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面膜的利润(小小面膜里的大生意)
在这个“颜值经济”盛行的时代,医美是一个新的造富神话吗?
“暴利”、“万亿市场”等诸多自带光环的字眼,吸引了众多资本纷涌而至。即便是上市公司,也经受不住这一黄金赛道的诱惑,纷纷扎堆进入,一时间跨界之潮涌动。
不过,对于医美行业而言,合规风险从未远去,上市之路自然波澜起伏。如今,又有哪些新的玩家冲刺IPO?那些布局医美的上市公司,拥有新财富密码了吗?
藏在面膜里的“胶原蛋白”,会成为下一个暴利的医美赛道吗?
近日,左手“可复美”,右手“可丽金”,坐拥两大“吸金”网红医美面膜的西安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在大受追捧的轻医美产品中,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可谓最为吸睛。二者享有广泛的接受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也几乎平分秋色。但前者跑出了“玻尿酸第一股”华熙生物,而后者尚前路漫漫。
那么,“钱”景看似光明又有诸多明星投资机构加持的巨子生物,能否夺得“胶原蛋白第一股”的光环?净利率大幅回落之下,暴利又还能持续多久?
一家三口与小姑子共同坐镇公司
与玻尿酸旨在皮肤润滑和保湿的功效不同,胶原蛋白的主要功能在于皮肤修护和抗衰老,并可以细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前者由人工基因合成,后者则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相比之下,重组胶原蛋白有水溶性更佳、无细胞毒性以及可进一步加工优化等优势。在诸多爱美人士的追逐下,这一市场正在冉冉升起。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1 年,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的渗透率从6.3%增至14.9%,预计将从2022年的17.6%进一步增至2027年的30.5%。
而巨子生物正是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上的龙头玩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零售额计,巨子生物是2021年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同时,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均是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明星光环之下,诸多大牌投资机构蜂拥而至。打开该司招股书,投资方阵容中,高瓴资本、CPE源峰、金镒资本、君联资本等一线机构赫然在目,资本的追捧可见一斑。
虽然明星资本云集,但巨子生物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严建亚和范代娣夫妻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其中,严建亚担任巨子生物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范代娣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官。
两人26岁的女儿严钰博为联席公司秘书兼董事会秘书,负责本集团的融资、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企业管治相关工作。严建亚的妹妹严亚娟则是高级副总裁,负责监督公司的整体生产及质量控制管理。
暴利犹在,但净利率大幅回落
最近3年来,巨子生物的收入一路高歌猛进。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的收入从2019年的956.7百万元(人民币,下同) 增至2020年的1,190.5百万元,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1,552.5百万元。
从净利来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该司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575.0百万元、672.3百万元、836.8百万元,同期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60.1%、56.5%、53.9%。
可以看出,巨子生物2021年净赚8个多亿。而此番暴利主要来自两大拳头产品:可丽金与可复美。
其中,可丽金主打中高端功能性护肤品,主要功效是抗衰老、皮肤保养和皮肤修护。旗下的产品组合包括喷雾、面膜、面霜、精华、乳液及凝胶等,零售价在109元到680元之间。
可复美于2011年推出,起初是作为面向医疗机构客户的皮肤科级别专业皮肤护理品牌,随后扩展至大众消费市场,旗下产品价格也不菲,零售价在99元至459元。
除了售价高昂,上述两大产品的销量也位居前列。以零售额计,这两个品牌分别是2021年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第3和第4畅销品牌,为巨子生物贡献了八九成的收入。
招股书披露,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可复美及可丽金这两个品牌下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销售额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0.6%、82.4%以及91.7%。巨子生物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该等品牌的销售将持续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部分。
从支出端来说,巨子生物的研发成本从2020年的人民币13.4百万元增加86.6%至2021年的人民币25.0 百万元,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0年的1.1%增至2021年的1.6%。
与不少医美企业相比,巨子生物这组数据不算低了。但与该司的销售开支相比,仍被甩出了一大截。
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人民币93.8百万元、人民币15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6.2百万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总收入的9.8%、13.3%及22.3%。
销售及经销开支主要包括在线营销开支,线下营销开支,及僱员薪酬开支。其中,在线营销开支主要包括平台营销费、平台服务费及与新媒体意见领袖合作的相关费用。线下营销开支主要与学术会议及行业展会以及传统广告的营销成本有关。
重营销、轻研发,这也是医美企业的通病。然而,在上述销售开支激增之下,巨子生物虽然暴利仍在,但净利率开始大幅回落。
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83.3%、84.6%和87.2%,净利率则分别为60.1%、69.4%和53.3%。
可以看出,最近三年该司毛利率逐年走高,但净利率在2020年达到高峰之后戛然而止,2021年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6%。
争夺“胶原蛋白第一股”
事实上,在胶原蛋白赛道中冲刺IPO的不止是巨子生物。2020年6月,广州创尔生物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并于2021年2月提交注册。
创尔生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胶原生物技术企业,旗下产品依靠“医美面膜”等营销概念迅速走红。
据其招股书,该司是我国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拥有全国首款无菌Ⅲ类胶原贴敷料。截至该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28项专利,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3项,公司及子公司另有在审发明专利22项,并承担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市区级科研项目。
这些科研成果或项目的认证,为创尔生物的产品打下了“具备一定稀缺价值”的烙印。彼时,外界乐观估计,该司有望拿下国内“胶原蛋白第一股”的桂冠。
不过,剧情大反转的是,就在提交注册10个月后,即2021年12月,创尔生物宣布,提交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主动撤回申请文件。
撤回申请的背后是业绩问题。创尔生物在公告中解释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五条(四)规定,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因预计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无法满足上述规定,公司拟主动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
在闯关科创板失利之后,创尔生物很快官宣转战北交所。2022年1月4日,该司宣布已于2021年12月31日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项目之辅导协议》,并于2022年1月4日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
同时,创尔生物也提醒,公司存在因公开发行失败而无法在北交所上市的风险。
如今,在“前辈”坎坷上市之路的阴影下,巨子生物能否顺利上市,能否夺得“胶原蛋白第一股”,犹未可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王玉凤 实习生陈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