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文明乡村规划(砥砺奋进新时代)
美丽乡村•瓜州焕新颜
走进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可见通村通组道路宽阔笔直,宽敞干净的安居房整齐排列,防风林带郁郁葱葱……移民群众在这里不但学会了种植棉花、枸杞,掌握了日光温室种植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还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把“流星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国内外,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
△广至乡村民日子红红火火
△流星瓜喜获丰收,群众笑开颜
广至藏族乡成立于2008年,是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全乡接收安置九甸峡库区临潭、卓尼、岷县3县7乡23个村非自愿移民1936户、9193人。全乡下设6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有耕地2.76万亩。
△土地板结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
建乡以来,广至藏族乡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农田防风林、绿色通道等160公里,林带面积达4000多亩;投入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柏油马路实现村村通,乡、村、组三级道路实现全覆盖;渠系四通八达,实现全覆盖。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广至藏族乡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1年间,广至藏族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省水利厅移民局库区后扶、国土、扶贫、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2.5亿元左右,累计实施土地改良2.76万亩,耕地全部得到适应性改良。从种植传统大田到发展戈壁日光温室,从单一种植棉花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种植枸杞、大枣、瓜菜等特色农产品,移民群众脱贫的路子越来越宽。
△笔直的村组道路
△改良后的土地
如今的广至藏族乡,1434座日光温室在戈壁滩崛起,种植的“流星瓜”卖到了国外。日光温室棚均年收入3万元,引领戈壁农业发展。随着收入的增加,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大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户 合作社 企业”的多元种、产、销利益联结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应运而生,“三变”改革的春风吹遍移民乡村。
△鳞次相比的日光温室
广至藏族乡岷县村村民 徐贵鹏:
“依托精准扶贫、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民族发展等项目,我们改良土地、衬砌渠道、修路和搭建日光温室。现在我们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困难家庭还享受低保。”
△村民正在给育苗基地新植苗木喷水
岷县村村民陈军开着自家的微型面包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在售卖农药的同时,为群众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刚来瓜州时,什么也不会干,如今棉花、枸杞、日光温室农作物种植样样拿手。”陈军说。
广至藏族乡以产业脱贫为主要抓手,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发展设施养殖,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政策补助调引羊只,全乡牛羊饲养量达3.2万头(只)。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让移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如今,广至藏族乡年均输转劳动力3200多人次,人均可实现劳务收入2000多元。
为改善全乡人居环境,广至藏族乡以市、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为契机,对乡村垃圾随意堆放等现象进行大规模整治,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企业运行”的乡、村、组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和“户分类、站收集、乡处理”的生活垃圾一站式集中处理模式,全乡风貌改造率达94%,厕所改造率达75%。率先在全市建成首个农村环卫服务站,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垃圾一站式清运,实现了视线之内无垃圾。
△垃圾集中处理车
投资1000多万元的乡集镇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投用,乡村全部聘了专职保洁员,实行网格化全天候管理清扫。同时,发挥妇女群团组织的作用,每月开展家庭卫生评比奖励,采取用家庭环境评级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奖品的方式,激发了群众讲卫生、爱干净的内生动力。
△水冲式厕所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广至藏族乡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逐渐创造出自己的“幸福里”。随着光伏扶贫的创新实施、教育扶贫的强力推进、环境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全乡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至目前,全乡6个贫困村1380户5947人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全面脱贫目标,顺利通过市、县验收和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用足用活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库区后扶、产业发展等政策,围绕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确保与全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广至藏族乡党委书记陈磊说。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来源:酒泉日报 通讯员:魏金龙 杨德庆
总监制:沈鸿波 监制:魏金龙 编辑:朱丹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