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老师如何培养年龄小的孩子(到底该为孩子选什么样的钢琴老师)

钢琴老师如何培养年龄小的孩子(到底该为孩子选什么样的钢琴老师)(1)

文 | 陈学元

现在很多所谓的“老师”都能教钢琴,教得好坏则是另外一回事。粗略来说,老师的学费价格,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决定了他的学识高低(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以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消费水准来说,优秀的教师通常初级程度的一节课(按照45分钟计算),都是三四百元甚至五六百元(考学的更贵)。当然,如何定义“优秀”比较含糊,每个人心中对优秀的定位也有一定差距,比如打基础打得牢、弹的曲目广而多元、老师足够耐心和多鼓励,甚至老师资源人脉更广等,都可能被家长认为是“优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专业角度来说,理想的教师一般常来自师范生和演奏生,至于指导的层次是否适合自己,我们下文展开讨论。

音乐理论或作曲专业毕业生,通常也会迫于生存教钢琴课,毕竟很多人从小就有钢琴基础。而学民乐器或学管弦乐器的,甚至自己摸索几天看看视频都去教钢琴的情况,就比较堪忧了。那么家长到底该选择哪类老师呢?

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

据笔者了解,现今大部分琴童家长给孩子报班,是因为看到同事的孩子在学,于是心血来潮。至于买不买琴,买什么价位和品牌的琴,孩子喜不喜欢,坚不坚持,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有这样的想法实属正常,毕竟许多家长并不想用学文化课的方式再让孩子学一项兴趣爱好,而是寄希望于“培养兴趣”为主。但是,我们所谓的兴趣爱好,实际上是针对成人而言。成人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和喜好,受周围的人群或外界刺激的启发,而产生一定的兴趣爱好。但对还是“白纸”的孩子来说,严格要求并不过分,并且容易锻炼其意志。

然而,家长们对孩子学琴,常常有“不想马儿吃草,却想马儿跑得好”的期望:一方面不舍得孩子过于辛苦,提倡快乐教育;另一方面又想今天考三级,明天考八级,后天尽快拿下十级证书。这往往让老师无奈,被迫急功近利。如果家长真的在乎自己花出去的钱,又很在意孩子跟谁学、值不值,首先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了解每一种类型老师的利弊。

培训机构与机构教师

这部分教师占社会音乐教育最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其师资质量参差不齐,令人堪忧。究其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自己的学识欠佳,曲目较窄,意识不够前沿甚至相对滞后,以至于教学只是混日子,自己未必喜欢钢琴教学这项事业。加上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心思主要在生存,毕业后基本不再碰琴,更别提示范。

2.很多不良琴行老板自己根本不懂音乐,也不懂教学,一心只在赚钱。这些人往往随便找些会弹两下琴的大学生代课,学会哄哄孩子,就直接上岗教琴了。而很多家长不懂也不在乎,把孩子送过来就走,到点又接回去,这让“稳住生源,哄哄孩子,开心教育,其他不重要”有了很大的生长沃土。

3.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更多潜在资源,价格压得很低。老板倒是赚到了钱,优秀教师则会感到被压榨。好老师留不住,而留下的老师自然混日子的居多。

4.家长急功近利。颇受争议的考级,是很多家长衡量孩子学琴成绩或者进展的重点,甚至惟一标准。这使得老师主教、只教,甚至只有能力教考级曲目,孩子十级考完不认识音的一大把。

笔者也接触过大量走一步看一步,并没有对孩子长期规划的家长。他们要么一开始不买琴学学看,要么买个电子琴或杂牌琴,或者干脆只在琴行练琴,这样能坚持一两年下来已经很难得了。一部分机构为了留住生源,一周通过一首曲子,基本不怎么讲基本功问题;或者长期让家长报集体课,看似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竞争,其实真正学什么不再重要,仿佛“体验那个过瘾过程”才更满足。学了一段时间,有的家长开始抱怨,为什么孩子没有进步呢?为什么孩子手型不对呢?为什么孩子不考十级呢?为什么老师那么严格孩子整天哭得哇哇叫呢?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是家长自己是否负责——是否真的挑选了口碑不错的机构,是否落实到老师甚至陪练,是否对孩子有严格要求。

师范类音乐院系在读生及毕业生

这类人群尽管专业技能层次不同,却是全国钢琴教师的主力军。师范生即便没有学过大量的大型作品,如果很懂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并且对教学本身在行,其实更适合启蒙,毕竟大部分家长并不希望孩子走专业或者成为钢琴家。有句话说得好:“优秀的钢琴家未必适合教启蒙的孩子,优秀的教育家也未必一定要弹得非常好。但好的教育家应该懂得更多,毕竟教得出优秀才是伟大。”

从经济角度来讲,师范类大学生通常课费相对经济,也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因此,家长可以考虑请优秀师范类音乐院系在读生或毕业生来教自己的孩子。这类年轻教师通常也会在机构教学,或者自己开工作室。除了考虑学费之外,建议家长多考察老师的耐心、脾气,以及他们的从业时间、学生获得的真材实料的奖项等因素。

不过也友情提醒一下,要想真正找到尽心尽责的好老师,不要急着怀疑对方。毕竟“教师-孩子-家长”,核心不完全是教师,也不完全是孩子,而是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讲不通理的家长。孩子是家长最好的镜子。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陪练,学个半年一年,才能初步衡量这类老师是否真的适合自家孩子。

年轻钢琴家、音乐学院教师及大学退休老教授

钢琴家、作曲家赵晓生曾说,优秀的钢琴家未必是优秀的钢琴老师,优秀的钢琴老师未必是优秀的钢琴家,两者兼得很难得,甚至是可遇不可求。而对于启蒙初学,这样的老师学费肯定不菲,家长除了经济考量,还要考虑教师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优秀的钢琴老师更倾向于挑学生,要想让非常优秀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本身也是个双向选择。

有些家长认为,可以在确定孩子走专业道路之后,再找专业音乐学院老师。可事实上,笔者这几年遇到很多“二手”学生,由于启蒙阶段教师教学不严格,甚至孩子对错不论仍继续往下布置作业,问题多到部分优秀的老师都鞭长莫及、欲哭无泪,只得推辞不收。因为要改毛病,就可能要给孩子降级,甚至全部推翻之前的教学,家长未必乐意;如果不重来,老师就要非常辛苦地给孩子在很多方面巩固基础,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未必有益。

优秀的专业音乐学院老师到底和一般老师差别在何处?笔者看过一张非常形象的图:一般的老师可能会要求孩子不要错音、错节奏,注意手型、指法,弹熟了就过;而严格的好老师除此之外,会对孩子的熟练程度、耳朵倾听(听优秀录音与听自己弹)、对比音色等有很高的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进度死磕一首作品3至6个月。这样的老师还会对孩子的视奏、踏板、读谱、分句、乐曲风格、和声曲式等有事无巨细的要求。

肯定会有家长问,孩子这么小,有必要学那么细致吗?能听得懂和吸收吗?值得吗?其实换作英语学习,要求学生必须熟记语法、背单词、听说读写面面俱到等,家长一定不会有异议。对曲目学习高要求,道理相同。优秀的老师还会对家长陪同孩子的耐心,以及深入程度有一定期望和要求。因为光有好老师是没用的,家长陪练如果不达标,不仅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也会影响家长对教师的信赖。

笔者建议,如果家长一开始就不打算把孩子学琴当回事,也不用特别在意选什么老师,一切随缘;而如果真的觉得学要有学的样子,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找优秀的老师(未必一定是音乐学院的),不要耽误了孩子的美好时光。一言以蔽之,钱花出去可以挣得回来,而孩子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最好最快的捷径,就是避免走弯路,好好听老师的话去学。

万事没有绝对。笔者相信,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师,肯定有弹得和教得很棒的;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未必一定都弹得好、教得出色,因为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择师问题切记不要一棒子打死,需要家长和老师磨合,一两节课是很难立即判断出老师优秀与否。优秀的老师从来不会急着展现自己,家长一定要放慢脚步去配合;而那些只在乎自己利益,一心只给孩子拔进度,天天盯着考级曲子把孩子弹吐的老师,我们也绝不要犹豫:果断换老师。祝大家找到适合的老师,而不一定是高昂的优秀。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钢琴老师如何培养年龄小的孩子(到底该为孩子选什么样的钢琴老师)(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