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来源: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本报记者 程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

来源: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

□本报记者 程才

我市大力宣传文明、节俭、安全的祭扫方式,让今年的清明节变得更加“清明”。许多市民改变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习俗,更多地以献花、植树、网上祭奠等方式追忆先人。

鲜花祭扫成“标配”

“这两天来买鲜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泽州北路的花间美植生活馆店主崔楠楠介绍,从4月1日开始,陆续有顾客来店里预定鲜花,她们加班加点装裱,已经忙活了4天。“相比于往年,明显感觉今年预定鲜花的顾客更多了。”崔楠楠说,随着文明环保祭扫方式的兴起,鲜花祭扫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菊花作为鲜花祭扫的“主角”十分走俏。

陈丁琦是该店的顾客之一,拿到定制的花束后,他和家人开车回到了南村镇北西村,在家族的坟前开始祭扫,他们把手中的鲜花、水果、茶食等祭祀品一一摆好,其中,明黄色的菊花束尤为鲜艳。“我父亲生前爱好养花草,尤其是菊花。”陈丁琦告诉记者,在父亲去世后的这二十多年,他每年清明祭扫时,都会带上一捧菊花。记者注意到,相比于鲜花、糕点,香、蜡、纸钱等传统的祭祀用品几乎看不到了。

除了自己购置鲜花外,今年我市不少地方还开展了免费发放鲜花和树苗的活动,引导群众绿色祭扫。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设置了领取点,向入林祭祀群众免费提供鲜花。阳城县白桑镇提前购置了5000余枝鲜花和树苗,免费向群众发放,教育引导当地群众献一束鲜花、栽一棵松柏祭奠先人。陵川县崇文镇在清明节前在46个村(社区)发放鲜花6万余枝,并积极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倡导文明祭扫新风。

此外,我市各级各部门还持续加大宣传、劝导力度,在主要路段设卡检查,对带有假花、香蜡、纸钱的群众劝导禁用,并通过悬挂横幅、派发宣传单、大喇叭宣传等方式显示、播放文明祭祀、安全祭祀宣传标语,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云端”祭扫寄哀思

疫情阻断了祭扫的路,今年清明节“云祭扫”成了市民群众表达对先人思念的主要方式。在弘德园,工作人员轻轻擦拭墓碑,献上鲜花和贡品,代替因为疫情防控不能前来的人们祭奠亲人。墓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代客祭扫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由墓园委托组织礼仪师代替市民传递爱和思念,制定不同代祭方案,并采用现场视频连线方式,让逝者家属看到祭扫全过程,让逝者安息、家人放心。这种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市民的祭扫需求,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丧葬陋俗,让文明节俭治丧、低碳绿色祭扫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除了“代客祭扫”外,一些市民还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祭扫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近年来,我市在清明节前后,在多个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开通了网络祭扫平台链接,方便群众进行“云祭扫”,群众通过网络祭奠、书写寄语、制作思念卡等简约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

在太原上大学的李向阳在云祭扫平台为去世的爷爷创建了“私人馆”,在留下思念寄语后,将“私人馆”的链接发给了自己的亲人。亲人们通过点击网页上设置的送花、鞠躬等按钮,在网络上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记住就是最好的思念。”李向阳说。现在全国各地的防疫抗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云祭扫”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堆聚集,既减少了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又倡导了健康节俭、绿色环保的文明理念,让清明节更有免“疫”力。

缅怀英烈永葆初心

除了祭奠先人、寄托哀思外,清明之际,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还通过为烈士扫墓、观看红色教育影片、植树造林等形式,感受革命传统,厚植家国情怀。

在市烈士林园,消防救援人员站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深切缅怀那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同时,怀着崇敬之情为革命烈士敬献鲜花,脱帽致哀,虔诚致敬。默哀结束后,大家自发地拿起扫帚开始扫墓,将烈士墓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沁水公司,集中组织观看了爱国教育片《长津湖》,引导干部职工震撼感动的同时,做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同时,党员、青年志愿者走进街头,向群众发出倡议,引导大家摒弃陋习、文明祭祀,形成“文明过清明、文明祭先贤”的良好氛围。

我市中小学开展了“2022·奋进·清明祭英烈”主题团队日活动,通过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升国旗、听事迹、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团队日活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听党话、跟党走,铭记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此外,在我市举办的“致敬·2022清明网上祭英烈”线上祭扫活动中,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在平台上留言、献花,截至目前已有近11万群众参与。

本文来自【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