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东汉(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

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衣锦还乡并创作了《大风歌》。然而,晚年的刘邦却对身后事存在着很大的焦虑。他一直想更换太子,却没有成功。而对于萧何等那些帮助他取得天下的功臣们,刘邦也不是特别放心。在确定太子刘盈无法更改,并且与刘氏宗族杀白马盟誓之后,刘邦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留下了汉高祖的千古传奇。

刘邦好久没回自己的家乡了。自从沛县起兵后,他先是西征咸阳,然后又被分封到巴蜀那鬼地方。楚汉战争时,老家沛县一直是人家项羽的地盘。当了皇帝后,他又忙着处理匈奴入侵,诸侯叛乱等等。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邦产生了有生之年回趟家乡看看的想法。正好,刘邦带兵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顺路回去看一趟。

听说皇上要来,沛县好像炸了锅。那些刘邦的老乡们奔走相告:“你知道不,刘四要回来了,好久不见那小子啦!”“瞎说啥,人家现在是皇帝,再叫刘四小心你的小命。”“哎呀,不知道刘四,哦,不,是皇帝,是不是还记得二十年前舍我的酒钱,当了皇帝就多还我一点吧。”“也不知道刘四还记不记得村头那王寡妇,他当年可是天天往人家被窝里跑的,哈哈哈……”

等到见了刘邦的那一刻,熙熙攘攘的场面很快变成了百姓对刘邦的顶礼膜拜。随后,刘邦搀扶起自己年轻时的父老乡亲,秀出了自己的诚意:请客吃饭。沛县聚齐了好几百人,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唠嗑,讲述着刘邦离开的这十几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同时也惊讶于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泗水亭长,如何能够一步步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刘邦感慨良久,放下碗筷后,他拿起乐器,亲自伴奏,作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大风歌》。

仔细品味,大风歌虽然雄壮,但是曲中也透露出些许的忧伤和不安。这的确是刘邦此时心理活动的写照。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年过花甲,加上在对英布的战斗中受了箭伤,身体也快不行了。然而,刘邦却对自己身后事充满了担忧,一是为未来的继任者发愁,二是对身边的大臣还是不太放心,担心他们会不利于刘氏江山。

我们先说一下刘邦最惆怅的太子问题。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但是真正卷入太子之争的只有两个人,老二刘盈和老三刘如意。刘盈是刘邦的正妻吕后所生的嫡长子,按照传统的继承原则,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继承人。刘如意是爱妾戚夫人所生,虽然在地位上不如刘盈有优势,但是戚夫人却是刘邦最宠爱的女人。至于其他儿子们,老大刘肥是刘邦当年做混混的时候,一夜风流的附赠品,私生子怎么能继承皇位呢,所以这个长子就只能靠边站。至于老四到老八,包括以后做了皇帝的四皇子刘恒,他们年龄不如三位大哥,老妈也不怎么受宠幸,所以就在这次皇位争夺战中,乖乖的做吃瓜群众好了。

其实刘盈很早就被指定为了继承人。刘邦跟吕雉结婚后,不久就有了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刘盈小时候曾有一次劫难,当年刘邦在彭城大败后落荒而逃,逃难的途中遇到了刘盈和鲁元。但是刘邦嫌自己俩孩子太沉,压车影响了逃命速度,一度将俩孩子扔了出去。幸好刘邦的司机夏侯婴心疼这俩小孩,坚持带在身边,这才让这俩孩子捡了一条性命。后来刘邦把刘盈搁到关中萧何那里,立他为王太子,确立继承人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天下大定后,刘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

不过彭城之战后,还有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也对今天的立储局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战败的刘邦只顾着自己跑,没时间带上家属,导致老婆吕雉变成了项羽的俘虏,跟自己的公公刘太公一起吃了两年牢饭。刘邦没有来救她,因为刘邦根本不需要。后来刘邦跑累了,晚上借宿戚家庄,看上了貌美如花的戚夫人。而戚夫人老爹也会相面,跟吕雉老爹吕公将女儿嫁刘邦一样的理由,觉得这个中年人面相非凡,于是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刘邦。没多久,戚夫人给刘邦生了第三个儿子,就是刘盈的竞争对手刘如意。

两年后楚汉和谈,双方就释放人质达成一致,吕雉终于回到了刘邦身边,但是只能做一个吉祥物摆在后宫。刘邦对这年老珠黄的吕雉早已没了什么兴趣。戚夫人则不同,刘邦去哪里她都跟着,不顾战争危险(刘邦跑路时可是六亲不认的)和旅途劳顿,天天跟刘邦黏在一起。不过,她粘着刘邦可是有目的的:吹枕头风,换太子。刘邦是个从善如流的好领导,同时也是个在美女面前没啥原则的耙耳朵。戚夫人的枕头风没白吹,愣是让刘邦觉得,这个刘盈太软弱,跟自己不像,而如意跟自己挺像的,喜欢这个。那就换一个吧,让刘如意做太子,将来接管大汉江山。

华夏风云东汉(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1)

换太子可是大事,刘邦得找大臣们商量一下。没想到所有大臣的意见相当一致:反对!你选太子又不是照镜子,找个跟自己一样的干嘛,要看继承原则跟治理国家能力。有个直肠子但是有点结巴的大臣周昌直接告诉刘邦:“臣期期不认同陛下的观点,对于换太子的事,臣期期不能执行。”看着下面一群一个鼻子眼出气的大臣们,刘邦没办法,只好先认个怂。

虽然刘邦第一次换太子的念头就这么被拍了回去,但是刘盈的亲妈吕后却嗅到了其中的危险。她听到周昌的忠勇表现后,甚至给他下了跪,感谢他为刘盈说话。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让他哥哥吕泽死皮赖脸的请出了已经不问世事的刘邦第一谋士张良。

张良本不想掺和这种事情(这就是聪明人,后世又多少没事乱管立太子的事情而掉脑袋的),就说我只在乱世给皇上献计策,现在天下平定了,我要闭关修炼,这种事别找我。吕后和吕泽死磨硬泡,张良没办法了,告诉他们说:“有四个高人隐居在商山,人称‘商山四皓’。陛下想请他们出山,但是他们嫌皇帝太粗俗,不讲礼貌,于是不愿意出来。你们如果能请的动他们四个出来辅佐太子,事情就好办了。”于是吕泽等人带上财宝,去请商山四皓出山。最后还真的把他们请了出来,成了太子刘盈的老师。

这四个人一出现,刘盈身边立刻多了一个高能智囊团。当英布叛乱时,刘邦都病了,本来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去征讨,刘盈等人甚至吕后本来没啥意见。商山四皓一看,立刻告诉吕泽他们,太子对外不会打仗,搞不定英布;对内没打过仗,摆不平周勃樊哙等将领,这样对太子太危险,千万不能去。吕后等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快跑去刘邦那里闹。最终刘邦无奈的说了句,“就知道这小子没用”,然后自己带病出征。

打跑了英布,然后回家陪老乡们喝了十天酒后,刘邦回到了长安,却还是惦记着换太子的事情。商山四皓得到风声,决定亲自现身,一次性解决问题。在刘邦跟大臣们的酒宴上,刘邦发现刘盈身后站着四个卓尔不凡的老人。问过四个人的姓名后,刘邦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请不来的商山四皓,竟然在辅佐太子。他自然知道这四个人的厉害,无奈的告诉戚夫人:“有这四个人辅佐,太子羽翼已成,不能动摇了。”戚夫人以泪洗面,也许,这一刻他已经预料到了她和刘如意的悲惨结局。

华夏风云东汉(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2)

就这样,太子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刘盈为皇太子,维持不变。刘如意被封为赵王,接替张骜掌管赵地。那个期期不敢奉旨的周昌,则被封为赵国国相。让周昌来到刘如意身边,倒不是因为他反对刘如意做太子,而是刘邦知道周昌为人正直,让他在刘如意身边保护他,以防将来有人对刘如意心怀叵测。而陈豨叛乱后,没人管的代国,则交给了刘邦的四子刘恒。

别管满意不满意,太子的事情就这样了。然而,令刘邦不放心的还有另外一群人,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们。不过,那些功臣们谁还能让刘邦这么担心呢?韩信,彭越,英布已经被杀。而张良则早已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刘邦自然不会怀疑他。而剩下的夏侯婴,樊哙,周勃,灌婴等人都是天天跟着刘邦屁股后面到处跑的,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这样看来,让刘邦不放心的开国功臣只剩下一个人:萧何。

虽然萧何手上没有兵权,也不会领兵打仗,但是别忘了,萧何可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这种人物要想闹点是非,不用动武,振臂一呼就够刘邦喝一壶的。这位跟刘邦一起沛县起兵,让出首领的位子并推举刘邦,随后在楚汉战争中镇守关中,为前线不断支持兵源粮草的第一功臣,其实一直没有得到刘邦的彻底信任。

举几个例子。楚汉战争时,刘邦经常派人到关中,慰问萧何的工作,表示关心。时间一长,下面有心人看出问题了:为什么汉王自己在前方出生入死,却老是对萧何你这么好呢,就算慰问,也应该是你萧何去慰问前线辛苦干活的老大才对啊,这分明是大王对你不放心嘛。萧何顿时醒悟过来,立刻就把自己的亲人都送去前线,服从刘邦的指挥,说难听的就是送去给刘邦当人质。这样一来,刘邦就没再跑来慰问萧何了。

后来,刘邦在娄敬和张良的劝说下,决定迁都长安,给了萧何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盖房子,为大汉王朝修建一座新的宫殿叫未央宫,毕竟不能让咱们大汉皇帝去住那被项羽烧成平地的秦宫吧。萧何不但会治理国家,还会搞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等样样精通。可是,如果领导心情不好,房子再好也没用。这不,刘邦冒冒失失的出征匈奴,在白登山被困一个礼拜,差点回不来了。摊上这种事情,刘邦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好,还在赵国把女婿张骜羞辱了一顿,弄出了后面的贯高刺杀事件。回到长安后,刘邦突然跑去未央宫检查工程进展。萧何给他盖的真心好,可是刘邦还要挑毛病:现在天下这么乱,老百姓这么辛苦,你这包工头把这房子盖这么奢华干嘛?萧何赶紧说,只有皇帝的宫殿奢华了,才能显示出咱们大汉朝的威严吗。刘邦这才满意了。

华夏风云东汉(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3)

萧何同志兢兢业业干工作,认认真真做事情,工作业绩没的说,在老百姓那里口碑也不错。突然有一天,有人跑来给萧何吊丧,弄的萧何莫名其妙。那人告诉萧何:“你干的是挺好,可是你把人心都笼络来了,你让皇帝往哪儿搁啊。这样皇帝肯定会怀疑你有不轨的企图,韩信彭越就是你的前车之鉴,所以我先来给你吊个丧。”萧何太了解刘邦是什么人了,心想这次坏了,必须要想办法。于是开始往自己身上泼脏水,他把长安一块富庶繁华之地,强买到自己名下,然后三天两头跑去老百姓那里抢点东西啥的。本来在老百姓那里形象极好的萧相国,没多久就变成一个人见人骂的大坏蛋。

当时刘邦正忙着打英布,等他回到长安,立刻收到一大堆告发萧何的状子,说他强买强卖,抢夺民财等等。气的刘邦立刻就把萧何关了起来。有人就到刘邦面前给萧何求情:“如果萧相国有啥想法,还用到今天吗?楚汉战争时关中本来就是他的,他要做个关中王不是挺容易的吗,你怎么能怀疑他呢?”刘邦想想也是,就把萧何放出来问问吧。萧何一五一十的说了,我这么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是为了衬托陛下您的高贵形象。刘邦终于明白了萧何的一番苦心,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还给萧何道歉。就这样,萧何终于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丞相之位。

文臣这头没啥可担心的了,但刘邦还是不太放心异姓诸侯王,哪怕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卢绾。这位少年的好友,从第一天开始跟他东征西讨的伙伴,在楚汉战争中参与多次重大战役的功臣,安定北方并无条件支持刘邦征讨叛乱的燕王,却最终没有逃过被刘邦怀疑,从而被逼造反的命运。

卢绾对刘邦可是真爱。刘邦去征讨陈豨,他就老老实实派兵跟着刘邦一起走。但是跟韩信等人一样,卢绾坏事就坏在不争气的下人那里。在征讨陈豨叛乱的时候,陈豨曾经想联合匈奴来一起对抗刘邦,而卢绾也想到了这一点,就派使者去联系匈奴,让他们不要支持陈豨。两个使臣在匈奴那里接上了头,聊着聊着,最后变成了陈豨的使臣搞定了卢绾的使臣,最终劝说卢绾叛乱。好巧不巧的是,这种消息竟然传到了刘邦那里。卢绾很紧张,因为韩信,彭越,英布就是前车之鉴,为了活命,只好部署军队保护自己了。

刘邦此时已经病的很重了,实在没精力去调查卢绾是不是冤枉,更不能亲力亲为去征讨这位老哥们,就派樊哙带人去讨伐卢绾。卢绾还不想这么跟刘邦拔刀相向,就带着千余骑来到长城边上,想等到刘邦病好了之后,跟刘邦见一面,亲自说明情况,免除其中的误会。可是,卢绾到死也没有能够见到刘邦。后来,卢绾听说刘邦去世的消息后,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匈奴。

刘邦不但没能跟卢绾见面了解情况,他已经到了谁都不相信的程度。此时,又有人跑来告密,说自己的连襟樊哙,将来会在自己死后对赵王刘如意下手。刘邦最心疼的就是刘如意,不顾吕后等人的劝告,直接叫来陈平和周勃,让他们立刻去燕国,见了樊哙格杀勿论。两个人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莫名其妙的上了路。

刘邦知道自己不行了。虽然此时那些看上去能够威胁大汉江山的重臣已经杀得差不多了,但他还需要最后的保障,才能让自己安心上路。他聚集所有的刘姓诸侯王,杀了一匹白马,一同发誓:不是姓刘的不能称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否则,发动天下之兵共同讨伐他们。这就是著名的白马盟誓。

华夏风云东汉(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4)

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萧丞相如果也不在了,谁可以接替他呢。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告诉她,王陵可以为丞相,但是这哥们太耿直,让陈平去辅佐,并且让周勃做太尉,最终能够安定汉室江山的,一定是周勃。吕后又问,再往后呢?刘邦说,再往后的事情,你也不在了,也管不着了。

公元前195年4月,秦王朝的灭亡者,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我们在前面的篇章里,讲述了刘邦沛县起兵,西征灭秦,楚汉战争,西汉开国以及征讨匈奴和叛乱诸侯王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但是这位开国皇帝在建立汉朝之后,轻徭薄赋,体恤民生,让老百姓很快从多年的战乱中走了出来,恢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还建立了一系列影响后世的典章制度。从这些方面来讲,刘邦应该算是个好皇帝。

虽然秦朝废除了谥法,但是从刘邦开始,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谥法得以继续沿用,政绩突出的皇帝还会上庙号。所以,如果称皇帝为什么帝(例如汉文帝),指的是谥号;如果成为什么宗(例如唐太宗),指的是庙号。唐朝之后庙号开始泛滥,因此唐朝之后的皇帝都用庙号了。刘邦被人们上谥号高皇帝,庙号汉太祖,因此后世应该称之为汉高帝或者汉太祖。不过,司马迁在写《史记》时,第一次提出汉高祖这个概念,并被延续下来,因此,后世都称呼刘邦为汉高祖。

可是,刘邦算计了功臣,安排了所有的儿子,却漏掉了他身边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妻子吕后。正是这个疏忽,让刚刚建立的大汉江山陷入了一段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