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学科建设(从半成品到)
推荐语随着王辰院士提出的「三驾马车」战略的逐渐清晰,稳步落实,「PCCM科规范化建设」这几个字越来越多地被呼吸人听到、感悟和关联几年来,这项引领呼吸学科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大工程,被人们评价为极具前瞻性的「宏图韬略」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和设计,到逐渐实现成为呼吸学科科室发展同质化的新格局、硬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制定者、行业管理者、院长、科主任、医生、护士、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曾有过质疑,有过犹豫,有过顿悟,有过欣喜……无论身在其中、扮演哪种角色,他们都目睹和深切感受了「PCCM科规范化建设」给自己和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呼吸学科建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呼吸学科建设
推荐语
随着王辰院士提出的「三驾马车」战略的逐渐清晰,稳步落实,「PCCM科规范化建设」这几个字越来越多地被呼吸人听到、感悟和关联。几年来,这项引领呼吸学科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大工程,被人们评价为极具前瞻性的「宏图韬略」。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和设计,到逐渐实现成为呼吸学科科室发展同质化的新格局、硬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制定者、行业管理者、院长、科主任、医生、护士、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曾有过质疑,有过犹豫,有过顿悟,有过欣喜……无论身在其中、扮演哪种角色,他们都目睹和深切感受了「PCCM科规范化建设」给自己和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PCCM科规建项目自2018年6月1日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认定1861家,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实地认定共1334家(二级医院475家、三级医院859家),培育单位404家。2021年的认定也在有序开展,目前为止,2021年有280家医院报名,其中59家医院已认定(未公布认定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呼吸界》记者对10余位参与者进行了深度专访。自4月19日起,《呼吸界》推出了系列报道《规建与我》(共10期),和大家一起感受中国呼吸前行的脚步和脉搏。
采访金句:亲眼目睹这20年变化,我这一生与PCCM科规建已经脱离不了……看到他们从「半成品」到「精品」,这就是呼吸学科的未来,我乐意为他们铺路!内蒙古开展PCCM科规建工作的这3年,对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孙德俊教授来说实际上并不算异常艰难。按他自己的话讲,可能他在当地还算是「有一些威望」,而他又恰好是说话做事都比较「狠」的人……然而就在我们想当然地以为接下来他要讲的是全面系统的工作进程时,他却话锋一转,聊起了自己20年前的难忘故事。听他讲完,我们才慢慢明白,眼前这个已是花甲之年的院长为什么整天像「打了鸡血般」斗志昂扬,为什么为了推PCCM科规建频频下基层,他一个点一个点地挨个走,一走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为年轻一代的PCCM学员「铺路」,打通一个个渠道,尽量让规建的成果能延伸到更基层,或许这样能让偏远的百姓更快得到有效的治疗,以填补自己年轻时心中对离开的那些「老朋友」的遗憾……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谈起PCCM科规建在最初还只是一个想法和雏形时的感受,以及这20年来所观察到的学科的整体变化,孙院长说这个项目可能远远不是靠近3年来推动和实施的,在他眼里,他见证的是一个跨越20年的工程。
一到冬天他就来住院,接触多了就成了好朋友……眼睁睁看着他一年比一年重,最终去世,当时觉得这工作干起来很没意思
提及PCCM科规建,我脑海里出现的并非仅仅是这几年的场景——
从呼吸学科开始更名,一直到现在整个体系的完备,我一直在感受它的变化,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呈一体化推进。记得2000年初,当时王辰院士还在朝阳医院工作,我在包头工作,我们就在一起谈论过给呼吸内科更名的事。我们的年龄相仿,王辰院士比我年轻,那时我就感觉他有远大抱负要做成这件事,出发点是基于当时全国呼吸医生整体能力和水平需要提升。而我正因为有一些难忘的经历,觉得像内蒙这样的地区呼吸学科能力更需要提升……
在我印象里,PCCM科规建又何止是近3年才启动的?早在2000年,王辰院士就曾多次在学术会议和主流杂志上呼吁:「呼吸内科医师应对我国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承担重要责任」,2004年王辰院士又在知名呼吸领域杂志发表访谈:现代呼吸病学应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他多次提出呼吸科医生如果没有重症的理论和技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呼吸科医生……此后每年,他都会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推动这件事。我们当时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更名的困难。一开始阻力特别大,原本它叫呼吸内科,院里有重症,现在要成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相当于原来的呼吸内科要整个扩充,要有RICU或MICU……但我却偏偏对这件事期望指数非常高,我认为呼吸人的一个特别难得的历史机遇来了!
举个简单例子:过去特别是在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一到天凉时,来旗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看病的,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比例全是呼吸系统疾病。我还是年轻医生的时候,从学校毕业来到医院,可以根据医院的情况选择到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甚至也可以做外科医生。我们做呼吸医生时就是年长的老师帮带,相当于所谓的住院总医师。经验只能跟老师学,没有规范。我们在医学院受的大部分是理论教育,实操时间少之又少,完全是灌输性地读书。那时我们并不像现在这样已形成共识,比如慢阻肺患者每住一次院或者一次急性加重,对肺功能就是一次毁损和重大打击,一年如果住一两次、两三次,存活期一定会变短。说句沮丧话,当时看着病人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疗,我的心里很难受,感到这工作干起来真没劲,没意思。
记得当时我正在做住院医师,有一个姓阎的老人,他家孩子特别多,个个都很孝顺他。这个老人一到冬天就来住院,我与他们全家人渐渐熟悉。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你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就成了好朋友……我看着这个老人一开始是一年住一次院,后来变成一年住两次。我只能给予病人吸氧、化痰、止喘和利尿消肿,老人稍微缓解缓解就出院。那个年代根本不像现在有规范的管理,在稳定期时就能尽量减少再次发作的机会,降低风险。我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老朋友」一年比一年重,最终去世。即便把手里能用上的办法都用光了也徒劳无功,感觉特别无助。
还有一个哮喘病人,刚刚30多岁的年轻妇女,她每次哮喘急性发作来医院,我们都用静脉激素,量稍微大一点她很快就缓解了。可有一次她急性发作没有及时赶来,等被送来时已经失去最后机会。看着她气道持续痉挛,我们用尽各种手段都没有任何效果。她浑身皮肤全都变紫了,就这样离开人世……现在听起来好像很惊讶,这就是那个年代,得了哮喘、慢阻肺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我带着专家组用了两个月时间,内蒙12个盟市每个都亲自去,就是「突然袭击」……上午调研下午开会,让大家立「军令状」
回忆起推动呼吸内科更名这件事,我还记得有个小插曲——
2000年初我去美国学习,到那一看,美国根本没有呼吸科,人家就叫PCCM。我当时也在一家医院做院长,回来后王辰院士对我说,要不你先更名?经过充分的准备,2001年我们设立了RICU,2004年率先在内蒙古地区成立了MICU,在国内率先将呼吸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6年,成立了内蒙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研究所。2012年,我们被评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而他们现在的重症也发展得不错,MICU与现在的理念更是无缝对接。讲这个小插曲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时我们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王辰院士要想在全国推动做这件事,纯粹靠的就是满腔热血和情怀。后来,王辰院士开始在全国推动PCCM更名这件事,进而推动PCCM科规建。经过这些年,我的最大感受是地方行政部门非常重要。行政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到PCCM的重要性,它能够解决老百姓很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命脉所在」。
我曾思考过内蒙古的情况:呼吸疾病诊治能力差,内蒙的旗、县医院一些地方没有「肺功能」。这些地方百姓抽烟多,加之地区气候寒冷,烧麦杆、烧草、牛粪等生物燃料也会导致人罹患呼吸疾病。如何动员别的医院院长接受这个事?仅呼吸科主任有热情,院长不让做,怎么办?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在内蒙工作时间长,那里很多人都认识我。通过一些医院的呼吸科主任我了解到一些情况,比如去一个盟市,这家医院的推动有问题,他们主任就会把原因告诉我,说院长不支持、院长不给房子、院长不给建MICU……主任们给我反馈来的信息是「每次你来的时候,院长什么都会答应,到落实起来就变成了『两张皮』。」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去年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下来后,就从7月1日开始,我用了2个月时间带内蒙专家组,对内蒙的12个盟市40多家医疗机构挨家实地看,每一个盟市我都亲自去,去之前不打招呼。当地呼吸科主任问我说,「你来为什么不打招呼啊?」我说为什么要提前打招呼?打招呼了还能听到、能解决你说的那些辛酸事吗?实地看过后,第二次去之前我就会提前打听好,除了当地主管卫生的副市长,还必须市长或者书记在,卫健委主任更得在。我就给他们医院科主任打电话说,我现在要过去,文件已经发过去了,你看看现在你们领导都在不在?院长们在,我们去医院就好调研。
通常我是上午调研,下午开会。开会时间很短,只说问题,再与地方进行视频培训会,比如在某市,从市到旗县级再到卫生院,每一层级视频全都接通,开会就做 PCCM科规范化建设培训,会上把「军令状」现场立给他们。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和卫健委也清楚其重要性,当即拍板。12个盟市我整整走了2个月,每次走一个地方都尽量邀请卫健委领导……他们都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坐在主席台上,你说这事还能推不动吗?
在内蒙,盟与地市是级别等同,有一次我去一家盟医院发现那里没有「肺功能」,而那里的医生还是当地的专家、名医,我问他们慢阻肺怎么看?哮喘怎么看?他们就说拿听诊器看。我就会告诉他们,你这地方需要建肺功能室。他会说,谁给我买呢?没有钱。这时候我就和当地领导沟通,告诉他们,买一个基层用的一般肺功能仪大概10万元,气管镜以及一些功能室的建立你们都应该支持。一旦政府投入了,我再请专家帮他们培训……我这个人做事很执着,一家一家跑下来,哪怕推动了一家盟医院开始行动,就不怕别的盟医院做不起来。这2个月跑下来的确累,但是我有一种欢快感。因为推动后和最初实地调研的时候比,变化太大了。
排名从倒数到正数、受训人数从100人到5000多人……我的成就感就是给他们铺好路,让他们走得更顺畅
这三年,全国上上下下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大家对呼吸领域做PCCM科规建可谓人人知晓,人人执行——
现在有个非常好的机遇就是国家以10亿国债资金为这个项目给基层配备肺功能设备,有了机器设备,再做培训,做质控,我认为这是给PCCM科规建插上了翅膀。我用两组数据来形容场面的火热:内蒙在线培训启动较晚,大约2月下旬启动,刚开始我们在线培训人员只有一百零几个,短短1个月后,从全国通报的数据显示,我们已从最初倒数第几名到了正数几名,人数变成了5000多人。
你问我为什么现在一把年纪了还有这么大的劲头天天为这事奔忙?看看与我们一直都在一起的呼吸领军人物王辰院士,他能对任何一件小事都无比认真。正是有这样的人在前面领跑,才能激励我们「众人划桨开大船」。我印象中有件事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当时全国定了79家PCCM专培基地,把我派去某地区的两家医院检查。我们先要实地看材料,再进行现场考试,最后给他们评分评级。在去之前,我心里对那两家医院感觉很不错,因为都很有名,可第二天看完之后我感触颇深,第一念头就是「这么有名的两家大型医院PCCM科规建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投入问题,重视问题,重症监护问题……想在全国推行PCCM科规建何等艰难?于是我把目前PCCM科规建存在的问题编成信息发给王辰院士,没想到他非常迅速地就给我回复了。他的工作很忙,但能这么迅速地回复,说明他对凡是涉及PCCM科规建的事有多认真。我可能终身都跟规建这件事脱离不了干系,也一直会这么奔忙下去。
这些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凡是医院把PCCM科规建认真做的,呼吸人的受尊重感和自豪感比原来强了很多——
现在无论哪个科,只要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不是找ICU,而是我们PCCM科的RICU和MICU。因为呼吸人做重症做机械通气最懂呼吸、解剖、生理、病理,他们做呼吸治疗是行家里手。因此现在我们医院只要有重病人抢救,呼吸学科的人就上,话语权与原来有天壤之别。
呼吸人的水平提升也体现在病人的信任度上。在内蒙,现在各家医院的呼吸病人明显增加,以前他们可能出现呼吸系统的问题会去私立门诊,现在尽管也有,但他们会感受到,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越来越值得信任,病人对我们的依从性强了。原来我们基层转上来特别重的病人,谁也说不上来他有什么问题,现在有肺功能检测,在基层就很清楚,病人如果是稳定期变成急性加重,轻易不会像之前那样转上来。还有这几年建呼吸专科医联体,现在的医联体就有200多家,对这些稳定期病人的管理比之前规范了许多。
说实话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呼吸医生,这些医生有了过去我们那一代呼吸人想都不敢想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我们那时多数靠自学成才,靠进修、查资料。现在年轻的PCCM学员们非常聪颖,进步神速。比如:最开始领他们专培生来学习文献时,我看到他们的每一篇英文文献上几乎都密密麻麻标的中文,但很快就有了变化,到后来我很少见到有标中文的;孩子们的科研能力更不一样,这对于带教老师来说是压力。像我们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师的水平都不错,但时常感到压力大,因为如果你带学生,自己不是特别精通,那你的课肯定讲不好,实际操作不行,别人马上就会讲出去。所以我们不止请呼吸学科的老师,还请其他学科的老师讲课,挑最好的老师给PCCM学员培训。他们专培3年,相当于我们当时学10年甚至更长……
我很高兴看到年轻人现在能接受这样的「精品教育」。我们这一代呼吸人慢慢老了,他们慢慢都起来了,这就是未来。我的成就感是给他们铺好路,让他们走得更顺畅一些,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我深感呼吸学科的文化氛围好,呼吸人整个大家庭特别和睦,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我们一定会看到领军人物把「接力棒」传下去。
专家介绍
孙德俊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卫健委慢阻肺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慢阻肺学组副组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政策工作委员会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中国戒烟联盟副主席、内蒙古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等。中华结核与呼吸病学杂志第5、6、7、8届编委,2004-200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本文完
采写/视频编辑:冬雪凝
视频拍摄:刘迪
视频制作:刘旋
今日头条排版:刘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