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

——谨以此文送给那些为文凭而努力过的广大七零后们

景向谁依今天热搜上的热度居然持续了一天,我也是醉了——一个搞配音的孩子而已,又不是当红明星,有必要这么搞他吗?不过想想,没准这也是人家自我炒作的一个方式,我就等这事儿到明天剧情翻转吧,反正这样的翻转剧情也不是看一遍两遍了。不过这个关于因文凭而道歉的事情倒是让我想起来自己这代人过去追求文凭的一路轶事,忍不住要扒一扒这座陈年老坟,呵呵!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1)

景向谁依的道歉声明

70后们对文凭的认知要比现在的孩子们深刻得多。原因在于。。。历史原因,嘿嘿!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国家,百废待兴,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于是,各类优待大中专毕业生的政策纷纷出台,其中最重要的是工资与文凭挂钩、提拔任用与文凭挂钩两项。在上世纪80年代,只要你有文凭,从你获取文凭的当月,你的工资水平就会马上被提升到文凭对应的工资标准上去,不会有任何人对此不满。这一点,在那个平均工资40-60元,一袋面粉9块8毛钱的时代,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一级工资的调升,就意味着一袋面粉,而这一袋面粉,就意味着可以解决家里一口人的吃饭问题,说白了就是:可以多养活一个人。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2)

80年代的工资单

而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有文凭这一点,则从升迁与未来规划方面,使得人们对于文凭的渴求达到了顶峰。

在改革开放之前,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是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的,提拔干部一靠推荐,二靠任命,这两种方式的透明度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没有非常明确的硬性标准,就使得一些有才之士的晋升不是那么顺畅。而文凭与干部提拔挂钩之后,这种情况迅速得到了改变,一大批在国家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深造过的年轻人被提拔到重要而专业的工作岗位上,这使得我国的各项建设工作得以迅速展开,在很短的时期内,就使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很快就解决了我国日用品短缺导致的购买日用品凭票制,从此后,布票、粮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买自行车和电视机需要凭票购买的事情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3)

自行车票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4)

肥皂票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5)

电视票

最主要的是,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后来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我国通过为发达国家代工生产这种方式,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使我国又逐渐从纯粹代工,慢慢转变为品牌输出国,从此后,“Made in China”才开始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几乎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的金字招牌。

文凭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当时的人们如何获取文凭呢?

刚开始恢复高考制度之时,人们想要获取文凭,只有一条路子: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说的只是刚恢复高考制度的那段时期。后来国家又开辟了另外几条获取文凭的渠道,那就是:成人高考、远程教育、自考、电大教育(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开放大学)。

成人高考的教育形式有夜大、业余自修和函授三种,而当时最流行的就是夜大和业余自修两种,尤其是夜大,在当时,下班之后背着书包去上学几乎成了一种流行时尚。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6)

下班的工人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7)

赶着上夜校的下班工人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8)

上夜校的青年工人

景向谁依学历(景向谁依道歉引起的文凭记忆)(9)

夜校课堂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又一个并不算年轻的身影,脱下劳动布制服,或其他各类制式服装,洗去手上的机油,梳理好蓬乱的头发,装好摸起来已十分陌生的各类文具和教材,推上永久牌、凤凰牌或其他各类品牌自行车,和自己的父母、妻子甚至儿子女儿说再见,然后一头扎入青少年宫、文化宫或各类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的培训班,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学习,期望着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跻身于“天之骄子”的行列,从而一跃过龙门,成为人上人。

相信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是70后的概率是很大的吧?你们在当时有没有上过夜校?上夜校的那段日子,又发生过哪些有趣而难忘的事情呢?比如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比如结识了后来事业发展上的贵人?毕竟,在当时上夜大的学生中,很多在后来都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相当大一批现在的中层干部,尤其是技术型干部,是起身于夜大和函大这种方式的。那么,这篇文章是否勾起了你一些回忆呢?欢迎大家在文章后留言讨论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