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

作者:羽川。于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前两天重温了赵雅芝、叶童版的《新白娘子传奇》,

终于一口气把儿时断断续续才能看到的剧集看全了。

说实话,再看这部剧,实在是被叶童的神演技给圈粉了,

演了丈夫演儿子,在胡媚娘、白素贞面前,情人儿子无缝切换,

许仙与许仕林的性格也完全不同。

当然赵雅芝还是那么端庄漂亮,

李公甫还是那么贫嘴,

给本剧贡献了许多笑点。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2)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看完之后我意犹未尽,

便亲自前去镇江探访金山寺,

挖掘《白蛇传》背后的故事。


一、法海并非“不懂爱”,他本是唐代得道高僧

宋代张商英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金山寺的故事,千百年来都与“法海”紧密相连。

法海,原名裴头陀,是一位德行宏远的高僧。

唐朝时期,法海裴头陀来到金山,决心修复残破的金山寺。

宋代王存著《九域志》记载,唐代高僧裴头陀在此修复寺庙时,每天都在山间披荆斩棘,开山种田。偶或挖出黄金数镒(一镒为二十两),交给润州刺史李德裕,李将此事禀报皇帝,皇帝令将黄金交给裴头陀作修复寺庙之用。

据说,这也是此地名为“金山”的原因之一。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法海一人坚守金山,白日里劈山建寺,开山种田,晚上就在金山西面下侧的悬崖上,一个狭窄逼仄的山洞里苦心修禅。

这个山洞原名“裴公洞”,如今更名“法海洞”,一直被保存在金山寺的悬崖上。洞内塑有法海打坐像一尊,以示纪念。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3)

从这里下去,就到了“法海洞”

由于法海洞如今不许拍照,所以我们只是进去看了看。

洞内并不大,只有几平方米,外洞经过整修,看起来比较平整。而内洞就比较逼仄了,岩石凹凸不平地从头顶压下来,需要弯了腰才能走进去。洞内摆放着法海的塑像,塑像用一方玻璃隔开,面前供奉着香烛。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4)

法海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法海与白蛇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金山部记事:“北岩有蟒,裴头陀入洞禅观,蟒遂去。”

原来,这崖洞曾经中盘踞着一条白蟒,由于白蟒巨大,当时的人称为“白龙”。金山寺建立之初,白蟒一直蛰伏在洞中,“噬人”害命。法海得知后,前去降服了白蟒,将它赶进了长江中。

白蟒离开崖洞后并没有走远,它去了金山寺北山脚下,找到了新的洞府盘踞。

这个洞府就是如今的“白龙洞”。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5)

“白龙洞”前的石碑介绍

宋代赞宁《高僧传》:唐代“灵坦至润州江中金山,今泽心寺也。其山北有一龙穴,常吐毒气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毙,灵坦居之,毒云遂灭。”

据《高僧传》记载,这只白蟒盘踞在“白龙洞”中,常常吐出毒气,让住在周边的人们非死即病。后来,一位名叫“灵坦”的高僧路过此地,驱走了白蟒。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6)

“白龙洞”入口之一,看起来有些吓人

从这个陡峭的台阶下去,就是白龙洞。

白龙洞十分幽深,想到这里曾经住着一条巨蟒,我不由地有些发憷。

但下到洞内,一切豁然开朗,洞内比法海洞还要宽敞一些。传奇的是,白龙洞内有一个盘子大小的洞穴,洞上写着“根据传说,此洞直通杭州西湖。”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7)

洞中有洞,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洞看起很深,非常适合一条巨蟒通行。

我回忆起《新白》中的情节,“水淹金山寺”后,白娘子便到了杭州西湖,与许仙“断桥相会”,而他们究竟如何从镇江一跃到了西湖,却没有具体交代过。

莫非——就是通过这个洞口?

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来金山寺时,曾经在白龙洞旁看见一幅介绍图。图上称,曾经有科考人员探测过这个洞穴,然而洞穴深不见底,不知尽头在哪,也不知通往何处。这就为“白蛇传说”添上了神秘的一笔。

有关法海与灵坦的故事,在后世人中口口相传、互相交织,形成了民间故事《白蛇传》最早的雏形。不过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宋朝,而法海则为唐朝人。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8)

民间故事将法海塑造成拆散姻缘的执着僧

因为一个虚构的故事,使一位得道高僧留下千古骂名。

原来法海不是“不懂爱”,而是世人对法海的误解太深。

难怪李瑞环会说:“金山法海两相映,劳心建寺无量功。世传人言笔下误,阿弥陀佛不争名。”


二、故事总从生活来,“水淹金山寺”确有其事

在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水淹金山寺”算得上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山寺其实名叫“江天禅寺”,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许多有关金山寺的画面,都是实地取景于这里。它金黄色的院墙,高耸的塔楼,成就了剧中许多经典的场景。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9)

金山寺大门“江天禅寺”,在剧中常有出现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0)

金色墙面与塔楼,成为金山寺的特色标志

这座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古老寺庙,原本是镇江西北、长江流域中的一座岛屿。文徵明就曾绘《金山图》,清楚地画出了金山寺被长江环绕的风貌。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1)

《金山图》局部

金山寺毗邻着镇江的著名的西津古渡。可以想象,当年的信徒们应该就是从西津渡坐船,到金山上去熏香拜佛的。这座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刹,历经千年沧桑、河流改道,到清朝晚期才与南岸大陆相接。

金山寺四面环江,与鱼虾为邻,偶尔风急浪高的时候,江水淹过寺庙,也就是一件寻常的事了。为了平息江水,金山寺还曾建设过龙王庙,名叫“下元水府庙”

唐诗之首的张诂所作的《题金山寺》诗,也有“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句。秦观《陪子瞻游金山和子由诗》亦有“风暗鱼龙怒”句。

或许正因为如此,最早小青的原型并不是青蛇,而是江里的一条青鱼。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2)

陈美琪饰演的小青||青蛇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既然金山寺四面环江,容易受到江水的侵袭,那么“水淹金山寺”又与白蛇有什么关系呢?

在金山寺的文化馆中,记录着这样一段往事:

据载,天圣中,近辅献龙卵,云得自大海。诏遣中人送润州金山寺。是岁大水,金山庐舍为淹没者数十间,人皆以为龙卵所致。

据记载,在宋仁宗时期,有人献上了一颗龙蛋,说是从大海中得到的。官府遣人将这颗龙蛋送到金山寺,就在这一年,金山寺便突发大水,淹没了房舍数十间,人们都说是这颗龙蛋招来的。

龙蛋招来“水淹金山寺”,又加上金山原本就有白蟒与“白龙”的传说,人们将二者混为一谈,也就不奇怪了。


三、冯梦龙撰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让民间故事天下流传

冯梦龙,长洲(今苏州吴中区)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明末曾任丹徒县(今镇江丹徒)儒学训导和教谕,对镇江包括金山寺的历史非常熟悉。

面对金山寺如此精彩的传说,他更添笔墨,写下了《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3)

冯梦龙的“三言”小说对后世影响重大

在冯梦龙笔下,许仙原名许宣,他与白素贞所发生的故事与如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当许宣得知白素贞是千年蛇精时,他害怕至极找到了法海,成为法海座下弟子。许宣讨来金钵收服白素贞,镇压于雷峰塔下,最终坐化而去。

而白素贞呢?

法海留下了四句话:

西湖水干,

江湖不起,

雷峰塔倒,

白蛇出世。

从故事最后留下的警世通言“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可以看出,最初的《白蛇传》是一个劝人“戒色”的故事,而白娘子也只是一个害人谋色的妖怪形象。

雍正年间,方成培将此故事改编成《雷峰塔传奇》戏曲本,增加了能表现白娘子性格的“水斗”“盗仙草”等情节。据说,他曾陪同乾隆皇帝在金山江面船上观看《雷峰塔传奇》的演出。

白素贞敢爱敢恨的形象,在此基本成型。也因为戏剧演出的传播,而更加广为人知。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4)

京剧《白蛇传》剧照

《白蛇传》的故事,就这样在民间不断流传,又不断演化。

流传与演化,这便是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

白娘子生而为妖却义重情深,她被压宝塔却不堪命运,她追求爱情也无怨无悔。这种善意、执著、无悔的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虽然来自传说,却和任何一位真实的人一样有血有肉。

如今的金山寺中,不仅有法海的塑像供人瞻仰,白娘子的形象也被供奉在庙中,受香火的膜拜。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5)

金山寺一角供奉着白娘子的坐像

法海为什么不收服白蛇 他本是得道高僧(16)

白龙洞外的青白蛇像长年都有人供衣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不愧是永恒不败的经典,赵雅芝所塑造的白素贞无人超越。

在电视剧的最终,许仕林高中状元,孝感动天,终于从塔中救出了自己的母亲,终得一家团圆。

白素贞、许仙、小青和法海四人共登仙界的结局,正是现代人追求美好,渴望善有善报的精神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