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率领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方进军,远征高句丽,然而这一次远征却以失败告终,隋军损失惨重。隋炀帝怒不可遏,他接连发动第二次、第三次东征,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隋军在前线的战败,加上国内矛盾的激化,导致隋炀帝被叛将缢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1)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远征高句丽的失败绝对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唐太宗李世民对隋朝的灭亡有感而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唐太宗也掀起数次东征,远征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期才结束。那么我们不禁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隋唐与高句丽这个边陲小国死磕到底呢?

高句丽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它本是东北边境上的一个小族,在西汉时曾臣服于西汉。高句丽民族属于半农耕半游牧民族,他们学习西汉的生产技术,同时保留了自己好战的特性。王莽建立新朝以后,高句丽不服,纷纷出关为寇,直到刘秀重新建立东汉以后才重新依附于汉朝。不过高句丽名义上虽然是汉朝的一部分,但他们经过发展愈发强大以后,却不断侵扰东汉的边境。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2)

三国时期,中原王朝内乱,高句丽以为可以趁火打劫,他们主动与曹魏一起攻克辽东郡以后,突然倒戈攻击曹魏。然而此时的高句丽却不是曹魏的对手,他们被曹魏击溃,就连高句丽王都仓皇出逃。曹魏以为高句丽经此一役会彻底灭亡,于是撤军,但他们没有想到高句丽很快就重新回来,修复都城,并继续侵扰辽东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王朝彻底陷入内乱,无暇他顾,高句丽趁机强取豪夺,四处征战,最终占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就连部分辽东地区也是他们的占领地。

隋朝建立以后,高句丽攻击辽西地区。隋文帝发兵远征高句丽,攻克众多城池,但最后因粮草不济加上水土不服被迫撤军。高句丽向隋文帝示好,隋文帝于是没有再征讨高句丽。然而到隋炀帝时期,高句丽再次侵扰隋朝边境,且不遵籓礼,隋炀帝于是调集全国军队,远征高句丽。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3)

隋炀帝第一次东征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高句丽认识到隋朝的强大,他已经准备好高句丽投降,为此他还专门携带了受降使团。然而这一战隋炀帝指挥不力,隋军一败涂地,《资治通鉴》记载:初,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

当隋炀帝第二次以及第三次远征高句丽时,他的目的恐怕是灭亡高句丽,一是洗刷他的耻辱,二是他已经感受到高句丽的威胁。俗话说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鼾睡,高句丽的崛起势必会对隋朝的统治产生威胁,因此隋炀帝不顾国内情况,强行组织东征。然而隋炀帝的急躁最终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隋朝三次东征皆以失败告终,帝国也在战争的失败下分崩离析,走向灭亡。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4)

唐太宗李世民是看着隋朝的灭亡成长起来的,他在继位以后也常常告诉众人要以隋朝的灭亡引以为戒,切勿重蹈覆辙。隋朝的许多错误唐太宗都坚决避免,不过有一项国策他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远征高句丽。唐朝东征的次数比隋朝还要多,时间长达数十年,跨越两代人,期间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唐朝站在隋朝的尸体上也要与高句丽死磕呢?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高句丽对于唐朝的威胁。在隋朝灭亡以后,高句丽愈发坚定与中原王朝对抗的决心,他们名义上臣服于唐朝,实际上却经常寇边,侵扰辽东地区,阻止新罗和百济的使臣出使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雄主,他想建立的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因而他不允许有高句丽这样的威胁存在。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5)

除此以外,唐朝在东征以前,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唐太宗励精图治,在贞观三年将强大的东突厥灭亡,大可汗沦为唐朝的俘虏。东突厥灭亡以后,西域诸国纷纷投靠唐朝,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当西部的突厥人平定以后,李世民自然要腾出手来,将高句丽这个威胁铲除。

当然,唐太宗与唐高宗和高句丽死磕到底,还因为他们有底气。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自然不可能再去重蹈覆辙,于是他在继位以后没有立刻对高句丽发兵,而是在外交上威震高句丽,同时发展国力。李世民选贤任能,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与民休养生息,使唐朝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开创贞观之治。国力富强以后,唐太宗与唐高宗自然就有了远征的底气。唐太宗在发现征伐高句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以后,立刻转变战略,不断以偏师袭扰。唐朝耗的起,高句丽却耗不起。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6)

当然,唐朝远征高句丽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外交与民心。高句丽联合百济想要阻止新罗向唐朝朝贡,同时灭亡新罗。在当时百济、高句丽、新罗名义上都是唐朝的属国,因此他们的事情其实算是唐朝的“家事”,更何况新罗数次向唐朝求援。因此唐朝出兵高句丽,还可以实现震慑敌国,增强属国信心的外交作用。

而且,唐朝是对隋朝的传承,两个国家都是中原王朝。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许多军民沦为俘虏,在高句丽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唐朝使节出使高句丽时曾看到众多汉人,《资治通鉴》载:“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唐朝远征高句丽,亦可以解救隋人,得到民心,而这正是李世民最需要的东西。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7)

更何况,高句丽地区在唐以前曾隶属过中国,黄门侍郎裴矩就曾上书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隋书》)所以,隋唐两朝都与高句丽死磕到底,既有现实需要,也有历史原因。

参考资料: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隋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