电视剧,黑暗题材本身还不是唯一的因素,最关键的一点是那段历史本身太混乱了导致的。

也就是说,那段历史天生自带的"剧本创作困难外加受众极低"的双重缺陷,让逐利的资本不敢轻易触碰,才是那段历史难以被拍成电视剧的真正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西晋统一到灭亡的历史的混乱程度没概念,下面系统的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宰辅之位落到了他的岳父杨骏手上。由于太子司马衷是傻子,所以杨骏掌权后,西晋的军国大事全由杨骏一人说了算。一时间,杨骏俨然变成了西晋王朝的真皇帝。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2)

杨骏的大权独揽,让很多人非常不爽,比如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等。公元291年,这些人联手出兵,干掉了杨骏。

司马亮、司马玮联合贾南风诛杀杨骏后,朝政大权由他们三人共同执掌。司马亮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但楚王司马玮和贾南风不满意。两人都是心怀鬼胎。于是贾南风就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司马玮,让他杀了司马亮,答应事成之后,让他一个人掌权。

司马玮收到密诏后,摩拳擦掌,手里的屠刀早已是饥渴难耐,于是他就杀了司马亮。结果天算不如人算,司马玮哪知道这是贾南风给他下的套。等他杀了司马亮后,贾南风立即翻脸不认账,派人造谣,说他伪造皇帝手诏,故意杀害朝廷重臣。司马玮的部下听到谣言后吓得不轻,军心溃散,四散逃亡,于是司马玮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变成了光杆司令,被贾南风派人活捉,并被处死。

事后,朝政大权被贾南风一人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比如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马氏的江山就这么被贾南风给操控了。

这一段历史是八王之乱的开端,史学界通常把这几年归纳为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3)

如果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你就太小看八王之乱了。后面历史的混乱程度,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

公元299年,由于贾南风没儿子,她害怕当时的太子司马遹继位后会清算她,于是她就设毒计害死了司马遹。

司马遹是个天资聪慧的人,他在世人心里不是他老爹司马衷那种笨蛋形象,大家一直忍着贾南风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有他,期盼他继位后能拨云见日。而他现在被贾南风暗害死了,这等于是断了大家伙的希望,于是大批藩王借此起兵讨伐贾南风。

事后,贾南风被处死,贾氏一党被诛灭,藩王中辈分地位最高的赵王司马伦掌权,成为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司马伦与之前被诛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早已病死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异母兄弟)

掌权了一段时间后,司马伦野心爆棚,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屈居于宰相之位,然后他就找茬废黜了晋惠帝,自立为帝,并将晋惠帝软禁于金墉城。

大家起兵本来是清算贾南风的,现在司马伦自立为帝,爬到了众人头上,这让众多藩王无法接受。所以司马伦称帝后,局势彻底失控。就藩于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一起起兵讨伐司马伦。揭开了西晋大乱的序幕。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4)

司马伦听说此事后,也纠集部队反击,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十多万人,洛阳附近的老百姓因为混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过一番大战后,司马伦战败,并被诛杀。

搞死司马伦被后,三王当中势力最大的齐王司马冏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然后他以功劳最大为由,出任大司马,主理朝政。

三王当中的另外二王,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见司马囧捞的好处最大,对司马囧独揽朝政非常不满,便决心二度起兵。估计是由于二王实力不够,二人便在起兵前又拉了一个人入伙,此人便是第七个被裹入八王之乱的诸侯王,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乂当时驻军在洛阳,河间王司马颙的使者与他密会后,他便率军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并将司马冏诛杀。

司马冏被诛杀后,历史又一次重复。司马乂独揽大权,司马颙什么也没捞到,然后他就联合司马颖集中27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也不是吃素的,他见二王杀来,便领二十万大军迎战,与司马颙、司马颖联军会战于洛阳城下。双方打的两败俱伤。

就在三王会战时,一直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蠢蠢欲动,在一个夜晚,他勾结禁军将领,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处死。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5)

接连坑死司马囧和司马乂后,司马颖终于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辅政大臣宝座。他一入洛阳城,就以晋惠帝的名义给自己增封了二十郡的封地,拜丞相,俨然当年独揽大权的赵王司马伦一样。至于司马越和司马顒则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猜到下面会发生什么。

是的,司马越和司马顒心怀不满,然后他们又又又一次出兵,展开了混战。

不过这次混战的结果与之前不同,司马顒吸取了先前的教训,选择不出兵,忽悠司马越单挑司马颍。而司马颖兵强马壮,不是区区司马越能对付的。所以这场混战最终以司马越全军覆没,潜逃外地,收拾残部而告终。

击败司马越后,司马颖也没得意太久,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害怕被司马颖清算,便毫无底线的外结乌丸、羯朱等胡人部落反攻司马颖。他的这一行为等于是引狼入室,主动把胡人引进了中原。

胡人善战,打仗有两把刷子,司马颖派去的镇压大军打不过,被打的全军覆没,然后他也被迫出逃,潜逃到外地收拾残部。而他在见识到胡人的战斗力后,也派人到关外招揽胡人。后来建立匈奴汉国的刘渊就是当时被司马颍派出去招兵买马的其中一个部将。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6)

司马越、司马颖先后全军覆没后,一直在观望的河间王司马颙瞬间复活,他偷偷率军攻占洛阳,并取代司马颖,操控晋惠帝,独揽大权。

司马越见到司马颙这个小人居然得志,再加上他当时的实力已有所恢复,于是他就带着本部兵马和他弟弟司马腾邀请来的几万胡人杀向了洛阳。

这一战,司马越军气势汹汹,司马颖军完全抵挡不住。双方一通混战之后,司马颙被打得全军覆没,被迫带着晋惠帝退回了关中老巢。司马越见皇帝被抢走了,便引军马继续追杀,由司马腾从漠北搬来的鲜卑援军势不可挡,潼关和长安先后沦陷,关中的百姓被鲜卑军一通屠杀,死伤两万多人。

事后,司马越抢回晋惠帝,而他也因为"护驾有功",连胜N级,坐到了西晋头号宰相的位置上。

眼见司马越大权独揽,司马颖急了,他等不来胡人的援军,又被司马越追杀,便躲到了范阳王司马虓处避难。司马虓怕事,就把司马颍软禁在了王府。不久后,司马虓暴毙而死。范阳国的长史刘舆更怕事,他担心留着司马颖的小命会成为范阳藩国的后患,便令人秘密勒死了司马颖。

司马颖死后不久,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但没有证据。其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赦免司马颙,封其为司徒,让他回朝廷。司马颙喜极而泣,没怀疑这是陷阱,就急忙奔赴洛阳。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阳王司马模早已派遣人在半路截击,最终把掐杀死了赶往洛阳的马车内。

待司马颙死后,参与八王之乱的八人,就仅剩下司马越一人了。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7)

当然,司马越最后也没捞到好。他之前借胡人兵马助战,只是一时爽,待所有藩王都被干死后,而进入中原的胡人又赖着不走。于是他就必须要单独面对胡人,赶胡人走,收复失地。

可是司马越哪有这个本事?他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根本无力收复失地。

对于司马越的无能,满朝文武开始骂他,为了平息舆论,司马越只得自请出征,率军征讨盘踞在山西的刘渊。可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刘渊的对手,对此次出征没信心,因而大军还在半路上时,他就急血攻心,病死在了军中。

司马越一死,十几万晋军群龙无首。匈奴军队在石勒的率领下,袭击晋军。石勒把匈奴骑兵摆成了一个环形阵,将十几万晋军围在环形阵中,用弓箭射杀,十余万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随后,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柩,将天下大乱之罪归罪于司马越,同时,洛阳的晋怀帝也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至此,八王之乱算是完全终结了。

司马炎建立晋朝最后的结局(晋朝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8)

看完这段混乱的历史,各位是什么感觉?是不是除了懵圈,还是蒙圈?惠帝司马衷、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楚王司马玮,以及其余的司马颖、司马乂、司马越、司马颙、司马模、司马腾等等人,这特么都是谁跟谁?尽管前面已经系统梳理过一次了,但看完之后还是记不清楚?

像这种混乱不堪的历史,正经写历史书的人不敢轻易触碰,就连写古典小说的古人也不敢轻易触碰。因为写中国古典小说有个比较通用的格式:

①:朝廷无道,统一的国家开始出现裂痕;

②:天下纷乱,群雄并起,国家分崩离析;

③:一个或几个比较厉害的大佬脱颖而出;

④:以这几个大佬为核心,形成若干强盛的势力派,其他小军阀被一一消灭或吞并;

⑤:几个大佬开始互相攻伐,都宣称自己为天命,指斥他人为反贼;

⑥:最后打得只剩下一个大佬,天下终于一统完成,重新恢复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著名的《三国演义》是这种模式,同样著名的《隋唐演义》也是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写出来的剧本好看,因为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家爱看的不是分裂,而是分裂之后的统一过程,或者群雄并立的故事。

可是西晋统一之后的历史不是这样,当时只有分,没有合,只有混蛋,没有英雄。就连群雄并立也没有。像这样的一段历史,不仅剧本难写,写出来也没人爱看,而且看完之后还记不住。这就是西晋统一到八王之乱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拍成影视剧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