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

从最早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到能呼风唤雨,做八阵图,点七星灯的诸葛亮,再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这几个人都被传得法力无边,神乎其神,既能上通碧落又能下达九幽,但是否为后人戏说,加以美好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据传有位清朝初期的贝勒在经过刘伯温的坟墓时,因为好奇这位传说中的神人的神奇之处,于是便带兵挖开了他的坟墓,结果就被墓中的一块石碑给吓的不轻。

只见石碑的正面写的是:顺治三年春,如何开我坟。

石碑的后面则是:贝勒贝勒,天下无敌,生于北方,死于浙直。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

贝勒深感后悔,好奇真的会害死猫,果然从刘伯温的墓室离开没多久,这位贝勒很快就死去了,这让后人对于刘伯温这个人更加好奇了,那么刘伯温这个人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又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间有着怎样的君臣纠葛呢?

刘伯温生于官僚世家,从他这往上翻好几代多是当官儿的。他们这一脉祖籍陕西,是党项族——西夏便是党项建立的政权,后党项融入中华诸族中。

看今天刘伯温庙中所祭拜的刘家七代人。

刘延庆,北宋镇海军节度使,跟童贯打过方腊(就是水浒传里的童贯和方腊),靖康之变时,守卫京城(汴京,不是北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兵败身死。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2)

刘光世,刘延庆的二儿子,南宋抗金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并称为中兴四将。官至南宋太师,封杨国公。死后追封鄜王(鄜是刘光世陕西老家的地名),谥号“武僖”, 葬于现在的杭州,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为南宋效力,刘家“南渡”临安(今杭州)。

刘尧仁,刘光世之子,从临安搬家到丽水。他一生未做官,以田园幽居,耕读为乐,为了远离官场喧嚣,把住家从临安迁至丽水。

刘集,刘尧仁之子,也是位不愿做官的主。他把家从丽水搬到青田,从此刘家直到刘伯温出生,一直定居于青田,因此刘氏以青田人自称。

刘濠,刘集之子,刘伯温的太爷爷。南宋朝廷的翰林掌书,南宋灭亡后,辞官归隐,多有急智。 同县人林融反元复宋,被元军探查,刘濠将探子灌醉,救下林融。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3)

爷爷刘庭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元朝太学上舍(太学就是当时的国立大学,上舍就是对读书人的尊称)。

父亲刘炝,任元朝遂昌教谕(遂昌县的教书先生)。

小时候的刘伯温,没有冻饿之虞,营养好,记忆力超强,读书过目不忘(给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看什么都眼冒金星,遑论记忆力)。更兼他家里有书——不用像同时期的宋濂,需要借书读,宋濂介绍求学经历的《送东阳马生序》,被纳入中学语文课本。

刘伯温不仅爱读书,更爱读杂书,所以天文地理,风水星象,兵法数术,无所不通,自然有了一身本事。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彼时的帝王家却是元朝,于是他只能跑去元大都(北京)参加会试。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4)

不出意外,高中进士。

但考上了和当官了是两回事。

元朝从立国起,便把神州大地当做牧场,野蛮统治,胡作非为,用马上打天下的那一套来治天下。有元一代,四海八荒烽火阵阵,狼烟四起,起义就没断过。刘伯温所处的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自顾不暇,四处灭火,可各地义军还是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元朝忙着平叛,没工夫顾这一茬。

三年后,元朝想起这批进士,便安排刘伯温到江西高安县做县丞(岗位工作就是给县太爷打下手)。在任上,刘伯温的工作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夙兴夜寐,十分负责,更兼执法严苛,对不法行为和土豪劣绅绝不手软,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他不仅把这把火烧到了豪绅地主,更把同事给点了。对于身边收受贿赂的官员,一经发现,决不轻饶。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5)

这种工作风格贯穿他的一生,他不是个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高人。相反,他脾气火爆,见啥争啥,啥啥都争,往好听了说是刚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气;往难听了说,是个作风刚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驴脾气。

他干了五年县丞,一个县就那么大,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都让他得罪个遍,最后辞官走人。

元政府又让他干江浙儒副提举(一个元朝独有的,管教育的官),类似于今天省教育局副局长,干了一年左右,和同僚相处并不愉快,辞官走人。

后来,刘伯温跑到乡下居住,靠给村中的孩子教书为生,与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们谈天说地,过了两年清净生活。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6)

再后来,他又搬到了杭州待了四年。四年中,大儿子刘涟出生,闲暇之余,与刘显仁、郑士亭等南方文人兴趣相投,来往甚密。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攻杭州,在杭州沦陷前,刘伯温拖家带口回乡避难。返乡后,元朝廷给了他新的任命,让他去做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这是个地方军事长官。

刘伯温走马上任,当务之急是平复叛乱,保境安民。他又是老一套,不服就干,严刑峻法安排上,贼首必须伏诛。可贼首方国珍精通人情世故,上下打点,更兼钱能通神,买通了政府官员,不仅被招安,还被封了官。

方国珍摇身一变,成了刘伯温的同僚。有昔日你死我活的经历,俩人同朝为官自然也水火不容。虽说刘伯温今天是家喻户晓,但那时别人还真敢告他心胸狭隘,擅做主张。他哪受得了这个,于是又撂挑子,辞官走人。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7)

刘伯温在元朝当了三次官,次次没当明白,次次辞官走人,可见,再有能力的人,放在一个腐朽的政府,混乱的组织中,也成不了事。

不过,八年后,刘伯温又出来当官了。

随着朱元璋在乱世中东征西讨,崭露头角,他开始大量招募人才。刘伯温被请到了应天(今南京),成为了朱元璋的谋士。

谋士是最适合刘伯温的工作,按他的风格,让他处理具体政务,得罪人太狠,事儿办成了但自己却沦为众矢之的,得善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给政权出出主意,做个参谋,反而能活的久些。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8)

刘伯温动漫画像

当时,朱元璋在南方有两个敌人——陈友谅和张士诚。三者对比,朱元璋最不占优势。陈友谅在长江上游,顺江而下,可以直扑朱元璋,古往今来,以上攻下鲜有败绩。张士诚在江浙一代,坐拥江南文人集团,更兼倒腾海盐,赚的盆满钵满,经济文化实力最强。

从二人的行为处事中,刘伯温琢磨出了二人的性格,陈友谅是个目标明确,杀伐果断,为了权力六亲不认的主。他杀徐寿辉而代之,更兼东征西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再给他两年,势必气候大成。

而张士诚是靠贩卖私盐起家,虽然有钱,坐拥江南大片沃土,但还有生意人的习气秉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小打小闹可以,赌上身家性命谋取天下,则没有这个魄力。

为此,刘伯温提出先陈后张,逐个击破的政策。这为大明定鼎南方,起到了如《隆中对》一般的战略指导作用。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9)

刘伯温故里

同时,刘伯温献策,让朱元璋脱离韩林儿自立,并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人心。

但这一切,朱元璋并没有真正感激,感激这个词并不存在于朱元璋的人生准则中。陈友谅是为达目的是不择手段,但越不择手段,反而越不得人心,最后陈友谅活成了孤家寡人,兵败身死。而朱元璋把礼贤下士,仁义道德当做招揽人才的手段——为达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这点他比陈友谅高明的多,这才是真正的不择手段。

可骨子里,他和陈友谅属于一种人,都是暴烈雄猜,疑心很重,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没有刘伯温,我就想不到吗?”

“即使他帮我得到了天下,可坐稳江山后,我还需要他帮忙吗?”

“他一肚子阴谋诡计,看人看问题比我都准,这些权谋之策,如果拿来对付我,我扛得住吗?”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0)

其实刘伯温投奔朱元璋,并没有太多选择。没有本事,不被重用;有了本事,把你利用完了注定是一脚踢开;若是锋芒太露,注定是兔死狗烹。

而不投奔,以刘伯温在江南一代的名气,绑也能给你绑来。

生逢乱世,众生皆苦。

哪怕是刘伯温,也选择不了自己的死法儿。

他不断的当官、辞官、被辞官,与官场一直联系紧密,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文人风骨。他是个文人,他想做个好官,所以他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他在世风日下的元末,没有同流合污。

他生性高洁,又洞察人心,是江南文人集团的核心,但这个集团,并不容于朱元璋,从地理上界定,江南文人最早是属于张士诚那边的。而朱元璋麾下的大多数文臣武将都是他的淮西老乡,在他眼里,两相对比,忠诚度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刘伯温等江南文人,属于明政权中的少数分子,是注定被孤立的那一派。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1)

而文人以笔为枪,一个弄不好就是反动力量,他要杜绝一切能威胁到皇帝宝座的可能。与刘伯温相交甚好的江南文人,大多下场凄惨,这个团体基本上被一锅端了。

宋濂,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因孙子被牵扯到胡惟庸一案,死于流放途中。

杨基,元末明初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入张士诚帐下,为丞相府记室。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罢官,服劳役,累死。

张羽,安定书院山长,洪武初年入京,不为朱元璋所喜。后受官场牵连流放岭南,投江而死。

俆贲,洪武七年入朝为官。洪武十一年下狱。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处死。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2)

王行,书画大家,又精通兵法,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书法学二王。后受蓝玉案牵连,处死。

……

从赵构建炎南渡以来,江南因气候宜人,水草丰美,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聚集区。人口抬升经济,经济决定文化,江南又成了人文渊薮,文曲星下凡之地。纵使蒙元的铁蹄,也没有除尽文化的种子,但朱元璋阴谋阳谋一起用,差点把这点薪火相传的文脉,断得一干二净。

他儿子朱棣杀方孝孺十族,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他后代明英宗杀于谦,更是让天下读书人,无人愿守大明皇室,无人愿守北京,最后自酿苦果自己尝,崇祯帝吊死煤山,群臣大开城门迎闯王。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3)

影视资料

皇权的所作所为,和资本一样,都在无所不用其极的扩张,垄断权力,垄断一切,但实质上也是自毁城墙,自掘坟墓。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作为一个不爱惜棋子的好棋手,注定是把人往死里用,榨干棋子最后的剩余价值。对朱元璋来说,军国大事,要让刘伯温抽离出来,他一身本领不能在军政领域发挥。只用他的性格和风骨,于是让他搞监察,视察百官,让他自己引火烧身,不得人心就好了。

这里的百官,多是淮西派的功勋将领。这帮朱元璋老乡,在建国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良多。但淮西派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打天下用得着他们,治天下用处就小了,而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需要的是如走狗一般的,没有人格的职业官僚,帮他治理天下。而不是能坐一起吹牛喝酒侃大山的亲朋故旧,和他共度美好时光。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4)

影视资料

美好时光只属于他一个人。

于是,卸磨杀驴。

卸磨杀驴这事儿,虽说朱元璋一直在做,但不能一上来就做的太明显,不能自己杀,刘伯温就是最好的杀驴刀。他成了朱元璋手中,制约淮西派的重要棋子。

朱元璋要杀功臣、要夺天下文胆、要废除丞相制度,他想要的太多,他不仅想要这一切,他还想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不失人心的去达到目的。

他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做天下言官的首领。刘伯温继续做刘伯温,伯温本温,执法严明,刚正不阿。李善长的亲戚犯罪了,他照抓不误,不仅抓,还要杀。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5)

影视资料

要知道,从大明开国的封爵来看,刘伯温和李善长的爵位中间隔着一个银河系,李善长是第一功臣,被封为韩国公,开国六公之首,淮西一系的老大,年薪(俸禄)四千石。刘伯温只是个诚意伯,年薪(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李善长趁着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去找刘伯温说情,被刘伯温一口回绝,并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大笔一挥,杀。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善长恨得咬牙切齿,但毕竟犯在人家手里,见刘伯温油盐不进,便开动脑筋,又施一计,反将了刘伯温一军。于是他对刘伯温说,好长时间不下雨了,如这时候杀人, 不合天意,老天爷更不会降雨。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6)

影视资料

刘伯温也没惯着他,一如既往的伯温本温,说杀了你亲戚,老天必下雨。

李善长的亲戚就这样命丧黄泉。

但问题是,没有下雨,真的没下雨。

此事一过,李善长便开始处处针对刘伯温。局面如此,正是朱元璋想看到的,粘板上面,肉和刀子打的不亦乐乎,没人注意拿刀的手——朱元璋这个躲在帷幕之中的幕后黑手,稳坐钓鱼台,看刘伯温和李善长左右互搏,人脑袋打成狗脑袋,打的血肉横飞,他只是时不时的装傻充愣,顺坡下驴。

刘伯温势单力薄,江南文人打不过淮西派,便又一次辞官走人。临走前,给正为迁都一事犹豫不决的朱元璋两个建议,不能迁都凤阳,也不能现在反攻北元。事后看,这两个建议都是对的,他的眼光还是那么毒辣,毒辣到当世无双。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7)

影视资料

而刘伯温走后,杨宪接任了御史中丞。这个杨宪也是江南文人的,和淮西派自然也尿不到一个壶里,于是利用监察的便利,处处给李善长挖坑,找麻烦。

李善长一看自己树大招风,而且年过半百,便也起了隐居幕后的心思,便找了个年轻的小老乡——胡惟庸来扶植。

事情到了这一步,两边都没得到好处。刘伯温常年得罪人,时间一久,说刘伯温的坏话也慢慢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三人成虎,更兼朱元璋本身疑心重,便又把他叫回来了。

朱元璋问他,李善长之后,谁能做丞相。

杨宪咋样?

这哥们有能力,但心眼小,干不了。

胡惟庸咋样?

这家伙现在是小牛犊,将来则是红眼牛,他能给大明干翻车。

我看你行,你来吧,老铁。

我知道我行,但我一身浩然正气,嫉恶如仇,您别惦记我了。但现在的人,东瞅瞅,西瞧瞧,他们都不够格。您慢慢培养,慢慢挑吧。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8)

影视资料

这么多年,刘伯温的性格没有冲着朱元璋来过,虽说这次也没有,但着实给朱元璋恶心到了。刘伯温话里的意思是——

满朝文武皆废物,唯有伯温最贤能。

普天之下皆奸恶,唯有伯温讲品德。

哪怕刘伯温说的是实话,但实话也不能这么说。即使刘伯温有利用价值,但也太招烦了点,你小子这么清高,去阴间清高吧,不杀你,只是你不能死在我手里罢了。洪武三年,朱元璋给刘伯温打发回老家了。

胡惟庸这时候已经成为了丞相,便落井下石,说刘伯温的老家有王气,他在有王气的地方上呆着,是图谋不轨,要谋反。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19)

于是朱元璋又罚了刘伯温一次,直接不给发薪了。这么扯的理由,朱元璋要是信了,绝对是脑抽,脑抽是无法在战争年代活下来的,更无法建立一个偌大的王朝。但他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顺坡下驴,恶名胡惟庸来背,他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这时候的刘伯温岁数已经不小了,土埋半截,种地是不可能的。被断了粮,没饭吃,只能又回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你总不能看我被饿死吧,更深层的考虑是,我在你眼皮子底下,和你住一个城市,这回总不能说我有王气了吧,总不能疑心我,怕我搞事情了吧。

洪武八年,刘伯温病了。

这时候更见朱元璋的神操作,他直接派胡惟庸上门慰问。他自己不去,安排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去,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20)

胡惟庸的随行医生,给刘伯温开了药,没多久,刘伯温便一命归天。

朱元璋好像杀了刘伯温,朱元璋好像没杀刘伯温。

这个事情要由诸君去评判,每个人都能得出不同的答案。

我只能说,杀人,不一定要用刀子。你在意文人风骨,我便打碎你文人的骄傲,文人的脊梁;你在意江南文人集团,我贬的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你年老体弱,还有几年好活?我给你弄个对手,你们针尖对麦芒,你拼着最后一口气争赢了,也没几年蹦跶;争不赢,气死病死,我还能杀了他,给你报仇。顺带着收割一波你粉丝的人心。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21)

皇帝的宝座下,埋葬着多少枯骨?我数都数不过来,但少了你的那具,我寝食难安。

你的骨头,不能龙精虎猛的被埋葬,我怕你死后诈尸。你要被我榨干,榨不出一丝丝油水,喂狗狗都不吃,我才安心。任你本领通天,任你清高,但你的生死取决于我,你就是不如我。

这就是皇权的魅力。

如果皇权是毒药,朱元璋已经毒入骨髓。

刘伯温临死前的预测(刘伯温预言有多准)(22)

刘基,字伯温。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诚意伯刘伯温在青田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多年后,胡惟庸被杀时,其中一条罪名便是毒杀刘伯温。

是的,朱元璋给刘伯温报了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