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后面的几位皇帝(明帝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何能耐)

明代第四位皇帝的皇后张氏是河南永城人张麒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1395)嫁给十七岁的朱高炽(永乐皇帝长子),旋即被册封为燕世子妃。朱高炽生性仁孝,喜爱诗词,可是身体肥硕,腰腹径数围,不善骑射,因此常使永乐皇帝不高兴。恰好永乐的次子朱高煦身高体壮,而且在靖难内战中,有几次杰出的表现,于是永乐曾经有立朱高煦为皇储的念头。

朱高炽后面的几位皇帝(明帝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何能耐)(1)

幸好张氏在结婚不到三年就替朱高炽生下了一位永乐最宠爱的长孙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后来张氏又生了越王朱瞻墉与襄王朱瞻墡。

1404年夏天,虽然永乐立了朱高炽为东宫太子,不过朱高煦依然野心勃勃,经常在背后中伤他的长兄。每当东宫濒临危机、悒悒不乐时,操妇道至谨的张氏一定会以历史故事为譬喻,来宽慰她的丈夫,而且勉以孝谨,亲自替朱高炽调理每日餐食,希望能帮他减肥。

1424年8月12日,在榆木川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的永乐帝,召唤英国公张辅到皇帝行营帐篷,起草遗诏说:“传位皇太子。···…丧服礼仪,一遵太祖皇帝遗制。”可是朱高炽即位(洪熙仁宗皇帝)不到八个月,却因体胖多病,也晏驾归天(1425年5月29日)。

朱高炽后面的几位皇帝(明帝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何能耐)(2)

当了寡妇的皇后张氏,虽然中外政事莫不周知,还是得出让皇后的位子给她的媳妇胡氏,而依传统当上了皇太后。不过以后的日子,张皇太后还是日夜担心她的儿子朱瞻基,深怕这位二十六岁的新皇帝还不能稳如泰山地继承朱氏帝业。

1426年9月初,眼见他的父亲(朱棣)与长兄(朱高炽)都已驾崩,朱高煦终于公开挑战他的侄子朱瞻基。这时皇太后张氏仰仗有德行、有才干又老成干练的杨士奇、杨溥、杨荣(均以大臣兼内阁大学士的“三杨”)与吏部尚书蹇义,来对付高煦。仅仅三个星期的行动之后,从1426年8月28日到9月17日,朱高煦的叛变就被平定。朱高煦和他的儿子被贬为庶人,从此监禁在北京的西安门里一直到过世。

朱高煦事件之后,海内宁泰,朱氏诸王的权力再次被大幅削减,从此只能向中央政府支领俸禄,明朝宫廷的气氛也自然变得比较安详平静。在整个明朝历史中,宣德皇帝在位的十年(1425——1435)算是天下归心、最好的太平盛世;在很多方面,的确要归功于这位“女中尧舜”皇太后张氏的知人善任与辨别邪正。

朱高炽后面的几位皇帝(明帝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何能耐)(3)

宣德在位第三年(1428),皇太后游西苑,宣德跟皇后、皇妃都一齐奉陪到万寿山赏景野宴。第二年的清明节,皇太后因笃念祖宗功德,要求亲自到天寿山谒拜永乐皇帝与洪熙皇帝(长陵与献陵),并扫墓。当皇帝的朱瞻基马上答允,并以五军严备供具,浩荡地陪他母亲出紫禁城,一直到清同桥,亲自扶辇皇太后过桥后,才高呼万岁地分手道别。沿途中,居民夹道迎拜,皇太后随性吃蔬食野味,并赐钞币。回到内宫之后,皇太后还命她儿子宣德皇帝作《赏春赋》,叙述她途中所看到的景物及农家作业之状况。

朱高炽后面的几位皇帝(明帝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何能耐)(4)

可是才三十六岁的宣德帝在1435年1月31日(春节过后的第三天),突然驾崩于乾清宫,留下才只有八岁的儿子朱祁镇继承皇位,是为英宗正统皇帝。这时有些献媚的大臣奏请太后,垂帘视事。张氏顾及明朝祖宗家法,没有同意,但愿意担任正统皇帝的监护人。以后凡事委用三杨票拟,虽然如此,重要的政策及诏令仍然必先由太皇太后首肯,然后才能全部交给内阁议决。同时为了驾驭外戚,张氏正式以书信告诫她的哥哥(当时是彭城伯兼任都督)要循礼法、修恭俭,不能干预政事,而且每个月只能在初一跟十五进朝问安。除此以外,太皇太后张氏还下令要求子孙认真读书求学,日夜勤恪敬事,凡宫中一切玩好以及不急之务,全部罢禁。

朱高炽后面的几位皇帝(明帝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何能耐)(5)

虽然太皇太后要求她的子孙相当严厉,要他们行仁政、秉忠勤,可是长得很奇异、又是幼冲的正统皇帝,还是整天跟着他最宠幸的太监王振玩耍。

据《明实录》记载,1437年元宵节期间,太皇太后召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还有礼部尚书胡濙五位元老级的重臣人朝,在五人面前,命令王振俯伏阶下。这时太皇太后左右的女官杂佩刀剑,仪卫森然,用尖锐的剑刃加压在王振的颈子上。五十六岁的太皇太后张氏当场向坐在她西侧的正统皇帝说,以后的国家大事,如果没有这五位先朝简任重臣赞成的话,绝对不可实施。同时声色俱厉地斥责王振,如果阉人宦官敢干预朝政的话,都一律要格杀不留。

这次戏剧性威吓王振的五年又十个月之后,太皇太后张氏崩逝,跟她的丈夫朱高炽(即正统皇帝的祖父)合葬于献陵。不久被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然而等到三杨及一些前朝重臣一一凋零去世之后,正统皇帝就擢升他的“老师”王振为明朝宦官系统最有权势的“司礼监太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