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Android基础系列篇一)
本系列文章主要是汇总了一下大佬们的技术文章,属于Android基础部分,作为一名合格的安卓开发工程师,咱们肯定要熟练掌握java和android,本期就来说说这些~
[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我,我会删除]
DD一下: 开发文档跟之前仍旧一样,需要的跟作者直接要。
注解Annotation 中文译过来就是注解、标释的意思,在 Java 中注解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但经常还是有点让新手不容易理解。
我个人认为,比较糟糕的技术文档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用专业名词来介绍专业名词。 比如:
Java 注解用于为 Java 代码提供元数据。作为元数据,注解不直接影响你的代码执行,但也有一些类型的注解实际上可以用于这一目的。Java 注解是从 Java5 开始添加到 Java 的。 这是大多数网站上对于 Java 注解,解释确实正确,但是说实在话,我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这什么跟什么啊?听了像没有听一样。因为概念太过于抽象,所以初学者实在是比较吃力才能够理解,然后随着自己开发过程中不断地强化练习,才会慢慢对它形成正确的认识。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如何让自己或者让读者能够比较直观地认识注解这个概念?是要去官方文档上翻译说明吗?我马上否定了这个答案。
后来,我想到了一样东西————墨水,墨水可以挥发、可以有不同的颜色,用来解释注解正好。
不过,我继续发散思维后,想到了一样东西能够更好地代替墨水,那就是印章。印章可以沾上不同的墨水或者印泥,可以定制印章的文字或者图案,如果愿意它也可以被戳到你任何想戳的物体表面。
但是,我再继续发散思维后,又想到一样东西能够更好地代替印章,那就是标签。标签是一张便利纸,标签上的内容可以自由定义。常见的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标签、图书馆中的书本编码标签、实验室中化学材料的名称类别标签等等。
并且,往抽象地说,标签并不一定是一张纸,它可以是对人和事物的属性评价。也就是说,标签具备对于抽象事物的解释。
所以,基于如此,我完成了自我的知识认知升级,我决定用标签来解释注解。
1.注解的定义注解通过 @interface 关键字进行定义。
public @interface TestAnnotation { }
它的形式跟接口很类似,不过前面多了一个 @ 符号。上面的代码就创建了一个名字为 TestAnnotaion 的注解。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创建了一张名字为 TestAnnotation 的标签。
1.1注解的属性注解的属性也叫做成员变量。注解只有成员变量,没有方法。注解的成员变量在注解的定义中以“无形参的方法”形式来声明,其方法名定义了该成员变量的名字,其返回值定义了该成员变量的类型。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TestAnnotation { int id(); String msg(); }
上面代码定义了 TestAnnotation 这个注解中拥有 id 和 msg 两个属性。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它们进行赋值。
赋值的方式是在注解的括号内以 value=”” 形式,多个属性之前用 ,隔开。
@TestAnnotation(id=3,msg="hello annotation") public class Test { }
需要注意的是,在注解中定义属性时它的类型必须是 8 种基本数据类型外加 类、接口、注解及它们的数组。
注解中属性可以有默认值,默认值需要用 default 关键值指定。比如: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TestAnnotation { public int id() default -1; public String msg() default "Hi"; }
TestAnnotation 中 id 属性默认值为 -1,msg 属性默认值为 Hi。 它可以这样应用。
@TestAnnotation() public class Test {}
因为有默认值,所以无需要再在 @TestAnnotation 后面的括号里面进行赋值了,这一步可以省略。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一个注解内仅仅只有一个名字为 value 的属性时,应用这个注解时可以直接接属性值填写到括号内。
public @interface Check { String value(); }
上面代码中,Check 这个注解只有 value 这个属性。所以可以这样应用。
@Check("hi") int a;
这和下面的效果是一样的
@Check(value="hi") int a;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一种情况是一个注解没有任何属性。比如
public @interface Perform {}
那么在应用这个注解的时候,括号都可以省略。
2.自定义注解2.1注解如同标签
@Perform public void testMethod(){}
之前某新闻客户端的评论有盖楼的习惯,于是 “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罗永浩重新定义了傻 X” 就经常极为工整地出现在了评论楼层中,并且广大网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这种行为乐此不疲。这其实就是等同于贴标签的行为。 在某些网友眼中,罗永浩就成了傻 X的代名词。
广大网友给罗永浩贴了一个名为“傻x”的标签,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罗永浩,不知道他当教师、砸冰箱、办博客的壮举,但是因为“傻 x”这样的标签存在,这有助于他们直接快速地对罗永浩这个人做出评价,然后基于此,罗永浩就可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就是标签的力量。
而在网络的另一边,老罗靠他的人格魅力自然收获一大批忠实的拥泵,他们对于老罗贴的又是另一种标签。
老罗还是老罗,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它贴上的标签不同,所以造成对于他的看法大相径庭,不喜欢他的人整天在网络上评论抨击嘲讽,而崇拜欣赏他的人则会愿意挣钱购买锤子手机的发布会门票。
我无意于评价这两种行为,我再引个例子。
《奇葩说》是近年网络上非常火热的辩论节目,其中辩手陈铭被另外一个辩手马薇薇攻击说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然后贴上了一个大大的标签————“鸡汤男”,自此以后,观众再看到陈铭的时候,首先映入脑海中便是“鸡汤男”三个大字,其实本身而言陈铭非常优秀,为人师表、作风正派、谈吐举止得体,但是在网络中,因为娱乐至上的环境所致,人们更愿意以娱乐的心态来认知一切,于是“鸡汤男”就如陈铭自己所说成了一个撕不了的标签。
我们可以抽象概括一下,标签是对事物行为的某些角度的评价与解释。
到这里,终于可以引出本文的主角注解了。
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注解:想像代码具有生命,注解就是对于代码中某些鲜活个体的贴上去的一张标签。简化来讲,注解如同一张标签。
在未开始学习任何注解具体语法而言,你可以把注解看成一张标签。这有助于你快速地理解它的大致作用。如果初学者在学习过程有大脑放空的时候,请不要慌张,对自己说:
注解,标签。注解,标签。
2.2注解语法因为平常开发少见,相信有不少的人员会认为注解的地位不高。其实同 classs 和 interface 一样,注解也属于一种类型。它是在 Java SE 5.0 版本中开始引入的概念。
2.3元注解元注解是什么意思呢?
元注解是可以注解到注解上的注解,或者说元注解是一种基本注解,但是它能够应用到其它的注解上面。
如果难于理解的话,你可以这样理解。元注解也是一张标签,但是它是一张特殊的标签,它的作用和目的就是给其他普通的标签进行解释说明的。
元标签有 @Retention、@Documented、@Target、@Inherited、@Repeatable 5 种。
@RetentionRetention 的英文意为保留期的意思。当 @Retention 应用到一个注解上的时候,它解释说明了这个注解的的存活时间。
它的取值如下:
- RetentionPolicy.SOURCE 注解只在源码阶段保留,在编译器进行编译时它将被丢弃忽视。
- RetentionPolicy.CLASS 注解只被保留到编译进行的时候,它并不会被加载到 JVM 中。
- RetentionPolicy.RUNTIME 注解可以保留到程序运行的时候,它会被加载进入到 JVM 中,所以在程序运行时可以获取到它们。
我们可以这样的方式来加深理解,@Retention 去给一张标签解释的时候,它指定了这张标签张贴的时间。@Retention 相当于给一张标签上面盖了一张时间戳,时间戳指明了标签张贴的时间周期。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TestAnnotation { }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指定 TestAnnotation 可以在程序运行周期被获取到,因此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的长。
@Documented顾名思义,这个元注解肯定是和文档有关。它的作用是能够将注解中的元素包含到 Javadoc 中去。
@TargetTarget 是目标的意思,@Target 指定了注解运用的地方。
你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注解被 @Target 注解时,这个注解就被限定了运用的场景。
类比到标签,原本标签是你想张贴到哪个地方就到哪个地方,但是因为 @Target 的存在,它张贴的地方就非常具体了,比如只能张贴到方法上、类上、方法参数上等等。@Target 有下面的取值
@Inherited
-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可以给一个注解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CONSTRUCTOR 可以给构造方法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FIELD 可以给属性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 可以给局部变量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METHOD 可以给方法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PACKAGE 可以给一个包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PARAMETER 可以给一个方法内的参数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TYPE 可以给一个类型进行注解,比如类、接口、枚举
Inherited 是继承的意思,但是它并不是说注解本身可以继承,而是说如果一个超类被 @Inherited 注解过的注解进行注解的话,那么如果它的子类没有被任何注解应用的话,那么这个子类就继承了超类的注解。 说的比较抽象。代码来解释。
@Inherite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interface Test {} @Test public class A {} public class B extends A {}
注解 Test 被 @Inherited 修饰,之后类 A 被 Test 注解,类 B 继承 A,类 B 也拥有 Test 这个注解。
可以这样理解:
老子非常有钱,所以人们给他贴了一张标签叫做富豪。
老子的儿子长大后,只要没有和老子断绝父子关系,虽然别人没有给他贴标签,但是他自然也是富豪。
老子的孙子长大了,自然也是富豪。
这就是人们口中戏称的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虽然叫法不同,好像好多个标签,但其实事情的本质也就是他们有一张共同的标签,也就是老子身上的那张富豪的标签。
@RepeatableRepeatable 自然是可重复的意思。@Repeatable 是 Java 1.8 才加进来的,所以算是一个新的特性。
什么样的注解会多次应用呢?通常是注解的值可以同时取多个。
举个例子,一个人他既是程序员又是产品经理,同时他还是个画家。
@interface Persons { Person[] value(); } @Repeatable(Persons.class) @interface Person{ String role default ""; } @Person(role="artist") @Person(role="coder") @Person(role="PM") public class SuperMan{ }
注意上面的代码,@Repeatable 注解了 Person。而 @Repeatable 后面括号中的类相当于一个容器注解。
什么是容器注解呢?就是用来存放其它注解的地方。它本身也是一个注解。
我们再看看代码中的相关容器注解。
@interface Persons { Person[] value(); }
按照规定,它里面必须要有一个 value 的属性,属性类型是一个被 @Repeatable 注解过的注解数组,注意它是数组。
如果不好理解的话,可以这样理解。Persons 是一张总的标签,上面贴满了 Person 这种同类型但内容不一样的标签。把 Persons 给一个 SuperMan 贴上,相当于同时给他贴了程序员、产品经理、画家的标签。
我们可能对于 @Person(role=”PM”) 括号里面的内容感兴趣,它其实就是给 Person 这个注解的 role 属性赋值为 PM ,大家不明白正常,马上就讲到注解的属性这一块。
2.4Java 预置的注解Java 语言本身已经提供了几个现成的注解。
@Deprecated这个元素是用来标记过时的元素,想必大家在日常开发中经常碰到。编译器在编译阶段遇到这个注解时会发出提醒警告,告诉开发者正在调用一个过时的元素比如过时的方法、过时的类、过时的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Hero { @Deprecated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Noting has to say!"); } public void speak(){ System.out.println("I have a dream!"); } }
定义了一个 Hero 类,它有两个方法 say() 和 speak() ,其中 say() 被 @Deprecated 注解。然后我们在 IDE 中分别调用它们。
可以看到,say() 方法上面被一条直线划了一条,这其实就是编译器识别后的提醒效果。
@Override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提示子类要复写父类中被 @Override 修饰的方法
@SuppressWarnings阻止警告的意思。之前说过调用被 @Deprecated 注解的方法后,编译器会警告提醒,而有时候开发者会忽略这种警告,他们可以在调用的地方通过 @SuppressWarnings 达到目的。
@SafeVarargs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public void test1(){ Hero hero = new Hero(); hero.say(); hero.speak(); }
参数安全类型注解。它的目的是提醒开发者不要用参数做一些不安全的操作,它的存在会阻止编译器产生 unchecked 这样的警告。它是在 Java 1.7 的版本中加入的。
@SafeVarargs // Not actually safe! static void m(List<String>... stringLists) { Object[] array = stringLists; List<Integer> tmpList = Arrays.asList(42); array[0] = tmpList; // Semantically invalid, but compiles without warnings String s = stringLists[0].get(0); // Oh no, ClassCastException at runtime! }
上面的代码中,编译阶段不会报错,但是运行时会抛出 ClassCastException 这个异常,所以它虽然告诉开发者要妥善处理,但是开发者自己还是搞砸了。
Java 官方文档说,未来的版本会授权编译器对这种不安全的操作产生错误警告。
@FunctionalInterface函数式接口注解,这个是 Java 1.8 版本引入的新特性。函数式编程很火,所以 Java 8 也及时添加了这个特性。
函数式接口 (Functional Interface) 就是一个具有一个方法的普通接口。 比如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 * When an object implementing interface <code>Runnable</code> is used * to create a thread, starting the thread causes the object's * <code>run</code> method to be called in that separately executing * thread. * <p> * The general contract of the method <code>run</code> is that it may * take any action whatsoever. * * @see java.lang.Thread#run()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我们进行线程开发中常用的 Runnable 就是一个典型的函数式接口,上面源码可以看到它就被 @FunctionalInterface 注解。
可能有人会疑惑,函数式接口标记有什么用,这个原因是函数式接口可以很容易转换为 Lambda 表达式。这是另外的主题了,有兴趣的同学请自己搜索相关知识点学习。
3.注解的使用3.1注解的应用上面创建了一个注解,那么注解的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呢。
@TestAnnotation public class Test { }
创建一个类 Test,然后在类定义的地方加上 @TestAnnotation 就可以用 TestAnnotation 注解这个类了。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将 TestAnnotation 这张标签贴到 Test 这个类上面。
3.2注解的提取前面的部分讲了注解的基本语法,现在是时候检测我们所学的内容了。
我通过用标签来比作注解,前面的内容是讲怎么写注解,然后贴到哪个地方去,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检阅这些标签内容。 形象的比喻就是你把这些注解标签在合适的时候撕下来,然后检阅上面的内容信息。
要想正确检阅注解,离不开一个手段,那就是反射。
3.3注解与反射注解通过反射获取。首先可以通过 Class 对象的 isAnnotationPresent() 方法判断它是否应用了某个注解
public boolean 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extends Annotation> annotationClass) {}
然后通过 getAnnotation() 方法来获取 Annotation 对象。
public <A extends Annotation> A getAnnotation(Class<A> annotationClass) {}
或者是 getAnnotations() 方法。
public Annotation[] getAnnotations() {}
前一种方法返回指定类型的注解,后一种方法返回注解到这个元素上的所有注解。
如果获取到的 Annotation 如果不为 null,则就可以调用它们的属性方法了。比如
@TestAnnotation()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hasAnnotation = Test.class.isAnnotationPresent(TestAnnotation.class); if ( hasAnnotation ) { TestAnnotation testAnnotation = Test.class.getAnnotation(TestAnnotation.class); System.out.println("id:" testAnnotation.id()); System.out.println("msg:" testAnnotation.msg()); } } }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id:-1 msg:
这个正是 TestAnnotation 中 id 和 msg 的默认值。
上面的例子中,只是检阅出了注解在类上的注解,其实属性、方法上的注解照样是可以的。同样还是要假手于反射。
@TestAnnotation(msg="hello") public class Test { @Check(value="hi") int a; @Perform public void testMethod(){}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public void test1(){ Hero hero = new Hero(); hero.say(); hero.spea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hasAnnotation = Test.class.isAnnotationPresent(TestAnnotation.class); if ( hasAnnotation ) { TestAnnotation testAnnotation = Test.class.getAnnotation(TestAnnotation.class); //获取类的注解 System.out.println("id:" testAnnotation.id()); System.out.println("msg:" testAnnotation.msg()); } try { Field a = Test.class.getDeclaredField("a"); a.setAccessible(true); //获取一个成员变量上的注解 Check check = a.getAnnotation(Check.class); if ( check != null ) { System.out.println("check value:" check.value()); } Method testMethod = Test.class.getDeclaredMethod("testMethod"); if ( testMethod != null ) { // 获取方法中的注解 Annotation[] ans = testMethod.getAnnotations(); for( int i = 0;i < ans.length;i ) { System.out.println("method testMethod annotation:" ans[i].annotationType().getSimpleName()); } } } catch (NoSuchFiel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catch (Security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 }
它们的结果如下:
id:-1 msg:hello check value:hi method testMethod annotation:Perform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注解要在运行时被成功提取,那么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是必须的。
3.4注解的使用场景我相信博文讲到这里大家都很熟悉了注解,但是有不少同学肯定会问,注解到底有什么用呢?
对啊注解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到 Java 官方文档上来。
文章开始的时候,我用标签来类比注解。但标签比喻只是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为的是让大家在初次学习注解时能够不被那些抽象的新概念搞懵。既然现在,我们已经对注解有所了解,我们不妨再仔细阅读官方最严谨的文档。
注解是一系列元数据,它提供数据用来解释程序代码,但是注解并非是所解释的代码本身的一部分。注解对于代码的运行效果没有直接影响。 注解有许多用处,主要如下:
- 提供信息给编译器: 编译器可以利用注解来探测错误和警告信息
- 编译阶段时的处理: 软件工具可以用来利用注解信息来生成代码、Html文档或者做其它相应处理。
- 运行时的处理: 某些注解可以在程序运行的时候接受代码的提取 值得注意的是,注解不是代码本身的一部分。
如果难于理解,可以这样看。罗永浩还是罗永浩,不会因为某些人对于他“傻x”的评价而改变,标签只是某些人对于其他事物的评价,但是标签不会改变事物本身,标签只是特定人群的手段。所以,注解同样无法改变代码本身,注解只是某些工具的的工具。
还是回到官方文档的解释上,注解主要针对的是编译器和其它工具软件(SoftWare tool)。
当开发者使用了Annotation 修饰了类、方法、Field 等成员之后,这些 Annotation 不会自己生效,必须由开发者提供相应的代码来提取并处理 Annotation 信息。这些处理提取和处理 Annotation 的代码统称为 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
现在,我们可以给自己答案了,注解有什么用?给谁用?给 编译器或者 APT 用的。
如果,你还是没有搞清楚的话,我亲自写一个好了。
3.5亲手自定义注解完成项目我要写一个测试框架,测试程序员的代码有无明显的异常。
—— 程序员 A : 我写了一个类,它的名字叫做 NoBug,因为它所有的方法都没有错误。 —— 我:自信是好事,不过为了防止意外,让我测试一下如何? —— 程序员 A: 怎么测试? —— 我:把你写的代码的方法都加上 @Jiecha 这个注解就好了。 —— 程序员 A: 好的。
package ceshi; import ceshi.Jiecha; public class NoBug { @Jiecha public void suanShu(){ System.out.println("1234567890"); } @Jiecha public void jiafa(){ System.out.println("1 1=" 1 1); } @Jiecha public void jiefa(){ System.out.println("1-1=" (1-1)); } @Jiecha public void chengfa(){ System.out.println("3 x 5=" 3*5); } @Jiecha public void chufa(){ System.out.println("6 / 0=" 6 / 0); } public void ziwojieshao(){ System.out.println("我写的程序没有 bug!"); } }
上面的代码,有些方法上面运用了 @Jiecha 注解。
这个注解是我写的测试软件框架中定义的注解。
package ceshi;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Jiecha { }
然后,我再编写一个测试类 TestTool 就可以测试 NoBug 相应的方法了。
package ceshi;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T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NoBug testobj = new NoBug(); Class clazz = testobj.getClass(); Method[] method = clazz.getDeclaredMethods(); //用来记录测试产生的 log 信息 StringBuilder log = new StringBuilder(); // 记录异常的次数 int errornum = 0; for ( Method m: method ) { // 只有被 @Jiecha 标注过的方法才进行测试 if ( m.isAnnotationPresent( Jiecha.class )) { try { m.setAccessible(true); m.invoke(testobj, null);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errornum ; log.append(m.getName()); log.append(" "); log.append("has error:"); log.append("\n\r caused by "); //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的名称 log.append(e.getCause().getClass().getSimpleName()); log.append("\n\r"); //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的具体信息 log.append(e.getCause().getMessage()); log.append("\n\r"); } } } log.append(clazz.getSimpleName()); log.append(" has "); log.append(errornum); log.append(" error."); // 生成测试报告 System.out.println(log.toString()); } }
测试的结果是:
1234567890 1 1=11 1-1=0 3 x 5=15 chufa has error: caused by ArithmeticException / by zero NoBug has 1 error.
提示 NoBug 类中的 chufa() 这个方法有异常,这个异常名称叫做 ArithmeticException,原因是运算过程中进行了除 0 的操作。
所以,NoBug 这个类有 Bug。
这样,通过注解我完成了我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对别人的代码进行测试。
所以,再问我注解什么时候用?我只能告诉你,这取决于你想利用它干什么用。
3.6注解应用实例注解运用的地方太多了,如: JUnit 这个是一个测试框架,典型使用方法如下:
public class ExampleUnitTest { @Test public void addition_isCorrect() throws Exception { assertEquals(4, 2 2); } }
@Test 标记了要进行测试的方法 addition_isCorrect().
还有例如ssm框架等运用了大量的注解。
注解部分总结4.APT实现原理4.1 SPI机制
- 如果注解难于理解,你就把它类同于标签,标签为了解释事物,注解为了解释代码。
- 注解的基本语法,创建如同接口,但是多了个 @ 符号。
- 注解的元注解。
- 注解的属性。
- 注解主要给编译器及工具类型的软件用的。
- 注解的提取需要借助于 Java 的反射技术,反射比较慢,所以注解使用时也需要谨慎计较时间成本。
SPI是jdk内置的服务发现机制, 全称叫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SPI的工作原理, 就是ClassPath路径下的META-INF/services文件夹中, 以接口的全限定名来命名文件名, 文件里面写该接口的实现。 然后再资源加载的方式,读取文件的内容(接口实现的全限定名), 然后再去加载类。
SPI可以很灵活的让接口和实现分离, 让api提供者只提供接口, 第三方来实现。
这一机制为很多框架的扩展提供了可能,比如在 Dubbo、JDBC、SpringBoot 中都使用到了SPI机制。虽然他们之间的实现方式不同,但原理都差不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SPI到底是何方神圣,在众多开源框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4.1.1 JDK中的SPI我们先从JDK开始,通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看下它是怎么用的。
4.1.1.1、小栗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接口,SpiService
package com.dxz.jdk.spi; public interface SpiService { void println(); }
然后,定义一个实现类,没别的意思,只做打印。
package com.dxz.jdk.spi; public class SpiServiceImpl implements Spi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SPI DEMO-------"); } }
最后呢,要在resources路径下配置添加一个文件。文件名字是接口的全限定类名,内容是实现类的全限定类名,多个实现类用换行符分隔。
文件内容就是实现类的全限定类名:
4.1.1.2、测试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 ServiceLoader.load 方法拿到实现类的实例,并调用它的方法。
4.1.1.3、源码分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rviceLoader<SpiService> load = ServiceLoader.load(SpiService.class); Iterator<SpiService> iterator = load.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piService service = iterator.next(); service.println(); } }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 ServiceLoader,看看它的类结构。
public final class ServiceLoader<S> implements Iterable<S>{ //配置文件的路径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EFIX = "META-INF/services/"; //加载的服务类或接口 private final Class<S> service; //已加载的服务类集合 private LinkedHashMap<String,S> providers = new LinkedHashMap<>(); //类加载器 private final ClassLoader loader; //内部类,真正加载服务类 private LazyIterator lookupIterator; }
当我们调用 load 方法时,并没有真正的去加载和查找服务类。而是调用了 ServiceLoader 的构造方法,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实例化了内部类 LazyIterator ,它才是接下来的主角。
private ServiceLoader(Class<S> svc, ClassLoader cl) { //要加载的接口 service = Objects.requireNonNull(svc, "Service interface cannot be null"); //类加载器 loader = (cl == null) ?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 : cl; //访问控制器 acc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 null) ? AccessController.getContext() : null; //先清空 providers.clear(); //实例化内部类 LazyIterator lookupIterator = new LazyIterator(service, loader); }
查找实现类和创建实现类的过程,都在 LazyIterator 完成。当我们调用 iterator.hasNext和iterator.next 方法的时候,实际上调用的都是 LazyIterator 的相应方法。
public Iterator<S> iterator() { return new Iterator<S>()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lookupIterator.hasNext(); } public S next() { return lookupIterator.next(); } ....... }; }
所以,我们重点关注 lookupIterator.hasNext() 方法,它最终会调用到 hasNextServicez ,在这里返回实现类名称。
private class Laz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S>{ Class<S> service; ClassLoader loader; Enumeration<URL> configs = null; Iterator<String> pending = null; String nextName = null; private boolean hasNextService() { //第二次调用的时候,已经解析完成了,直接返回 if (nextName != null) { return true; } if (configs == null) { //META-INF/services/ 加上接口的全限定类名,就是文件服务类的文件 //META-INF/services/com.viewscenes.netsupervisor.spi.SPIService String fullName = PREFIX service.getName(); //将文件路径转成URL对象 configs = loader.getResources(fullName); } while ((pending == null) || !pending.hasNext()) { //解析URL文件对象,读取内容,最后返回 pending = parse(service, configs.nextElement()); } //拿到第一个实现类的类名 nextName = pending.next(); return true; } }
然后当我们调用 next() 方法的时候,调用到 lookupIterator.nextService 。它通过反射的方式,创建实现类的实例并返回。
private S nextService() { //全限定类名 String cn = nextName; nextName = null; //创建类的Class对象 Class<?> c = Class.forName(cn, false, loader); //通过newInstance实例化 S p = service.cast(c.newInstance()); //放入集合,返回实例 providers.put(cn, p); return p; }
到这为止,已经获取到了类的实例。
4.1.2 JDBC中的应用我们开头说,SPI机制为很多框架的扩展提供了可能,其实JDBC就应用到了这一机制。
在以前,需要先设置数据库驱动的连接,再通过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获取一个 Connection 。
String url = "jdbc:mysql:///consult?serverTimezone=UTC"; String user = "root"; String passwor d = "r oot";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ection connecti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 password);
而现在,设置数据库驱动连接,这一步骤就不再需要,那么它是怎么分辨是哪种数据库的呢?答案就在SPI。
4.1.2.1 加载下图mysql Driver的实例。 com.mysql.cj.jdbc.Driver就是Driver的实现。
mysql驱动为例
mysql Driver实现类
Driver接口上的一段注释。
DriverManager将尝试加载尽可能多的驱动程序。
我们把目光回到 DriverManager 类,它在静态代码块里面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很明显,它已经通过SPI机制, 把数据库驱动连接初始化了。
public class DriverManager { static { loadInitialDrivers(); println("JDBC DriverManager initialized"); } }
接下来我们去DriverManger上看看是如何加载Driver接口的实现类的。
public class DriverManager { /** * Load the initial JDBC drivers by checking the System property * jdbc.properties and then use the {@code ServiceLoader} mechanism */ static { loadInitialDrivers(); println("JDBC DriverManager initialized"); } private static void loadInitialDrivers() { 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new PrivilegedAction<Void>() { public Void run() { ServiceLoader<Driver> loadedDrivers = ServiceLoader.load(Driver.class); Iterator<Driver> driversIterator = loadedDrivers.iterator(); try{ while(driversIterator.hasNext()) { driversIterator.next(); } } catch(Throwable t) { } return null; } }); }
在DriverManger类初始化的时候, 调用loadInitialDrivers方法。
具体过程还得看 loadInitialDrivers ,它在里面查找的是Driver接口的服务类,所以它的文件路径就是:
META-INF/services/java.sql.Driver
在loadInitialDrivers方法中,
private static void loadInitialDrivers() { 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new PrivilegedAction<Void>() { public Void run() { //很明显,它要加载Driver接口的服务类,Driver接口的包为:java.sql.Driver //所以它要找的就是META-INF/services/java.sql.Driver文件 ServiceLoader<Driver> loadedDrivers = ServiceLoader.load(Driver.class); Iterator<Driver> driversIterator = loadedDrivers.iterator(); try{ //查到之后创建对象 while(driversIterator.hasNext()) { driversIterator.next();//当调用next方法时,就会创建这个类的实例。它就完成了一件事,向 DriverManager 注册自身的实例。 } } catch(Throwable t) { // Do nothing } return null; } }); }
这段代码是实现SPI的关键, 真是这个ServiceLoader类去实现SPI的。 那么下面就分析分析ServiceLoader的代码, 看看是如何实现SPI的。
package java.util; public final class ServiceLoader<S> implements Iterable<S> { public static <S> ServiceLoader<S> load(Class<S> service) { ClassLoader cl = Thread.currentThread().getContextClassLoader(); return ServiceLoader.load(service, cl); } //其中service就是要加载实现类对应的接口, loader就是用该加载器去加载对应的实现类 public static <S> ServiceLoader<S> load(Class<S> service, ClassLoader loader){ return new ServiceLoader<>(service, loader); } }
先调用ServiceLoader类的静态方法load, 然后根据当前线程的上下文类加载器,创建一个ServiceLoader实例。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EFIX = "META-INF/services/"; public void reload() { providers.clear(); lookupIterator = new LazyIterator(service, loader); } private ServiceLoader(Class<S> svc, ClassLoader cl) { service = Objects.requireNonNull(svc, "Service interface cannot be null"); loader = (cl == null) ?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 : cl; acc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 null) ? AccessController.getContext() : null; reload(); }
创建ServiceLoader实例的时候,接着创建一个Iterator实现类。 接下来这个Iterator分析的重点。基本所有的加载类的实现逻辑都在里面。
其中ServiceLoader类中一个常量的定义是关键的。 前面说过,我们service的实现类在放在哪, 就是这里写死的常量路径。
//这里先介绍Iterator的变量,先大概有个印象。 private class Laz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S> { //service, loader前面介绍过了。 Class<S> service; ClassLoader loader; Enumeration<URL> configs = null; Iterator<String> pending = null; String nextName = null;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省略权限相关代码 return hasNextService(); } private boolean hasNextService() { //一开始nextName肯定为空 if (nextName != null) { return true; } //一开始configs也肯定为空 if (configs == null) { try { //PREFIX = META-INF/services/ //以mysql为例,就是 META-INF/services/java.sql.Driver String fullName = PREFIX service.getName(); if (loader == null) configs = ClassLoader.getSystemResources(fullName); //loader去加载这个classpath下文件。 //这里很有可能返回的是多个文件的资源, //例如一个项目下既有mysql驱动, 也有sql server驱动等 //所以返回的是一个枚举类型。 else configs = loader.getResources(fullName); } catch (IOException x) { fail(service, "Error locating configuration files", x); } } while ((pending == null) || !pending.hasNext()) { if (!configs.hasMoreElements()) { return false; } //然后根据加载出来的资源,解析一个文件中的内容。放到Iterator实现类中 pending = parse(service, configs.nextElement()); } //这里next返回的就是文件一行的内容,一般一行对应一个接口的实现类。 //一个接口放多行,就可以有多个接口实现类中。 nextName = pending.next(); return true; } }
configs变量,就对应service文件。 是个枚举, 就是说可以定义多个service文件。
pending 变量: 就对应configs中, service文件解析出来的一行有效内容,即一个实现类的全限定类名称。
parse方法就是简单,不是重点。这里就略过了。就是读取service文件中读取,一行就是一个nextName,然后遇到“#“就跳过“#”后面的内容。所以service文件可以用“#”作为注释。 直到遇到空行,解析结束。
LazyIterator类中的hasNext方法就分析完了。 使用classLoader.getResources方法加载service文件。我看了下getResources方法,并一定是加载classpath下的资源,得根据classLoader来解决。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classpath的资源。这里为了好理解,就理解成classpath下的资源。
接着分析LazyIterator#next方法。
public S next() { //删除权限相关代码 return nextService(); } private S nextService() { if (!hasNextService())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这个nextName前面分析过了 String cn = nextName; nextName = null; Class<?> c = null; try { //加载类,且不初始化 c = Class.forName(cn, false, loader);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x) { fail(service, "Provider " cn " not found"); } if (!service.isAssignableFrom(c)) { fail(service, "Provider " cn " not a subtype"); } try { //类型判断 S p = service.cast(c.newInstance()); //最后放到ServiceLoader实例变量Map中,缓存起来,下次直接使用 providers.put(cn, p); return p; } catch (Throwable x) { fail(service, "Provider " cn " could not be instantiated", x); } throw new Error(); // This cannot happen }
next方法就比较简单了,根据前面解析出来的nextName(接口实现类的全限定名称),用Class.forName创建对应的Class对象。
4.1.2.2 创建Connecti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方法就是创建连接的地方,它通过循环已注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调用其connect方法,获取连接并返回。
4.1.2.3 扩展
private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String url, Properties info, Class<?> caller) throws SQLException { //registeredDrivers中就包含com.mysql.cj.jdbc.Driver实例 for(DriverInfo aDriver : registeredDrivers) { if(isDriverAllowed(aDriver.driver, callerCL)) { try { //调用connect方法创建连接 Connection con = aDriver.driver.connect(url, info); if (con != null) { return (con); } }catch (SQLException ex) { if (reason == null) { reason = ex; } } } else { println("skipping: " aDriver.getClass().getName()); } } }
既然我们知道JDBC是这样创建数据库连接的,我们能不能再扩展一下呢?如果我们自己也创建一个 java.sql.Driver 文件,自定义实现类MySQLDriver,那么,在获取连接的前后就可以动态修改一些信息。
还是先在项目resources下创建文件,文件内容为自定义驱动类 com.jcc.java.spi.domyself.MySQLDriver
我们的 MySQLDriver 实现类,继承自MySQL中的 NonRegisteringDriver ,还要实现 java.sql.Driver 接口。这样,在调用connect方法的时候,就会调用到此类,但实际创建的过程还靠MySQL完成。
public class MySQLDriver extends NonRegisteringDriver implements Driver{ static { try { 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new MySQLDriver());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MySQLDriver() throws SQLException {} @Override public Connection connect(String url, Properties info) throws SQL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准备创建数据库连接.url:" url); System.out.println("JDBC配置信息:" info); //重置配置 info.setProperty("user", "root"); Connection connection = super.connect(url, info); System.out.println("数据库连接创建完成!" connection.toString()); return connection; } }
这样的话,当我们获取数据库连接的时候,就会调用到这里。
4.1.3 SpringBoot中的应用
--------------------输出结果--------------------- 准备创建数据库连接.url:jdbc:mysql:///consult?serverTimezone=UTC JDBC配置信息:{user=root, password=root} 数据库连接创建完成!com.mysql.cj.jdbc.ConnectionImpl@7cf10a6f
Spring Boot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式来创建可用于生产环境的基于Spring的应用程序。它基于Spring框架,更倾向于约定而不是配置,并且旨在使您尽快启动并运行。
即便没有任何配置文件,SpringBoot的Web应用都能正常运行。这种神奇的事情,SpringBoot正是依靠自动配置来完成。
说到这,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东西: SpringFactoriesLoader,自动配置就是依靠它来加载的。
4.1.3.1 配置文件SpringFactoriesLoader 来负责加载配置。我们打开这个类,看到它加载文件的路径是: META-INF/spring.factories
笔者在项目中搜索这个文件,发现有4个Jar包都包含它:
- List itemspring-boot-2.1.9.RELEASE.jar
- spring-beans-5.1.10.RELEASE.jar
- spring-boot-autoconfigure-2.1.9.RELEASE.jar
- mybatis-spring-boot-autoconfigure-2.1.0.jar
那么它们里面都是些啥内容呢?其实就是一个个接口和类的映射。在这里笔者就不贴了,有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看看。
比如在SpringBoot启动的时候,要加载所有的 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 ,那么就可以这样做:
SpringFactoriesLoader.loadFactoryNames(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class, classLoader)
4.1.3.2 加载文件loadSpringFactories 就负责读取所有的 spring.factories 文件内容。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List<String>> loadSpringFactories(@Nullabl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MultiValueMap<String, String> result = cache.get(classLoader); if (result != null) { return result; } try { //获取所有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路径 Enumeration<URL> urls = lassLoader.getResources("META-INF/spring.factories"); result = new LinkedMultiValueMap<>(); while (urls.hasMoreElements()) { URL url = urls.nextElement(); //加载文件并解析文件内容 UrlResource resource = new UrlResource(url); Properties properties = PropertiesLoaderUtils.loadProperties(resource); for (Map.Entry<?, ?> entry : properties.entrySet()) { String factoryClassName = ((String) entry.getKey()).trim(); for (String factoryName : StringUtils.commaDelimitedListToStringArray((String) entry.getValue())) { result.add(factoryClassName, factoryName.trim()); } } } cache.put(classLoader, result); return result; } catch (IOException ex)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Unable to load factories from location [" FACTORIES_RESOURCE_LOCATION "]", ex); } }
可以看到,它并没有采用JDK中的SPI机制来加载这些类,不过原理差不多。都是通过一个配置文件,加载并解析文件内容,然后通过反射创建实例。
4.1.3.3 参与其中假如你希望参与到 SpringBoot 初始化的过程中,现在我们又多了一种方式。
我们也创建一个 spring.factories 文件,自定义一个初始化器。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com.youyouxunyin.config.context.MyContextInitializer
然后定义一个MyContextInitializer类
4.1.4 Dubbo中的应用
public class MyContextInitializ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ialize(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 System.out.println(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 }
我们熟悉的Dubbo也不例外,它也是通过 SPI 机制加载所有的组件。同样的,Dubbo 并未使用 Java 原生的 SPI 机制,而是对其进行了增强,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在 Dubbo 中,SPI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基于 SPI,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对 Dubbo 进行拓展。
它的使用方式同样是在 META-INF/services 创建文件并写入相关类名。
4.1.5 sentinel中的应用通过SPI机制将META-INFO/servcie下配置好的默认责任链构造这加载出来,然后调用其builder()方法进行构建调用链。
public final class SlotChainProvider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lotChainBuilder slotChainBuilder = null; /** * The load and pick process is not thread-safe, but it's okay since the method should be only invoked * via {@code lookProcessChain} in {@link com.alibaba.csp.sentinel.CtSph} under lock. * * @return new created slot chain */ public static ProcessorSlotChain newSlotChain() { if (slotChainBuilder != null) { return slotChainBuilder.build(); } // Resolve the slot chain builder SPI. slotChainBuilder = SpiLoader.of(SlotChainBuilder.class).loadFirstInstanceOrDefault(); if (slotChainBuilder == null) { // Should not go through here. RecordLog.warn("[SlotChainProvider] Wrong state when resolving slot chain builder, using default"); slotChainBuilder = new DefaultSlotChainBuilder(); } else { RecordLog.info("[SlotChainProvider] Global slot chain builder resolved: {}", slotChainBuilder.getClass().getCanonicalName()); } return slotChainBuilder.build(); } private SlotChainProvider() {} }
SpiLoader.of()
public static <T> SpiLoader<T> of(Class<T> service) { AssertUtil.notNull(service, "SPI class cannot be null"); AssertUtil.isTrue(service.isInterface() || Modifier.isAbstract(service.getModifiers()), "SPI class[" service.getName() "] must be interface or abstract class"); String className = service.getName(); SpiLoader<T> spiLoader = SPI_LOADER_MAP.get(className); if (spiLoader == null) { synchronized (SpiLoader.class) { spiLoader = SPI_LOADER_MAP.get(className); if (spiLoader == null) { SPI_LOADER_MAP.putIfAbsent(className, new SpiLoader<>(service)); spiLoader = SPI_LOADER_MAP.get(className); } } } return spiLoader; }
@Spi(isDefault = true) public class DefaultSlotChainBuilder implements SlotChainBuilder { @Override public ProcessorSlotChain build() { ProcessorSlotChain chain = new DefaultProcessorSlotChain(); List<ProcessorSlot> sortedSlotList = SpiLoader.of(ProcessorSlot.class).loadInstanceListSorted(); for (ProcessorSlot slot : sortedSlotList) { if (!(slot instanceof AbstractLinkedProcessorSlot)) { RecordLog.warn("The ProcessorSlot(" slot.getClass().getCanonicalName() ") is not an instance of AbstractLinkedProcessorSlot, can't be added into ProcessorSlotChain"); continue; } chain.addLast((AbstractLinkedProcessorSlot<?>) slot); } return chain; } }
责任链同样是由spi机制加载出来的,上面的加载只会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加载,然后缓存到内从后,以后直接取即可。
至此,SPI机制的实现原理就分析完了。 虽然SPI我们日常开发中用的很少,但是至少了解了解还是有必要的。 例如: 一些框架实现中一般都会用到SPI机制。
vert.x内部也是大量使用SPI
4.2 APT注解处理器4.2.1 基础知识注解的保留时间分为三种:
- SOURCE——只在源代码中保留,编译器将代码编译成字节码文件后就会丢掉
- CLASS——保留到字节码文件中,但Java虚拟机将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是不一定在内存中保留
- RUNTIME——一直保留到运行时
通常我们使用后两种,因为SOURCE主要起到标记方便理解的作用,无法对代码逻辑提供有效的信息。
时间
解析
性能影响
RUNTIME
运行时
反射
有
CLASS
编译期
APT JavaPoet
无
如上图,对比两种解析方式:
- 运行时注解比较简单易懂,可以运用反射技术在程序运行时获取指定的注解信息,因为用到反射,所以性能会收到一定影响。
- 编译期注解可以使用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技术,在编译期扫描和解析注解,并结合JavaPoet技术生成新的java文件,是一种更优雅的解析注解的方式,不会对程序性能产生太大影响。
下面以BindView为例,介绍两种方式的不同使用方法。
4.2.2 运行时注解运行时注解主要通过反射进行解析,代码运行过程中,通过反射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属性、方法使用了该注解,并且可以获取注解中的参数,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
首先,新建一个注解
@Target({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BindViewTo { int value() default -1; //需要绑定的view id }
然后,新建一个注解解析工具类AnnotationTools,和一般的反射用法并无不同:
public class AnnotationTools { public static void bindAllAnnotationView(Activity activity) { //获得成员变量 Field[] fields = activity.getClass().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ield : fields) { try { if (field.getAnnotations() != null) { //判断BindViewTo注解是否存在 if (field.isAnnotationPresent(BindViewTo.class)) { //获取访问权限 field.setAccessible(true); BindViewTo getViewTo = field.getAnnotation(BindViewTo.class); //获取View id int id = getViewTo.value(); //通过id获取View,并赋值该成员变量 field.set(activity, activity.findViewById(id)); } } } catch (Exception e) { } } } }
在Activity中调用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BindViewTo(R.id.text) private TextView mText;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调用注解绑定,当前Activity中所有使用@BindViewTo注解的控件将自动绑定 AnnotationTools.bindAllAnnotationView(this); //测试绑定是否成功 mText.setTextColor(Color.RED); } }
测试结果毫无意外,字体变成了红色,说明绑定成功。
4.2.3 编译期注解(APT JavaPoet)编译期注解解析需要用到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技术,APT是javac中提供的一种编译时扫描和处理注解的工具,它会对源代码文件进行检查,并找出其中的注解,然后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注解处理方法进行额外的处理。APT工具不仅能解析注解,还能结合JavaPoet技术根据注解生成新的的Java源文件,最终将生成的新文件与原来的Java文件共同编译。
APT实现流程如下:
- 创建一个java lib作为注解解析库——如apt_processor
- 在创建一个java lib作为注解声明库——如apt_annotation
- 搭建两个lib和主项目的依赖关系
- 实现AbstractProcessor
- 编译和调用
整个流程是固定的,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继承AbstractProcessor,并且实现其中四个方法。下面一步一步详细介绍:
4.2.3.1创建解析库apt_processor
apply plugin: 'java-library'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compile 'com.squareup:javapoet:1.9.0' // square开源的 Java 代码生成框架 compile 'com.google.auto.service:auto-service:1.0-rc2' //Google开源的用于注册自定义注解处理器的工具 implementation project(':apt_annotation') //依赖自定义注解声明库 } sourceCompatibility = "7" targetCompatibility = "7"
4.2.3.2 创建注解库apt_annotation
声明一个注解BindViewTo,注意@Retention不再是RUNTIME,而是CLASS。
@Target({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CLASS) public @interface BindViewTo { int value() default -1; }
4.2.3.3 搭建主项目依赖关系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implementation project(':apt_annotation') //依赖自定义注解声明库 annotationProcessor project(':apt_processor') //依赖自定义注解解析库(仅编译期) }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因为注解解析库只在程序编译期有用,没必要打包进APK。所以依赖解析库使用的关键字是annotationProcessor,这是google为gradle插件添加的特性,表示只在编译期依赖,不会打包进最终APK。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要把注解声明和注解解析拆分成两个库的原因。因为注解声明是一定要编译到最终APK的,而注解解析不需要。
4.2.3.4 实现AbstractProcessor
这是最复杂的一步,也是完成我们期望工作的重点。首先,我们在apt_processor中创建一个继承自AbstractProcessor的子类,重载其中四个方法:
- init()——此处初始化一个工具类
- getSupportedSourceVersion()——声明支持的Java版本,一般为最新版本
-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声明支持的注解列表
- process()——编译器回调方法,apt核心实现方法
具体代码如下:
//@SupportedSourceVersion(SourceVersion.RELEASE_7) //@SupportedAnnotationTypes("com.xibeixue.apt_annotation.BindViewTo") @AutoService(Processor.class) public class BindViewProcessor extends AbstractProcessor { private Elements mElementUtils; private HashMap<String, BinderClassCreator> mCreatorMap = new HashMap<>(); /** * init方法一般用于初始化一些用到的工具类,主要有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ElementUtils(); 处理Element的工具类,用于获取程序的元素,例如包、类、方法。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TypeUtils(); 处理TypeMirror的工具类,用于取类信息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Filer(); 文件工具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Messager(); 错误处理工具 */ @Overrid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it(ProcessingEnvironment processingEnvironment) { super.init(processingEnvironment); mElementUtils = processingEnv.getElementUtils(); } /** * 获取Java版本,一般用最新版本 * 也可以使用注解方式:@SupportedSourceVersion(SourceVersion.RELEASE_7) */ @Override public SourceVersion getSupportedSourceVersion() { return SourceVersion.latestSupported(); } /** * 获取目标注解列表 * 也可以使用注解方式:@SupportedAnnotationTypes("com.xibeixue.apt_annotation.BindViewTo") */ @Override public Set<String>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 { HashSet<String> supportTypes = new LinkedHashSet<>(); supportTypes.add(BindViewTo.class.getCanonicalName()); return supportTypes; } /** * 编译期回调方法,apt核心实现方法 * 包含所有使用目标注解的元素(Elem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Set<? extends TypeElement> set, RoundEnvironment roundEnvironment) { //扫描整个工程, 找出所有使用BindViewTo注解的元素 Set<? extends Element> elements = roundEnvironment.getElementsAnnotatedWith(BindViewTo.class); //遍历元素, 为每一个类元素创建一个Creator for (Element element : elements) { //BindViewTo限定了只能属性使用, 这里强转为变量元素VariableElement VariableElement variableElement = (VariableElement) element; //获取封装属性元素的类元素TypeElement TypeElement classElement = (TypeElement) variableElement.getEnclosingElement(); //获取简单类名 String fullClassName = classElement.getQualifiedName().toString(); BinderClassCreator creator = mCreatorMap.get(fullClassName); //如果不存在, 则创建一个对应的Creator if (creator == null) { creator = new BinderClassCreator(mElementUtils.getPackageOf(classElement), classElement); mCreatorMap.put(fullClassName, creator); } //将需要绑定的变量和对应的view id存储到对应的Creator中 BindViewTo bindAnnotation = variableElement.getAnnotation(BindViewTo.class); int id = bindAnnotation.value(); creator.putElement(id, variableElement); } //每一个类将生成一个新的java文件,其中包含绑定代码 for (String key : mCreatorMap.keySet()) { BinderClassCreator binderClassCreator = mCreatorMap.get(key); //通过javapoet构建生成Java类文件 JavaFile javaFile = JavaFile.builder(binderClassCreator.getPackageName(), binderClassCreator.generateJavaCode()).build(); try { javaFile.writeTo(processingEnv.getFile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false; } }
其中,BinderClassCreator是代码生成相关方法,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inderClassCreator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ParamName = "rootView"; private TypeElement mTypeElement; private String mPackageName; private String mBinderClassName; private Map<Integer, VariableElement> mVariableElements = new HashMap<>(); /** * @param packageElement 包元素 * @param classElement 类元素 */ public BinderClassCreator(PackageElement packageElement, TypeElement classElement) { this.mTypeElement = classElement; mPackageName = packageElement.getQualifiedName().toString(); mBinderClassName = classElement.getSimpleName().toString() "_ViewBinding"; } public void putElement(int id, VariableElement variableElement) { mVariableElements.put(id, variableElement); } public TypeSpec generateJavaCode() { return TypeSpec.classBuilder(mBinderClassName) //public 修饰类 .addModifiers(Modifier.PUBLIC) //添加类的方法 .addMethod(generateMethod()) //构建Java类 .build(); } private MethodSpec generateMethod() { //获取全类名 ClassName className = ClassName.bestGuess(mTypeElement.getQualifiedName().toString()); //构建方法--方法名 return MethodSpec.methodBuilder("bindView") //public方法 .addModifiers(Modifier.PUBLIC) //返回void .returns(void.class) //方法传参(参数全类名,参数名) .addParameter(className, ParamName) //方法代码 .addCode(generateMethodCode()) .build(); } private String generateMethodCode() { StringBuilder code = new StringBuilder(); for (int id : mVariableElements.keySet()) { VariableElement variableElement = mVariableElements.get(id); //变量名称 String name = variableElement.getSimpleName().toString(); //变量类型 String type = variableElement.asType().toString(); //rootView.name = (type)view.findViewById(id), 注意原类中变量声明不能为private,否则这里是获取不到的 String findViewCode = ParamName "." name "=(" type ")" ParamName ".findViewById(" id ");\n"; code.append(findViewCode); } return code.toString(); } public String getPackageName() { return mPackageName; } }
4.2.3.5 编译和调用
在MainActivity中调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待绑定变量不能声明为private,原因在上面代码注释中已经解释了。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BindViewTo(R.id.text) public TextView mText;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这里的MainActivity需要先编译生成后才能调用 new MainActivity_ViewBinding().bindView(this); //测试绑定是否成功 mText.setTextColor(Color.RED); } }
此时,build或rebuild工程(需要先注掉MainActivity的调用),会看到在generatedJava文件夹下生成了新的Java文件。
上面的调用方式需要先编译一次才能使用,当有多个Activity时比较繁琐,而且无法做到统一。
我们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即反射调用。新建工具类如下:
public class MyButterKnife { public static void bind(Activity activity) { Class clazz = activity.getClass(); try { Class bindViewClass = Class.forName(clazz.getName() "_ViewBinding"); Method method = bindViewClass.getMethod("bindView", activity.getClass()); method.invoke(bindViewClass.newInstance(), activity);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调用方式改为: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通过反射调用 MyButterKnife.bind(this); //测试绑定是否成功 mText.setTextColor(Color.RED); }
此方式虽然也会稍微影响性能,但依然比直接使用运行时注解高效得多。
4.2.4 APT注解处理器总结说到底,APT是一个编译器工具,是一个非常好的从源码到编译期的过渡解析工具。虽然结合JavaPoet技术被各大框架使用,但是依然存在固有的缺陷,比如变量不能私有,依然要采用反射调用等,普通开发者可斟酌使用。
个人认为APT有如下优点:
- 配置方式,替换文件配置方式,改为代码内配置,提高程序内聚性
- 代码精简,一劳永逸,省去繁琐复杂的格式化代码,适合团队内推广
以上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因为很多代码都在后台生成,会对新同学造成理解困难,影响其对整体架构的理解,增加学习成本。
近期研究热修复和APT,发现从我们写完成代码,到代码真正执行,期间还真是有大把的“空子”可以钻啊,借图mark一下。
4.3 javac源码分析4.3.1 javac概述
我们都知道 *.java 文件要首先被编译成 *.class 文件才能被 JVM 认识,这部分的工作主要由 Javac 来完成,类似于 Javac 这样的我们称之为前端编译器;
但是 *.class 文件也不是机器语言,怎么才能让机器识别呢?就需要 JVM 将 *.class 文件编译成机器码,这部分工作由JIT 编译器完成;
除了这两种编译器,还有一种直接把 *.java 文件编译成本地机器码的编译器,我们称之AOT 编译器。
4.3.2 javac 的编译过程
首先,我们先导一份 javac 的源码(基于 openjdk8)出来,下载地址:https://hg.openjdk.java.net/jdk8/jdk8/langtools/archive/tip.tar.gz,然后将 JDK_SRC_HOME/langtools/src/share/classes/com/sun 目录下的源文件全部复制到工程的源码目录中,生成的 目录如下:
我们执行 com.sun.tools.javac.Main 的 main 方法,就和我们在命令窗口中使用 javac 命令一样:
从 Sun Javac 的代码来看,编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 解析和填充符号表过程
- 插入式注解处理器的注解处理过程
- 分析和字节码生成过程
这三个步骤所做的工作内容大致如下:
这三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和交互顺序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如果注解处理器在处理注解期间对语法树进行了修改,编译器将回到解析和填充符号表的过程进行重新处理,直到注解处理器没有再对语法树进行修改为止。
Javac 编译的入口是 com.sun.tools.javac.main.JavaCompiler 类,上述三个步骤的代码都集中在这个类的 compile() 和 compile2() 中:
4.3.3 javac编译器编译程序的步骤
,
词法分析 首先是读取源代码,找出这些字节中哪些是我们定义的语法关键词,如Java中的if、else、for等关键词 语法分析的结果:从源代码中找出一些规范化的token流 注:token是一种认证机制 语法分析 检查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是不是Java语言规范,如if后面是不是紧跟着一个布尔表达式。 语法分析的结果:形成一个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抽象语法树 语义分析 把一些难懂的、复杂的语法转化为更加简单的语法 语义分析的结果:完成复杂语法到简单语法的简化,如将foreach语句转化成for循环结果,还有注解等。最后形成一个注解过后的抽象语法树,这颗语法树更接近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生成字节码 通过字节码生成器生成字节码,根据经过注解的抽象语法树生成字节码,也就是将一个数据结构转化成另一个数据结构 代码生成器的结果:生成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字节码 注:抽象语法树 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语法树是源代码语法结构的一种抽象表示。它以树状的形式表现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树上的每个节点都表示源代码中的一种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