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总是倒数第一怎么办(家长使出浑身解数)
#在头条看世界#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下成绩卓悦,如果孩子有更好的成绩,才能考取理想的高中,迈入心怡的大学。
但是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兴趣也有所差异,而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家庭教育氛围更是截然不同、各有千秋,但家长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成绩好的孩子,希望能更上一层楼,而成绩稍弱的期盼跟上大多数人的学习进度,最起码考取一所普通高中。
所以家长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但是就算上了各类辅导班,也花费了高额的辅导费用,孩子的成绩却还是原地踏步,所以也就有了家长和孩子谈论成绩时“鸡飞狗跳”的画面感。
影响孩子成绩的原因在哪里?相信家长们都知道了双减政策的含义,双减一方面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过重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减掉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的负担。
从大的教育环境来看,双减政策确实解决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但是目前的教育阶段还是“一分定天下”,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凭成绩择优录取的,如果没有成绩,一切都是空谈。
老师不可能因为某个孩子长的这么帅、多么聪明、多么努力而给他加分或者降分录取,所以双减政策虽然减掉了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但是升学压力还是横亘在学生和学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结合全国大多数地级市的中考录取数据来看,中职和普高的招生比例基本上达到5比5的状态,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初中生是进不了普通高中的,而新的政策也禁止所有学校、机构招收初三复读学生,所以孩子没有后路可言。
初中毕业生也就是十三四岁,如果进不了普通高中,那么就会面临两种选择:
1、进入中职读中专。
2、直接退学参加工作。
十三四岁的孩子,哪一位父母能甘心让孩子直接参加工作呢?而且孩子什么都不懂,又能干些什么工作呢?所以大多数孩子只能“被迫”进入中专进行职业教育。
从录取数据和选择性而言,其实比起高考,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对于在录取分数以下的孩子而言,辅导班也就成了所有孩子和家长的“救命稻草”,很多家长不惜高价四处寻找一对一辅导,只求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改变。
但是双减政策公布之后,所有机构不能提供节假日的任何学科辅导,也就切断了辅导的最后退路,那么,想让孩子上普高的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想让孩子上哪个学校?如果仅仅靠之前的补课形式,孩子确实有可能提高成绩,但是仅仅是“可能”,如果孩子对辅导班特别排斥和厌恶,家长很有可能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到最后孩子也可能是“敷衍了事”。
甚至因为上不上辅导班,而影响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我付出了关系和金钱,为什么成绩还是这么差!
对孩子而言:我不喜欢这个科目或者这种学习方式,为何还有如此逼我?
如果家长没有认识到影响孩子成绩的根本原因,最终就会导致“不欢而散、两败俱伤”的尴尬结果。
影响孩子成绩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驱力,也就是学习的内动力,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问题,真正的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才会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举个例子,如果把孩子的学习形容成一辆汽车,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情况下,纵使所有家长成员甚至老师在后面全力以赴推车,车子或许才会动一点,但是距离梦想学校的100米终点还遥不可及。
如果孩子特别叛逆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用力踩刹车,就算家长和老师使出洪荒之力,汽车也许还是纹丝不动。
就在我们全力以赴,想让汽车往前走几步的时候,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忘了汽车是有原动力有发动机的,在阻力的影响下,外界给的“推动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点燃了孩子学习的这台“发动机”,不用外界给予动力,他自己就能迅速的跑起来。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如何点燃发动机?而不是在外力的影响下“硬推”。
认识到影响孩子成绩的根本原因之后,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就要从两方面去考虑孩子的学习问题:
1、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系统。
2、消除孩子学习的阻力障碍。
接下来,根据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逻辑能力,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方法,孩子成绩提高,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你是如何鼓励孩子学习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努力读书的时候,会告诉孩子父母工作多么不容易?努力读书考上大学以后,就能挣更多的钱;也能光宗耀祖,有更好的生活。
因为家长经历过学历和眼光,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所以对学习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孩子毕竟还没有接触过社会,这些理由都是家长认为的“动力因素”。
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动力,要想找到孩子真正的动力点,就要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我是谁?我的梦想?以及我的目标到底是在哪里?
认识自己并不是只认识自己的长相、名字和性别,更要从深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才是真正能让孩子点燃“发动机”的钥匙。
我认为影响孩子学习的障碍阻力一般有以下几点:
1、不愿意吃苦,认为学习无用(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多方面因素影响)
2、自我放弃(认为课程很难,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学不会)
3、没有学习方法(学习已经非常努力,非常认真了,但就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成绩一塌糊涂)
4、无人理解,没有共同话题(包括同学、师生、亲子关系等等)
5、情绪容易失控(不懂得情绪管理,容易激进和放弃)
6、家庭条件优越(认为家庭留给自己的财富足够度过余生,用不着努力)
7、早恋、游戏等青春期问题(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因素的影响,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和科技产品的快速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要比父辈懂的“多且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趋于“早熟化”,而充斥于现实和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是导致孩子毫无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总结到最后:
现在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看分数,而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是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
只要让孩子真正的认识自己的内在,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才是真正的点燃他心中的动力,再加上父母适当的引导,孩子的未来就可期。
教育是循环上升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某一方式的加入就会直接改变的,所以平时家长就要多加引导,让孩子认识自己,提高内心的驱动力。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欢迎评论区展示出来,共同探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速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