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

在《爱迪奥特曼》完结后,作为特摄电视剧的奥特曼系列消失了十六年之久。直到1996年9月7日,《迪迦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ティガ)登陆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东京放送TBS在大阪府的副局)的周六18点档(18:00-18:30),平成奥特曼时代才真正得以开启。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1)

其实,为了能让重现奥特曼昔日的辉煌,当年参与过昭和奥特曼系列的人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着。1989年(平成元年),时任圆谷公司总裁的圆谷臯给初代奥特曼的导演饭岛敏宏打了一个电话:“拜托你了,是电影,奥特曼25周年纪念作,让巴尔坦星人登场吧。”而在此之前,奥特曼已经有了三部剧场版(电影版)。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2)

1979年7月21日,《奥特曼怪兽大决战》(ウルトラマン怪獣大決戦)。这部电影实际上“初代奥特曼”的剪辑重制版。只是在电影开头,交待了“奥特之国”里较为重要的一些人设,比如作为长老、负有领导责任的奥特之王,到当时为止,出场的历代奥特曼以及奥特之父和奥特之母。1984年3月17日上映的《佐菲奥特曼:奥特战士对大怪兽军团》(ウルトラマンZOFFY ウルトラの戦士VS大怪獣軍団)同样也是剪辑重制版。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3)

不过,这次剪辑的范围从《奥特Q》一直到当时已经播出的所有奥特曼,而场面则集中于对奥特曼们与怪兽战斗的场景。同时,在片头对M78星云的“光之国”做了更为详尽的交待。如果说前两部电影都属于粉丝向作品,那么1984年7月14日上映的《奥特曼物语》(ウルトラマン物語)则可以说是一部奥特曼的个人成长史电影。这部电影由新摄制内容和旧剧集内容剪辑两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泰罗从幼年成长到独当一面的成长历程。其中,还有奥特之父和奥特之母教导小泰罗的场景,颇有家庭剧的味道。因此,这部电影也被俗称为“泰罗奥特曼剧场版”。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4)

然而,这部从1989年就开始筹划的“奥特曼25周年纪念作”(原定1991年上映),一直到1993年仍然没有开机。最终,变成了半路夭折的废案。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仍然是圆谷公司与主要投资方TBS之间的纠纷。圆谷公司认为,既然是奥特曼系列的作品,就应该由自己独占新片的奥特曼形象收益权,而TBS方面则认为既然是共同出资拍摄,新片的形象收益权自己也应该分一杯羹。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从一般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圆谷公司的独占要求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当时圆谷公司基本上是一间靠吃“奥特曼”等特摄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及相关权益老本而维持的企业,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形象授权管理企业”。新作权益的归属关系到公司命脉,自然不能轻易让步。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5)

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电视台只是“放送渠道”,电视节目播出后,著作权仍旧归制作公司所有。但是,随着各种衍生品市场的逐渐繁荣,电视台开始采用后来被称为“制作委员会”的方式,来分享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及衍生权益。而TBS以前一直是奥特曼系列的放送台,圆谷公司很担心,一旦在新作中与TBS分享权益,难保TBS不会以此追诉,把整个奥特曼系里的权益都揽过去。那对于圆谷公司将是灭顶之灾。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6)

不过,作为此时圆谷公司掌门人的圆谷臯却并未因此而烦恼。事实上,他早就已经制定了一套曲线救国的方案。这就是让奥特曼走向世界。为此,1987年,在圆谷臯的主导下,圆谷公司在美国好莱坞设立了分公司“奥特委员会”(Ultra Com/ウルトラコム),并与当时在美国动画业仅次于迪士尼的巨头企业——汉纳-巴伯拉(Hanna-Barbera)公司合作,制作了后来被称为“美版奥特曼”的动画电影《奥特曼:冒险开始》,并于1987年底在美国上映。该片后来于1989年4月28日在日本国内以《ウルトラマンUSA》的名称公映。不过,美版奥特曼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都没能给圆谷公司带来转机。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7)

其实,这并不奇怪,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幻影视在经历了《星球大战》这部“太空歌剧的终极演出”后,正在转向以《异形》、《终结者》为代表的硬核时代。即便是在动画片领域,《变形金刚》所衍生出的庞大世界观和金属质感的人物形象,也显然更符合美国人的欣赏口味。这绝不是单纯更改一下画风和配乐就能解决的问题。

美版奥特曼的出师不利,并没有动摇圆谷臯总裁的信心。在坚定了走海外路线的前提下,圆谷公司把下一站放到了澳大利亚。选择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大约有两条:首先,澳大利亚是英语国家,符合奥特曼走向世界的基本方向;其次,当时日元对澳元的汇率较高,而且澳大利亚融资成本比较低,可以节约制作成本。这个俗称“澳洲奥特曼”或者“袋鼠奥特曼”的剧集,就是《Ultraman: Towards the Future》(奥特曼:通向未来),以录像带的形式在澳大利亚贩售,共7卷13集。后来还制作了两部剧场版。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8)

这套剧集返销回日本,就是《葛雷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G),其中前7集以《ウルトラマンG》的名义于1990年9月25日推出,而8-13集则以《新ウルトラマンG 必杀!怪獣大决戦》为题,在1991年5月23日起售。由于原本预定的奥特曼25周年纪念大电影流产,《葛雷奥特曼》阴差阳错地负担起了“25周年纪念作”的名声。

奥特曼特摄剧年月表(特摄神剧奥特曼五十年祭)(9)

其实,圆谷臯总裁如此大费周章,在当时来说,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20世纪60年代,圆谷公司得以成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电视取代电影作为日本民众的主要休闲方式造成的。此后,由于圆谷英二和圆谷一接连去世,圆谷公司丧失了最重要的人脉和向心力。而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特摄影视剧的制作成本奇高,而电视台(网)作为“播放渠道”又越来越具有垄断性,小制片厂的议价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压缩成本,不得不选择削弱自身的制作能力,放弃精益求精的技术探索,转而靠外包降低成本。昭和奥特曼各部剧集间完成度越来越差,都源于此。

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转机,这就是家用录像机的普及和录像带租赁业的兴起。在版权保护制度较为完善的日本,这给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各类影视制作公司提供了向消费者直接提供影视作品,并获得盈利的可能性。如果不是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遭遇“泡沫经济”的全面崩盘,录像带及后来兴起的光碟(VCD、DVD)既有可能重演当年电视替代电影的一幕。而利用日元汇率高起带来的强劲购买力,在海外重建制作基地,恢复影视制作机能,说不定就能重现圆谷公司昔日的辉煌。事实上,圆谷公司的关联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经准备在中国上海建立制作基地,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