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的散文集(乡村散文小村的早晨)

小村的早晨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知道有着多少样的描述和赞美。特别是在刚刚过完年早春里小村的晨曦最为清静。孩子们手里的鞭炮早已燃放的一干二净了,过年时的疯狂早已是精疲力尽了,老街上少了许多的喧闹,只有几声鸡鸣狗吠的声音了。那残雪寒冰依然用寒冷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早春,包裹着小村,包裹着小村里的庄户人家。这是最不用操心农事农活的时候。睡醒了的人们依然不愿意惊动这寂静的晨曦,很懒散地蜷卧在温乎乎的土炕上,谁也不操心大公鸡已经叫过了几遍。黎明时的回笼觉,让洞房里的那对年轻人更亲昵的忘记了窗外的天色已经亮的透澈。

轻柔的春风顺着村边的沟壑吹开了溪流上的冻冰。把燕子接进了村子里,河边上的垂栁已是绿的十分高兴,随着春风飘来荡去。和煦的春风轻手轻脚的钻进了土坯屋里,困睡的人们睁开了惺忪两眼,跟着春风拉开了“门插官儿”,陈旧笨拙的木头门扇蹭着古老的石门墩吱吱呀呀地被推开。屋里的女人永远比男人勤快,简简单单的一阵洗漱后,续水添锅,点火烧灶,呱哒着风箱忙活一家老小的早饭。娘们儿的嘴跟风箱一样呱哒个不停,烦的男人再也没心躺卧在被窝里了,穿上衣裳趿拉着鞋子蹲在了门槛上,一声不吭地玩把出了旱烟锅子。

把吸完的烟锅子磕打的一干二净,挑着两水桶出了家门,不大的粗瓷水瓮两担水就灌的满满,等打扫干净了院落,很亲昵的呼唤吃早饭的声音传到了耳朵里。

庄户人家的院落里都会收拾出来巴掌大的一片小菜畦子,撒上几粒芫荽种子,栽上几撮韭菜,插一把子的葱秧,用早晨的一点功夫侍弄几下,闷骚了一夜的尿桶里成了最高效的液态追肥,浇灌在小菜畦子里,真真正正的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低矮的土坯墙头上爬满了秧蔓,红黄紫红的花朵五彩斑斓,南瓜丝瓜和秋黄瓜,还有长满白毛毛的葫芦和米豆角。只要不留恋绣花枕头的馨香,早上起来稍微的勤快一袋烟的功夫就会有满满的收获。

庄户人家的日子可不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那样惬意悠闲。三夏里的日子就是在虎口夺粮的过活着,抢收抢种,从天黑抢到天黑。觉着还在半夜三更里,生产队长铜锣一样的嗓子就把整道街上困眨的人们都给呼隆(河北临城县方言)起来了:“都去八亩地里割麦子,扛上自家的扁担”。已是疲惫不堪了,回家吃早饭的路上还得咬着牙捎回来一担麦子。这时的阳光已经没了早晨的温柔,变得有些炽热了。

秋天里的小村还是一片繁忙。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丰收的色彩,熟透了的红高粱在秋风里热热闹闹的述说着生活的红火,黄澄澄沉甸甸的谷穗弯着腰和声细语的讲解着勤劳生金贵,节俭有幸福的生活理念。

秋日里小村子的早晨都是湿漉漉的清新宜人,清爽的空气就象是刚刚用古井里那清澈甘甜的老泉水洗涤过的一样干净新鲜。轻柔飘动的一片晨雾揉合着农家院子里的袅袅炊烟,给沟壑里小村的早晨添加了浓浓的诗意。每家的小院子都在尽力的展示着生活的甜蜜:大粒的枣子涂粉抹红的挂满了树枝,大个的石榴裂开了嘴巴,露着满满的红籽粒在大笑着,金黄的雪花梨等到了八月十五那一天会摘下来,当作供品摆放在月光下的“天桌”上。

三秋的农活把人们催赶的手脚不得清闲。生产队里会把早上的功夫也排上了农活劳务,要么去把地里收获的庄稼挑回来,要么是把堆积烂熟的农家糞肥担到要种麦子的田地里,都是因为生产队里的运力不足,为了赶农时赶农活,只好用劳动力添补。

麦子种好了,拱出来的小麦苗子在土不垃几的秋田里格外显得一派生机。节令己至深秋,庄户人家都能松一口气了,生产队里也没了火急火燎的农活加班加点了,早晨的时间完全可以自家支配使唤了。勤劳的生活理念,使农家人都舍不得丢掉一点点的闲暇时间。秋天是丰硕肥厚的象征,人们都会早早地从被窝里爬出来,背着篓筐,扛着竹筢子,捡拾穗粮籽粒,就算背回来一篓子烂草碎叶,那也是勤劳,是在生活,是正在努力着富裕。

秋风落尽千树叶,飞雪又到迎春时。在春夏秋冬更替的四季里,最让人喜庆,最让人幸福的时刻,莫过与大年初一的五更清晨,因为这里有家的温暖,有家的味道,充满了爱,聚集了浓浓的亲情。

关于乡村的散文集(乡村散文小村的早晨)(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