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诗词(这就是苏轼为之作词的马耳山)

马耳山诗词(这就是苏轼为之作词的马耳山)(1)

马耳山,主峰海拨706米,为鲁东南第一高峰,山脊是日照五莲县和潍坊诸城市的分界线。马耳山属泰沂山系,在主峰之上二巨石并举,远望状如马耳,故名马耳山。山势为东西走向,由片麻岩、花岗岩构成。马耳山奇峰高峙竞秀,山间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石磷峋,山势陡峭险峻。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任密州太守两年多,曾多次畅游马耳山,马耳山那挺拔向上的雄姿,不易被湮灭的倔强气势,充实了他的人文素材,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专门写下《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这首词,感叹马耳山的巍峨雄壮、陡峭险峻。

词的原文如下: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除此之外,苏轼还曾作《雪后书北台壁》诗赞马耳山: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马耳山名胜古迹众多,有齐长城、仙人洞、龙王泉、隐龙寺、石龙寺、永隆寺、慈云庵等古迹。在春秋战国时,齐国为防楚而修筑长城,至此即依山之悬崖峭壁作为城墙。山之西有长城“黄草关”,为南北通道的重要关隘。山之东麓石人山顶即砌石为城,向东蜿蜒直达黄海。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那日,我们循着古人登山的足迹,游览了心驰神往的马耳山。现在去马耳山的山路已经被五莲县政府开辟为“生态五莲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每年吸引了大量健步爱好者前来游览观光。

马耳山诗词(这就是苏轼为之作词的马耳山)(2)

进马耳山有三条路:东路,中路,西路。中路位于山门的中轴线上,路上有龙王泉、慈云庵、仙人台、东坡亭、钓鱼台、齐长城遗址、太公祠、狼仙洞等景观

东路是沿山脊修筑的一条山道,一路上有试剑石、鳄鱼石、鹰居崖、望岳龟、菩萨顶、望海楼、凌云峰等景点。到达山腰的观景台就能看清凌云峰和滴水洞了。

西路是下山的路,一路上有情侣松、天外来客、观耳亭、雹子石等景点。

我们走的是从五莲县境内上山的路,从停车场循原生态羊肠小道一路曲折蜿蜒向上,阳光松间照,草香石边绕。快到山顶时,山道越来越陡,几乎是直上直下。只见鹰居崖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排云穿石,俱从乱崖中宛转得路。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又石片棱棱怒起,阻住去路。攀援而上,至绝壁处忽然柳暗花明,一小径由鹰居崖上方的“迎客松”直达山巅的望岳龟,曲折而上,豁然开朗,但见山外有山,峰峦叠嶂,马耳山如一匹骏马横亘东西,气势磅礴。至凌云峰西侧,两只“马耳朵”显现出来,这是两个相邻高耸的山峰,高耸入云,极其险峻,几不可攀。

马耳山诗词(这就是苏轼为之作词的马耳山)(3)

站在山顶,游目骋怀,极目远望,对面五莲、九仙山,左右宰相湖、松月湖,风景如画,风光无限,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马耳山诗词(这就是苏轼为之作词的马耳山)(4)

马耳山诗词(这就是苏轼为之作词的马耳山)(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朋友们欣赏马耳山的秀丽风光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