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家乡(观众只有一人也要演)

我国的戏曲演员,由于历史地位、社会职业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爱国、尊师、助人的传统美德,同行们管这种美德叫“戏德”。

程长庚家乡(观众只有一人也要演)(1)

程长庚不仅台上技艺精到,而且台下品德卓越,视同行如手足,艺友每遇家庭拮据,他便热解私囊,从不吝惜。作为当时“三庆班主”,又是钦封的“五品顶戴”,生活上却是“节衣缩食”。每遇国丧,要“遏密八音”,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此时戏曲艺人几乎生活无着。如1874年,清同治穆宗载淳病死,北京各戏园停演两年零三个月。此时程长庚仗义疏财,倾其所有,施粥赈饥,接济同行,使他们熬过难关。艺人们感其救命之恩,为他立了“长生禄位牌”,上书“优人大成至圣先师”,将长庚当作“孔子在世”供奉,其德重于泰山。他得到了艺人们的衷心拥戴,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善于组织的活动家。

程长庚家乡(观众只有一人也要演)(2)

某年冬日,大雪封门,观众只有一人,执事主张回戏,程长庚决然不肯,并特意到台前对这位观众说:“今日如此风寒雪冷,他人均足不出户,你却独来,可见是个知音。”他命全班照常演出,并自演《文昭关》,供其观赏。次日北平哗然,“大老板”为一人演唱拿手好戏,以后广和楼座无虚席。程长庚诚信于民,为一人演戏,可谓“天下奇闻”。

程长庚不为名利,甘当配角。他以首席老生,为声望不如他的演员配戏,有人怕影响他的盛名加以劝阻。他却正色道:“……众人为我,我又怎能不把众人视为手足同胞呢?……同样都是唱戏,这不仅表现了他谦让的戏德和与戏友平等的风格,还维护演员的人格。他不顾封建统治者的压力,敢于废除站台(即开戏前,旦角演员站在台上,供台下观赏,如遇官僚富豪,还要陪其玩乐)的陋习,在梨园堪称佳话。

直到晚年,程长庚仍然登台演出。有人不理解,问“君衣食丰足,何尚乐此不疲?”他叹道:“……某一日辍演,全班必散,殊却可惜……三庆一散,此辈谋食艰难,某之未能决然舍去者,职此故耳。”他为京剧事业不辞辛劳,鞠躬尽瘁,赢得同行们敬佩和拥戴。

程长庚也有“辍演”之时。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丧权辱国,与洋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为此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这时“长庚痛欲绝”,从此“谢却歌台,终日闭户不出,郁郁于心。”不唱戏无生活来源,经常寅吃卯粮,食无隔宿,友人劝他“出山权宜,以解燃眉。”他泫然涕泪曰:“国蒙奇耻,民遭大辱,吾宁清贫亦不浊富。何忍作乐歌场!”说完,“潸然泪下”。有一次,都察院团拜要程长庚演堂会,他因不从,被 强行绑走。后当他知道点的剧目是《击鼓骂曹》时,破例应允。他饰弥衡,肉袒击鼓,气概激昂,指堂下怒骂:“方今外患未平,内忧隐伏,你们一班奸党,尚在此饮酒作乐,好不愧也!”“骂罢而唱,唱罢而骂,发目皆动”,使达官贵人们狼狈不堪。他这种忧国忧民、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品德,同样令人敬重。(作者黄云鹤,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