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似叶读书心得(荐读程晋仓玉兰花开满庭芳)

惊蛰那天,我还在振振有词地和人理论淮南的天气,什么倒春寒、回寒春,过了冬月进夏天,抱怨淮南春季天气像个爱耍脸子闹性子的小孩,忽冷忽热地没个正经样,搞得春无没有三日暖,折腾人来来回回不停地添衣减衣。就在这两天,猛地一抬头,才发觉自己已经真真切切站在了春的门口。窗外那株高大的玉兰树将一枚枚鲜嫩嫩、水灵灵、粉嘟嘟的白玉兰挂满了枝头,沐在轻风里曼歌曼舞,仿佛无数只白蝴蝶翩翩振翅欲飞,一缕缕清香沁鼻入肺而来,满堂满院的都笼罩在这浓妆淡抹总相益的瓢香世界里。

如花似叶读书心得(荐读程晋仓玉兰花开满庭芳)(1)

说真心话,居住在这楼宇间6、7年来,对于窗外的这株玉兰树,我还真的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去仔细打量过一回,因为小区的绿化,特别是我所居住的楼下周边,小径蜿蜒,绿树环绕,花花草草,滕曼攀亭,庭院建筑错落有致,江南园林的古典布局,粉墙黛瓦的徽派楼宇风格,一年四季绿阴叠翠,花簇常在,这是我平时最引以为自豪的居住环境,与人闲谈聊侃居家生态时,得意之情,常溢之于表。

你看小区里面,开春,红梅绿梅争相斗艳,相伴在早春时节的还有嫩黄嫩黄的迎春花缀在路边池旁,含笑绽放。夏初,垂丝海棠打开红彤彤的小花伞儿,娇滴滴地吊勾在枝丫间忽隐忽现,惹人围观。赤日炎炎的盛夏,栀子花则把馨香弥满了小区的角角落落。秋风乍起,那些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等由着性子把碎米样的各色花朵一古脑地都搬到了树梢的枝枝杈杈中、在片片绿叶间恣意展示,拼着命斗比着香气的优劣。雪花飞落的冬藏天气,迎风吐蕊的梅姑娘依畏在挺拔的苍松绿柏旁形影相随。

这四时的景致中,我只记住了这些光鲜的角色了,哪里还能注意到粗壮壮、高挑挑、光秃秃的树杆子上挂住的那些白花花的东西来啊。今儿若不是循着飘来的香味探头张望,何以能关注体察到这玉兰花婷婷玉立,含蕊吐芳的风姿与韵致。不知为何我忽地想起古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句子来了。这花香袭人的境界,似乎也无妨庭院之广吧。得意之余,我不禁对玉兰花有了些好奇之心,索性打开网络去云游人肉一番,未曾料道原来个中竟有这么多的学问。

如花似叶读书心得(荐读程晋仓玉兰花开满庭芳)(2)

玉兰花,别名也称白玉兰、木兰、玉树、迎春花、望春、应春花、玉堂春、玉兰等,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是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玉兰3月开花,6--7月果熟,白玉兰先花后叶,花期10天左右,花洁白、大型、美丽且清香,早春开花时犹如雪涛云海,蔚为壮观,是中国著名的花木,为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据说已为上海市定成了市花。其原产于长江流域,现在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庐山、黄山、峨嵋山等处尚有野生,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代人多在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以之作桩景盆栽把玩的。作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中国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培育玉兰花的记载。

当年楚大夫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千古绝唱就是以玉兰来喻人格的高洁。玉兰最先种植在寺院里,纯净素雅的玉兰花与清静寂灭的佛教浑然一体。但自唐代开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合缀成了“玉堂春富贵”,形成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的景象。

如花似叶读书心得(荐读程晋仓玉兰花开满庭芳)(3)

传说

纵览有关玉兰古往今来的佚闻散说,远不止于这些呢。从史料、从民间、从市井、从乡野来看,关于玉兰花的传说,其中贯穿着许多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色彩。最为经典的故事则述说了很久以前在一处深山里住着3个姐妹,大姐叫红玉兰,二姐叫白玉兰,三姐叫黄玉兰。一天她们下山游玩却发现村子里冷水秋烟,一片死寂,三姐妹十分惊异,向村子里的人问讯后得知,原来秦始皇赶山填海,杀死了龙虾公主,从此,龙王爷就跟一个叫张家界的地方结成了仇家,龙王锁了盐库,不让张家界人吃盐,终于导致了瘟疫发生,死了好多人。三姐妹十分同情他们,于是决定帮大家讨盐。但这是何等容易之事?在遭到龙王多次拒绝以后,三姐妹只得从看守盐仓的蟹将军入手,用自己酿制的花香迷倒了蟹将军,趁机将盐仓凿穿,把所有的盐都浸入海水中。村子里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却被龙王变作花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将那种花树称作“玉兰花”,而她们酿造的花香也变成了她们自己的香味。故事很朴素、很简单,也很唯美,却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完美的向往。

面对满树朵朵玉兰,思绪早已飘逸千转百回,浮游进远古旷久的年代。又一阵暗香拂过,震颤若云飘的树花将我幡然苏醒,这才发觉已是该去赶班车的时间了。望别一树的洁白,这一刻竟然体会到了依依不舍是什么滋味。

作者:程晋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