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明志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平常很忙,长时间在外打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淡泊明志明志致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淡泊明志明志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明志致远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平常很忙,长时间在外打仗。

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亲自教育和陪伴孩子。

于是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他就想为自己的孩子,写下一些什么。

这即是一种教诲,也是他54年走过来的人生感悟。

这篇“诫子书”,其实最有名的就是开篇这两句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的做法,是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简朴来培养德行。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够知道,想要的是什么。

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够实现远大的理想。

这两句话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珍贵写照。

在他事之如父的叔叔,“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失去了强大的依靠。那年他17岁,就要开始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他带着姐姐和弟弟,搬到了“襄阳”城外的那个叫“隆中”的小山村。

一个士族家庭出来的青年人,被迫开始考虑,柴米油盐的琐碎事。

一边种地养活家人,一边读书充实自己。这一蛰伏就是十年。

有人说诸葛亮是个凤凰男,因为他娶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一跃成名,成了荆州名士的乘龙快婿。

此时他也被荆州几大名士,像“庞德公,司马微”,等这些人所看好,和力捧。他们甚至称他为“卧龙”。

以他当时的 ,身份才华,讨一个官做,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还在等,始终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在等。等一个能尽其才的明主。

当时他二十多岁,正是职业生涯的黄金上升期。一直是以种力量在支撑。

也许,54岁的诸葛亮,回望他蛰伏于隆中的那十年,那个指引他按住内心,静待天时的,也许是那十二个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其实做到这十二个字,并不容易,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杂念,会有贪欲。

尤其对于一个,这样有才华的人,外界的追捧,浮华的喧嚣。这些条件确实是太诱人。

而他真的是清心寡欲下来,在千军万马的念头中,依然保持清新和笃定。诸葛亮的人生,显然做到了。

他等来了刘备,但这不是终点,仅仅是开始。他说:“位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此时面对理想,他要舍去的也有很多,比如财富,三国志里记载:《益州即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金,银千金,钱五千万,锦千匹》《三国志,张飞传》

后来经过专家换算,这相当于,一个人7000多万元。

通常权利和财富,历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很多野心家而言,揽大权取以民财,是在正常不过的逻辑。

而诸葛亮在财富面前,做的非常克制,他拿这些钱《开府治事,国家建设》。而且他一生廉洁,妻妾都没有多余的衣服。

他后来给后主刘禅,申报财产的时候,说自己家里的田地,已经够子孙可以温饱。他没有另外购置其它的私人物品。

“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养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埋葬诸葛亮的“勉县武侯墓”专家说:那的的确确是一个薄葬墓。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实想想,一个人,怎么可能对财富没有渴望,可是诸葛亮说:“俭以养德”。

他并不是故意节俭,显得自己很高尚的样子,事实上,他和家人还是够吃够穿的,他要克制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人性里的贪欲。因为他的一生,是为兴复汉室而来。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出自《诫子书》。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哲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