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m3模型(乘龙推出的第二款卡车模型)
东风柳汽的乘龙M7,是东风柳汽旗下的第一款平地板驾驶室重卡车型。在东风商用车入主柳汽、并在与沃尔沃重卡合作之后,柳汽获得了来自法国雷诺重卡的普雷米姆重卡驾驶室技术。通过这套技术柳汽设计并生产了新款的霸龙507重卡车型,且大获好评。
在后来东风柳汽决定继续升级这套驾驶室技术,通过抬高驾驶室地板的方式,设计出了霸龙M7重卡产品,定位于相对更高级的市场细分区间,与仅对驾驶室进行细节提升的霸龙M5一起,让东风柳汽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不过这一款平地板驾驶时的霸龙M7重卡生产周期并不长,并且又重新改名为乘龙M7.,更多的原因在于,东风柳汽计划是想将M7作为市场试验车型,来测试市场对于准平地板重卡的反应如何,当然也如东风柳汽所愿,M7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逐渐转为出口车型并退位给它的接班人——乘龙H7。
乘龙M7的模型相比于实车而言,生产和销售的时间要长不少。受制于当时东风柳汽对中国各省的产品销售布局,乘龙M7并没有得到许多模型收藏者的关注,因此无论是价格还是销售数量都并不高。不过在2019年之后乘龙M7的价格突然猛涨,价格相比于18年甚至已经有50%的幅度增长,很明显就是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在从中作梗。
说到乘龙M7模型,更有意思的是,有某个不懂得收藏模型的所谓笔者,在粗放滥摆自己的乘龙M7模型、使得这台模型多处受损产生瑕疵之后,居然还敢将模型拍照发文。不懂得保护模型,还以“作者”自居,是要让全世界看你不懂模型瞎做文章的笑话吗?长者也有讲过,宣传上报道上有偏差要负责任,保护模型和写文章一样,行为不要看起来太年轻幼稚,言语不要听起来太简陋愚钝。
外观作为在霸龙507重卡基础上升级的车型,乘龙M7实际上并没有在外观上动刀过多。毕竟作为一款带试验性质的产品,外观做大修改不符合目的,也会使成本增加。因此可以看到整台乘龙M7的驾驶室,除了抬高驾驶室之后必须的结构修改,其余部分并没有进行过多调整。
不过抬高之后,驾驶室的气势增加了不少,压迫感比507和M5更强。而实际上,乘龙M7的驾驶室总高度,甚至还要比乘龙H7略高一点点,这点无论是实车还是模型都能体现。
驾驶室顶部的结构,与乘龙的多款使用雷诺普雷米姆驾驶室技术的车型几乎一致。都是类似的加强筋突起结构。毕竟车顶部分需要注重防水密封等方面的问题,其次是风阻、成本问题,而美观是几乎不需要考虑的。车顶导流板的结构较小,毕竟实车驾驶室总高接近3米9,原厂导流罩不能做太高,否则会超出法规要求的上限。
车顶的示廓灯结构,使用了透明的塑料粒进行灯粒的表达,效果很好,很有真实感觉。
前遮阳罩,还是保留了原来的霸龙507就在使用的设计。这款导流罩上面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保留了当年乘龙使用的三菱扶桑驾驶室上的·示速灯设计。然而实际上日本当地已经早已经取消了示速灯的法规要求,不少现款日系卡车都取消了示速灯的设计,而国内的多款曾经使用过日系驾驶室技术的卡车还依然保留着这个设计,不过更多也只是作为一个示意灯的设计。乘龙M7的这款遮阳罩,直到最新的乘龙H7自卸车还依然在使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考虑会更大可能。
欧洲重卡普遍不安装三副雨刮,因此乘龙M7也没有保留曾经的乘龙重卡的日系风格三雨刮设计。不过这幅双雨刮看起来覆盖的范围不足于提供非常好的视野。同时模型也没有将前登车扶手的设计做出来。
前面罩的设计依然有熟悉的感觉。实际上这款前面罩设计也就只是在霸龙507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且将部分结构更新,增加了多一条横幅中网,并将下方两条横幅中网的连接设计去除。毕竟驾驶室增高了之后,如果前面罩还保留两条横幅的设计,很可能会使得前面罩过长,形状奇怪。
模型的前面罩上移印了“东风柳汽”和“乘龙M7”的标志,看起来质量和效果也不错。中网标志硕大,在前面罩上面非常醒目。
驾驶室转角位置还布置了两处空气动力结构,上方的是一个进气口,下方则是国内卡车惯用的侧扰流槽。不过模型上这两个结构都没有将细节做到很好,上方的结构没有镂空,下方的扰流槽结构也稍有毛躁。
前保险杠的结构和霸龙507和乘龙M5基本保持一致,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化的增加零件通用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后续的维护成本。不过M7采用了车身同色的前保险杠设计,与霸龙507和低配的乘龙M5不同。雾灯和辅助远光灯是独立的设计,方便进行维护更换。前保险杠上的铆钉结构,也使用了描黑的设计,使得铆钉的结构能够更好的还原和表达。前保险杠的进气口使用了镂空网装饰的设计。
前面罩整体都采用了镂空网装饰的结构,能够很清楚的看到驾驶室前部的结构和部分的发动机散热器结构,效果很好,不过镂空网的固定做得一般,前面罩开口的边缘也有不少金属毛刺,这些都属于细节上的做工问题。
掀起前面罩,驾驶室前部的结构并没有很好地还原,只是将部分结构通过与驾驶室一体成型的方式塑造出来。不过这些被塑造出来的结构,还是有进行一定的分色,看起来效果还算可以。
后视镜并没有采用整体式后视镜罩设计,而是使用了相对简单的分体镜设计。在模型上这样的设计不见得有好处,因为镜柱基本上都是使用塑料材质的,镜柱有可能出现损坏。上文说到的那个损坏M7模型还要给模型写文章的笔者,就是损坏整台模型的后视镜。写文章出来,或许是想让大家见识此笔者它的不懂装懂、不会爱惜收藏吧。
驾驶室侧面,由于上文车型推出时间与定位的原因,侧面的结构相比于霸龙507和乘龙M5并没有作出很大的修改,只是为了应对这个抬高的驾驶室而增加了轮眉的厚度,以及增加了一层登车踏板。倒是这个轮眉的处理并不算好看,挤压了最上层登车踏板的空间,外观上看起来也较为肿大。不过大轮眉的情况在乘龙H7上面已经改成占据空间很小的一块,这是好的修改。
轮眉上的侧转向示意灯使用了橙色半透明塑料,产生的效果比只用橙色油漆涂抹一下好太多。轮眉上也有一些结构美化的设计,使得这块肿大的轮眉不显得那么难看。
登车踏板的间隙相对较小,长度也不足,显得有点憋屈,也使得被抬高的驾驶室需要再增加一层才能够顺利登上驾驶室。
车门开关拉手采用了竖式设计,但受限于车门的结构影响,离地高度也很高。模型上的拉手并没有做完全镂空设计,无法使用开门撬棒打开车门。
驾驶室背后则是则是这套驾驶室特别的地方,乘龙称之为“龙骨驾驶室”,这样的结构能使驾驶室刚性增加,但也限制了驾驶室卧铺宽度的增加,因此乘龙的重卡驾驶室,卧铺宽度一直不是其强项。
模型的导流罩结构很短,,实车上来看可能做不到多少导流的效果,甚至这样宽度的导流罩都可以安装在单车重卡上了。
空滤管道较为单薄,没有乘龙H7模型那么厚实且充满细节。
靠驾驶员侧的驾驶室背后,还有一个登车小扶手,做工细节都尚可。小细节能体现主机厂和代工厂对于模型生产的要求。
内饰
打开车门,车门内饰衬板的细节做得还不错。拉手和储物格的细节都有体现并且适当上色。不过车窗按钮这些实际上也还可以做好分色。
内饰的情况也尚可。仪表盘有将细节做出来,空调出风口边缘的装饰还有中控的结构都有还原,但美中不足的是方向盘细节差了一点,而且没有将标志做在方向盘上。
卧铺区域就显得较为朴素,没有分色,结构也没有多少体现。
副驾驶区域能看到地板做出了防滑结构,不过车门合页的结构没有隐藏好,较为粗糙。
驾驶室顶部的天窗结构有一定的还原,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副驾驶角度看过去还能看到驾驶室地板中间的发动机拱包,凸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高度,但也能保证司乘人员在驾驶室内有一定自由度的活动空间。
底盘
发动机虽然整体几乎一抹黑,但是发动机盖上面标注有康明斯的英文,那就是很明确的表示了这台模型所参照的实车,实际上是使用了哪一款发动机了——东风康明斯实际上提供给乘龙M选配的发动机有多个马力段,从380至460都有。但更经典的乘龙M7配置,则应该是选配潍柴和玉柴发动机。
发动机的细节并不精细,缺了不少应有的管路元素。
龙门架的细节还是不错的,虽然照明灯没有使用透明塑料表达,但龙门架上面的管路,以及龙门架结构本体的强度都令人满意。最特别的是模型的驾驶室卡扣还将驾驶室后支撑气囊的结构还原,虽然只是塑料结构装饰,但是效果也很不错了。
变速箱如无意外应该是法士特的12挡变速箱了。模型上将变速箱结构涂成银色,明显就是为了表达变速箱铝壳的元素。
底盘两侧,左侧是尿素管、尾气处理系统和电池盒、储气罐集成结构。不过尿素管这么靠近高温的尾气处理系统,实车上来看极有可能导致尿素出现变质,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布置方式。
另一侧就仅有一个油箱,油箱前方的区域空荡荡,并没有利用好。
乘龙的几乎所有牵引车模型都是将备胎放置在大梁中间,但这样的布置会对模型在牵引半挂车模型的时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干涉。
挡泥板采用塑料材质,但质感比乘龙M7之后的每一款乘龙模型都更好。挡泥板末端的“东风柳汽”标志也更大更清晰。尾灯结构也更大,更贴合实车的比例。
后桥将钢板弹簧的结构仿造了出来,与大梁的连接杆则只是I型推杆,旧款的产品,对于某些关键细节的控制,还是有点差距。
传动轴的粗细也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相比于实车的比例缩水不少。但前后的万向节结构还原尚可。
前后桥按道理也是东风自己的产品了。前桥的轴头细节还可以看到一些螺丝的分布,模型参照的实车应该是使用的全车盘式刹车系统。
外包装
外包装的印刷也有点简单,除了正面的彩体印刷,其余部分都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左右两侧仅有乘龙汽车的标识,上方也仅有东风柳汽的单位信息。模型的比例也没有写明。
后记
乘龙M7模型实际上是乘龙重卡推出的第二款模型作品,相比于最初的霸龙507牵引车模型,它的质量更好,现在的价格也更便宜,也如实车的定位一样成为承上启下的一款产品,给乘龙H7模型开了一个好头。只可惜乘龙H7模型在某些部分的细节并没有乘龙M7模型做得好,这就是不应该出现的倒退了。
图/文:GK-C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