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体育之研究第四节)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然何贵乎此动邪?何贵乎此有道之动邪?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皆非本义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体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体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体育之研究第四节)

体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然何贵乎此动邪?何贵乎此有道之动邪?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皆非本义。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这句是说人是动物,这已经说明人是好运动的了。人又是有理性的动物,那么运动就一定要有规律。但运动有什么可贵呢?有规律的运动又有什么可贵的呢?浅显的说,运动是为了劳动谋生;从大处说,运动是为了保卫祖国。但这都还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本义。这里要说的运动,是指保养人的生命,使人的心情畅快的那种运动。

朱子主敬,陆子主静。静,静也;敬,非动也,亦静而已。老子曰无动为大。释氏务求寂静。静坐之法,为朱陆之徒者咸尊之。近有因是子者,言静坐法,自诩其法之神,而鄙运动者之自损其体。是或一道,然予未敢效之也。愚拙之见,天地盖惟有动而已。

这句是说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是主张“敬”的,另一位理学家陆九渊是主张“静”的。静,就是静止不动;敬,也不是动而是静的意思。老子说“无动为大”;释迦牟尼务求寂静,都不外一个静字。朱熹、陆九渊学派的门徒都尊奉静坐法,近来有一位叫蒋维乔别号因是子的,讲求静坐法,还著了一部“因是子静坐法”的书,自夸静坐法的神效,鄙薄搞运动的人是自损身体。这也许算一种办法吧,但我是不敢效法他的。依我的看法,天地万物都是运动不息的。

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则之可言者曰体育。前既言之,体育之效,则强筋骨也。愚昔尝闻,人之官骸肌络,及时而定,不复再可改易,大抵二十五岁以后,即一成无变。今乃知其不然。

这句是说属于人类而有规则可言的运动,就是体育。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体育的效用就在于强筋骨。我从前听人说,人的器官、骸骨、肌肉、血脉等发育到一定的时期就定了形,不再改变,大抵二十五岁以后就一成不变了。现在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人之身盖日日变易者:新陈代谢之作用不绝行于各部组织之间,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虽六七十之人犹有改易官骸之效,事盖有必至者。又闻弱者难以转而为强,今亦知其非是。盖生而强者,滥用其强,不戒于种种嗜欲,以渐戕贼其身,自谓天生好身手,得此已足,尚待锻炼?故至强者或终转为至弱。至于弱者,则恒自悯其身之下全,而惧其生之不永,兢业自持。于消极方面,则深戒嗜欲,不敢使有损失。于积极方面,则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遂变而为强矣。

这句是说人的身体原来每天每时都在变化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不间断地在各部组织之间进行着,视力不好的可以变好,听力不好的也可以变好,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还有改变官能、骨骼的可能。又曾听人说,体弱的人是难以转弱为强的,现在也知道这说法不对。原来生而体强的人,如果滥用他的身体,不戒绝种种不良的嗜欲,因而渐渐戕害身体,自恃是天生的好身手,自满自足,认为不须锻炼了,即使最强的体质也可能转为最弱的体质。相反地,体弱的人如果总是警惕到自己体质不好,唯恐活不长久,经常兢兢业业地谨慎自持;在消极方面深戒不良嗜欲,不敢使身体有丝毫亏损;在积极方面经常自觉锻炼,弥补自己的短处,时间久了,就会变为强壮。

故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夭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东西著称之体育家,若美之罗斯福、德之孙棠、日本之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又尝闻之,精神身体,不能并完。用思想之人,每歉于体;而体魄蛮健者,多缺于思。其说亦谬。

此盖指薄志弱行之人,非所以概乎君子也。

这句是说生而体强的人固不可沾沾自喜;生而体弱的人也不必悲观失望。你生来体弱么,这或者正是自然诱使你变为强壮也说不定。东西方著名的体育家如美国的罗斯福、德国的孙棠、日本的嘉纳,都是以很弱的体质取得很强的效果的。我又听得人说,精神和身体两者不能同时求得完善无缺,说多用思想的人,身体常有缺歉;而体魄蛮健的人,则多数思想简单。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只能是指那些意志薄弱的人说的,对于明智的人是不适用的。

“罗斯福”,美国人,1901年任总统,后连任。其人好胜,体格亦强,总统御任后,到非洲东部探险,著述甚多。1932年开始任总统的,是另一个小罗斯福。

“孙棠”,据日文“体育大字典”载,Sauod是德国铁哑铃操的普及者,常作巡回演出。

“嘉纳”,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讲道馆馆长,曾将日本“柔术”改良为“柔道”,后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孔子七十二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释迹往来传道,死年亦高;邪苏不幸以冤死;至于摩诃末,左持经典,右执利剑,征压一世。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今之伍秩庸先生,七十有余岁矣,自谓可至百余岁,彼亦用思想之人也;王湘绮死年七十余,而康健矍铄。为是说者,其何以解邪?总之,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此盖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

这句是说孔子七十二岁才死,没听说他身体不健康;释迦牟尼到处奔波传道,也是高年才死的;耶稣不幸含寃被害,不在话下了;至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徳,左手持可兰经,右手执剑,征压一世,这都是古时的所谓圣人,也都是最大的思想家了。现今的伍秩庸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自信可以活到百岁以上,这也是用思想的人;王湘绮死时七十多岁,还是健康矍铄的。说这样话的人对这些事实又怎样解释呢?总之,经常从事体育就能强筋骨,强筋骨就能改变体质,弱的可以转强,身心两者都可以完善健全。这并不是什么天命,而完全是靠人的主观努力来决定的。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必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

这句是说体育不仅能强筋骨,而且还可以增进知识。近来有人说:精神上要文明化,体魄上要野蛮化,这话很对。甚至可以说,要使精神文明化,一定要先从体魄的野蛮化开始。如果体魄野蛮化了,文明的精神就会随之而来。知 识 的活动,就是探索世界上的事物而判断它的内在规律,而这种探索活动是要靠身体来完成的。直观,就要靠耳目;思维,就要靠脑筋。耳目脑筋,这都是身体的部分;体魄健全,知识也就能健全了。

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

这句是说,人是间接地从体育中获取知识的。对现代的各种学科,无论是入校或是自学。总需要力才能胜任。力能胜任的人,就是体质强的人,不能胜任的人,就是体质弱的人。身体强弱不同,所能胜任的范围也就有所不同了。

非第增知识也,又足以调感情。感情之于人,其力极大。古人以理性制之,故曰“主人翁常惺惺否”,又曰“以理制心”。然理性出于心,心存乎体。常观罢弱之人,往往为感情所役,而无力以自拔;五官不全及肢体有缺者,多困于一偏之情,而理性不足以救之。

这句是说体育不仅能增进知识,而且能调节感情。对人来说,感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古人以理性抑制感情,所以有“以理性克制感情,经常警惕自己”和“以理制心”的说法。然而理性出自内心,而心又是寄托于身体的。我们常看到疲弱的人往往为感情所支配而无力自拔。五官不全和肢体残缺的人,每每限于偏面的情绪,理性都不能来补救他。

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可谓不易之理。以例言之,吾人遇某种不快之事,受其刺激,心神震荡,难于制止,苟加以严急之运动,立可汰去陈旧之观念,而复使脑筋清明,效盖可立而待也。

这句是说身体健全感情才能正常,这可说是不变的道理。举例来说,我们遇到某种不愉快的事,受到刺激,心神激动,难于制止,如果这时做一次比较剧烈的运动,就可以立即消除原来的观念而使脑筋又清醒起来,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非第调感情也,又足以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取例明之,如冷水浴足以练习猛烈与不畏,又足以练习敢为。凡各种之运动,持续不改,皆有练习耐久之益。若长距离之赛跑,于耐久之练习尤著。

这句是说体育不但可以调节感情,还可以增强意志。体育的巨大效用,可以说特别体现在这一点上。体育的主旨,本来就在于勇武。勇武的含义,如猛烈、无畏、敢为、耐久,都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东西。举例来说,用冰水洗脚就可以练习猛烈和无畏,也可以练习敢为。凡各种运动,持久不懈,都能练习耐久,如长距离赛跑,对练习耐久的作用特别显著。

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要皆可于日常体育之小基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躯也。

这句是说楚霸王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不外是猛烈;汉朝傅介子“不斩楼兰誓不还”的壮志,不外是无畏;以保家的精神卫国,不外是敢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外是耐久。所有这些,都可以以日常体育的小事为基础来进行锻炼。必须肯定,意志是人生事业的先驱。

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这句是说一般肢体纤小的人,举止就轻浮,肤理缓弛的人,心意就柔钝。身体对于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就是这样显著。体育发挥了作用就能强筋骨,因而就能增进知识,因而能调节感情,因而又能增强意志。筋骨,是属于人的肉体的;知识、感情、意志,是属于人的精神的。身体和精神两者都舒适了,这就是健康了。所以,体育不是别的,不过是保养生命,畅快精神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