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

国庆假期结束后周末调休上班,出现了休七天上七天的现象,众多打工人纷纷发出了“如果假期你觉得七天很短,那么上班你就会觉得七天有多长”的感慨。

打工人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的自称,“打工”一词最早出现于香港,是指受雇于人,从事受薪的工作。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2)

2020年9月份,网友“抽象带篮子”的视频中提出:“早安,打工人!”,引来了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随即也在网上蹿红,成为上班族的自我调侃。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3)

在古代,文武大臣作为最勤勤恳恳的打工人,为皇帝尽心尽力。那么与现代打工人相比,唐代打工人的待遇又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4)

骑马 VS 地铁

在唐代,大臣们上下班一般是以作为交通工具,这个现象和当时的尚武文化和马匹的养殖是离不开关系的。

唐人的尚武文化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李氏家族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身为游牧民族的后裔,自然继承了尚武的传统,加上唐朝频繁的军事活动,哪怕是文人都有一颗“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的戎马之心。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5)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初期,李世民便在陇右设立官营马场使得马匹数量迅速扩大,《唐会要》记载:“至麟德中。四十年至七十万六千匹”,马逐渐成为官僚阶级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大臣们骑马从住处出发,到宫城固定地点下马,步行到朝会地点,一到上朝时间,主干道便车马载道,“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而现代打工人由于通勤时间长的问题,大多是依靠公共交通出行。每到早上八九点,地铁站总是人满为患,如广州最繁忙的体育西站,日均超过61.71万次乘坐,每到上下班时间整个站台挤得水泄不通,一眼望去全是人人人人人人人。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6)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7)

夙夜忧叹 VS 996

唐代“打工人”上班时间特别早,尤其是常参官(常朝参与官员),他们需要经常上早朝。唐代朝会主要有三种形式:元日(正月初一)和冬至的大朝会、朔望朝会(初一、十五)和常朝(每日或隔日举行)。

一般凌晨五点,就会有鼓声响起,官员们便起床更衣,准备上朝。朝会时间较长,从六点持续到九点,如果商议的事情较多,退朝时间也会延迟,“比及退朝已是辰巳(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8)

官员下午三至四点左右就可“散值”,但为了应对皇帝随时的行政任务,形成了“夜值制度”,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负责人轮番值夜班,各省有一本“直令(值勤日志)”,由直令史当日交给值夜班的人,次日再回收。

现代打工人上班时间较晚,早上八点到九点通常为大多数人上班的时间,但随着商业环境的内卷,出现了996的现象,即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状况。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9)

这一现象的重灾区集中在互联网行业,如腾讯、阿里等企业更是加班成风,对现在的打工人来说,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可能算是一种奢侈的幸福了。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0)

休沐VS放假

打工人的放假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日常休假,一种是节庆放假

唐代的日常假期为十天放一次假,“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每月休假三天。每逢节庆会放假,如春节放假7天,寒食清明放假4天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载于史籍的民俗节假有27个之多,每年节假日共有47天。除此之外还有老子、佛祖的诞辰放假1天,皇帝诞辰放假3天。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1)

此外,唐代还有极具人性化的放假制度。探望远方父母的定省假、儿女及亲戚的婚假、亲戚去世的假期、五月农忙的田假、准备冬装的授衣假等。

现代中国按《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有7类,法定节假日放假11天(不含调休及周末),每年假期总数约为115天或116天(包含周六周日)。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2)

节庆放假全国统一规定,春节、国庆、中秋等都是常见的假期,但仍有部分企业在法定节假日仍然上班。

但在现实生活中打工人的日常休假分几种:双休、单休、大小周(一周双休一周单休)……体验过单休和大小周的上班族常常叫苦不迭。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3)

进士、明经 VS 985、211

唐代入仕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科举入仕,二是制举入仕,三是边功入仕。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科举,科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不同科举科目出来的人才,待遇也有所差异。明法、明字、明算在职业发展上就不如明经、进士更为宽广,明经又不如进士更受皇帝上司的喜爱。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4)

唐朝考上进士科的“高材生”有我们熟知的王维、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等等,看来在古代也有“学历歧视”

现在的求职市场上将应届生的简历按照学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985、211类大学生是最为吃香的,其次双一流学校的学生也在逐渐崛起,普通一本学校出身的毕业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二本、三本类学生在招聘时可能遇到很多歧视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5)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6)

官方宴会 VS 公司团建

唐朝皇帝经常举办大型宴会,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单单唐太宗时期举行的大型宴会至少有40次。一般宴会上出现的官员往往是皇帝比较看重的臣子,因此被称做“赐宴”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7)

宴会上各级官员根据官品和资历依次入座,出席者不仅可以品尝美食佳肴,还可以欣赏仙乐歌舞。在当时官员眼中,参与“赐宴”不仅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更是难得的娱乐享受

除开中央,州郡一级的行政机构也会定期举行官方宴会。行政长官和下属们欢聚一堂,吃喝玩乐,“酒行乐作”,宴会费用由官费支出。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8)

在唐代,宴会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受到官员的欢迎,行酒令、投壶、抛球戏、乐舞、百戏……众多活动层出不穷。

在近些年,企业刮起了团建活动的风气,最初是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让员工更好、更有激情地投入工作,现在逐渐成为员工讨厌的一种方式,甚至出现团建后员工纷纷离职的情况。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19)

这是因为,很多公司背离了初衷,在团建过程中掺杂了太多东西,如出现老板讲话、员工培训、占用休假时间、行程安排不合理、强制参与等情况。当以娱乐为主的休闲活动掺杂了工作,自然会遭到打工人的反对。


“打工人”流行的背后是年轻人对生活重担的调侃,将工作压力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一种更诙谐的方式来面对职场生活。

这个词击中了人们当下最真实的心理需求,体现出众多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困境,将曾经的幻想转化为更具实践性的期望,并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表达

国外青旅混住(唐代打工人的日常)(20)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加油,打工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