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鬣蜥主要分布在哪(外来物种绿鬣liè)
先认识下绿鬣(liè)蜥!
绿鬣蜥是美国比较受欢迎的爬虫宠物之一。美国每年都从中、南美洲的鬣蜥养殖场进口大量的绿鬣蜥。
在美国的每个宠物店里几乎都能找到绿鬣蜥。
物种首次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在1758年正式命名,两世纪以来大量亚种已被认证,但后续只被认为是不同区域同一物种的变种。
(图:来源自网络)
原产自中南美洲及其周围岛屿。美洲绿鬣蜥 (Iguana iguana) 就是通常人们所称的IG,它们原产于墨西哥和南美洲各地。成年IG的体长一般在2.0米左右,体重可达8公斤。
IG是树栖性蜥蜴,它们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会在树枝上度过。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入丛林,IG便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它们离开夜间休眠的栖息场所,爬向高处以寻找最佳的曝晒位置。就这么懒洋洋地休憩在树梢,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恩赐,一晒就是整个上午。
中午时分,IG便开始四处觅食;它们算得上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主要以植物的叶子、花和果实为生。幼年IG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它们借此来躲避天敌的视线;随着年龄的增长,绿色会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颜色会是浅黄色、浅蓝色或者棕色等。
IG主要的身体特征包括背部的梳齿状鳞片,尾部黑色的环状条纹以及成年雄性个体大而下垂的喉扇。
在野外环境,IG的寿命一般在10-15年之间,个别会更长一些;人工IG个体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图:来源自网络)
然后这个外来物种来新加坡了!
还要不给钱搭巴士,纯粹的“霸王车”...
据网友分享的帖文,一只体积庞大的绿鬣蜥坐在公共巴士车顶上,引起网民嘲笑:它没有易通卡,要搭顺风车。
画面显示,这只生物旁若无人地坐在154号单层巴士车顶上,遥望着远方;
(图:来源自网络)
一名男子拿着拖把,站在路障上,缓缓地向它走去,并用拖把轻碰它的尾巴。
(图:来源自网络)
“新加坡巴士司机社区”和All Singapore Stuff也先后发布这段视频,引起网民热议。
不少网民说,这只生物没有易通卡,所以想爬上车顶免费搭巴士,不要打扰它。
也有网民感叹,本地到处兴建预售组屋,导致野生动物失去家园;有的则提醒公众不要喂食。
由于上述帖文都没有说明这只生物是什么,因此网民对此也是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是变色龙,有的则说是壁虎或蜥蜴。
国家公园局表示,视频中出现的是一种产于美洲的绿鬣蜥(Common Green Iguana)。
当局指出,基于预防疾病的引进和传播、生态系统失衡和公众安全等因素的考量,公众不得将野生动物当作宠物饲养。
但实际上,新加坡真有不少小伙伴再将其当宠物...
去年11月,就有网友在蔡厝港发现一美洲鬣蜥在立交桥旁悠然自得地晒了两小时日光浴,于是随手将画面拍下来,在互联网上引起讨论。
照片中的主角身长1.5米左右,体表有绿鳞,主体呈现鲜艳的橘红色,尾部有黑色环状花纹。
(图:来源自网络)
绿鬣蜥在奇异宠物的饲养者、和爬虫类爱好者的圈内,人气一直居高不下。绿鬣蜥其实智商和猫、狗相若,可以被训练,也爱干净。
和最主流的猫、狗宠物比起来,驯养的绿鬣蜥不吵不闹不拆家,又不掉毛,会认主人但又不黏人。
可说是绿鬣蜥的好,只有养过才知道。
不过,在中国台湾曾泛滥成灾!
当时,卖到最后变得供过于求,一只本来动辄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鬣蜥,价格跌到十块新币都没人要。搞到最后,觉得无利可图,便野放任其自生自灭、也有饲主玩厌了觉得蜥蜴不讨喜,就随意丢弃。若是一、两只鬣蜥在野外晃荡那也罢了,但偏偏这玩意适应力强、繁殖快、个头大又粗壮,进了台湾的生态圈内简直是吃了无敌星星,基本上没有天敌。
最后在当地占地为王、繁殖到泛滥成灾,不但严重压缩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还狂吃农作物造成农民损失。其挖洞的天性,也常常破坏堤防和祖坟,令人头痛不已。搞到最后,不得不正式对绿鬣蜥“宣战”,祭出悬赏令,凡捕捉上缴绿鬣蜥成体,即有奖金或奖品,死活不论。
...
所以外来物种的泛滥,真是不可小视!
对此!
各位看官怎么看?赶紧在评论区里怼怼!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