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言联句(首尾联重复用字)

在古诗中,用重复字很常见,不过,大多都是用来加强语气,或者产生往复的音律美,通常用在同句或相对的两句中。

以“愁”字来举例,比如“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日愁来明日愁”等。

如果一首律诗,首联和尾联各含一个“愁”字,起不到这两种作用,一般都会被认为有瑕疵。

而杜甫的《对雪》是个例外,首尾联中的“愁”字,不仅不是瑕疵,反而是诗人的妙笔。

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字,体现出诗人构思的绝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这首杰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写作背景: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攻占长安,唐玄宗西逃;七月,杜甫被叛军所俘,押往长安;同年冬天,杜甫在长安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后,面对着漫天飞雪,写下了这首诗。

您看这首诗,首联和尾联各有一个“愁”字,两个字相隔太远,起不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也无法产生音律美,那么杜甫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我们要先读懂这首诗的脉络。

杜甫的五言联句(首尾联重复用字)(1)

长安古城

1、 心中有愁,却无人可诉。

首联,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新鬼,指新死去士兵的鬼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战场上哭泣的是很多新死去兵士的鬼魂,我一个人独自忧愁地吟诗。

开头两句很奇怪!

以景写情的诗,一般先写景,再写情,这样比较含蓄,也便于引出后面的感情变化;而这首诗,首联直接写出感情,颔联再来写景,诗人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回答。

我们先把诗人的感情弄清楚:诗人为何而愁?

原因是“战哭多新鬼”,唐军战败,诗人既有对死去士兵的悲痛之情,也有长安收复无望的苦闷之愁。

诗人有愁绪,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要用“独”字呢?

唐军战败,难道只有诗人感到哀愁?

这显然不可能!

因此,这个“独”字只能理解为“孤独”:诗人心中有愁,只能孤独地吟诗。

为什么会孤独?

因为诗人被困于长安,周围都是叛军,心中的哀愁又能吟唱给谁听呢?

您看,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诗人的哀愁,还写出了无人可诉的孤独苦闷之情。

既然无人可诉,诗人该如何排解哀愁呢?

诗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行文的,我们继续读颔联。

杜甫的五言联句(首尾联重复用字)(2)

乱云

2、看风景,也无法排解哀愁。

颔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这两句的意思是:乱云低垂,笼罩在薄薄的暮色中;急雪在旋风中飘舞回旋。

诗人的哀愁,无人可诉,该怎么排解呢?

他想到,看看室外美好的风景,或许能够散散心。

这就是诗人先写愁情,再写景物的目的:因为先有了愁,才能借景来散心,如果先写景再写情,这个思路就行不通了。

那么诗人能够通过看风景,来排解心中的哀愁吗?

不能!

先看“乱云低薄暮”,乱云,烘托出诗人心情杂乱;低,烘托出诗人心情沉重;薄暮,更添加了一层昏暗。

这是下雪前的景色,那么下雪后,诗人的心情会好一点么?

再看“急雪舞回风”,急雪乱舞,烘托出诗人心情急乱;回风,烘托出诗人心情纠结苦闷,无法排解。

这两句都是融情于景的写法,诗人的感情与景色互相烘托,从黄昏时的乱云低垂,一直到夜晚大雪纷飞,诗人看了很久,而心中的哀愁没有丝毫变化。

此外,“急雪舞回风”还暗示出夜晚风雪很大,天气寒冷。

也就是说,诗人心中的哀愁不仅没有得到排解,反而还增加了身体的寒冷。

那么,诗人该怎么办呢?

杜甫的五言联句(首尾联重复用字)(3)

火炉

3、也无法借酒浇愁。

颈联,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绿,代指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酒樽中没有酒,因此盛酒的瓢丢弃了;火炉还在,里面好像有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

(1)既然看风景不能排解哀愁,于是诗人又想到借酒浇愁。

可是他现在待的地方,根本没有酒,哀愁还是没法排解。

(2)既然身体寒冷,于是诗人想到用炉火来取暖。

的确有炉,但是有火吗?

看起来好像有,其实没有。

原因是这个“似”字,这个字很有意思,如果炉中真的有火,肯定是红色,怎么会用“似”字呢?

因此,炉中并没有火,但诗人觉得好像有火,为什么?

这其实是“精神胜利法”,诗人想不到其他办法来抵御寒冷了,只能靠想象中的火来取暖,与“望梅止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称为“望炉止寒”。

我们可以看到,精神胜利法,其实是诗人的无奈之举,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强行找个办法来让自己妥协,这比直接写“炉中无火”的感情更深,因为“炉中无火”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办法。

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产生了:这首诗从开始,一直在写哀愁,现在哀愁还没有得到排解,为何又突然写抵御寒冷呢?

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但是要结合尾联来理解。

杜甫的五言联句(首尾联重复用字)(4)

白雪

4、给亲友写信也不行。

尾联,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与各地亲友的音信已经阻断;只能忧愁地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诗人心中有哀愁,他想了哪些办法来排解呢?

首先,想找人诉说,却无人可诉;

其次,想通过看风景来排解,却无法排解;

然后,他又想喝酒来消愁,却无酒可饮;

只能继续想办法,他又想到给亲友写信,可是现在音信阻断,即使写了信也会落入叛军手中,这还是没有办法排解哀愁。

您看,诗人从首联的哀愁写起,一直写到尾联,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排解哀愁,因此,尾联才会继续出现“愁”字。

想尽各种办法,哀愁却一直没变,这就是诗人在首尾联都用“愁”字的原因,这是妙笔之一。

那么,哀愁是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排解呢?

不是,诗人再一次想到了“精神胜利法”。

既然写信会落入叛军手中,那我在空中写字,总该没有问题了吧?谁说在空中写的字,亲友就收不到呢?

很显然,这也是诗人的无奈之举,因为无法排解哀愁,他只能强行找个办法来让自己妥协。

那么,诗人为什么想到“精神胜利法”呢?

原因就是,他已经尝试过这种方法,既然可以靠想象来抵御寒冷,那么为何不能靠想象来传递书信,排解哀愁呢?

这就是“炉存火似红”的妙处,没有这一层铺垫,诗人就很难想到“精神胜利法”,这是妙笔之二。

您看,这首诗的脉络非常清晰:先直接写出哀愁,再逐步寻找排解方法,结尾再以“愁”呼应,以证明哀愁丝毫没有得到排解;更巧妙的是,诗人在颈联借寒冷引入了“精神胜利法”,结尾才很顺利地想到用同样的方法来排解哀愁,这样就更加凸显出了诗人的痛苦无奈之情。

这种构思既巧妙,又严谨,耐人寻味,让人叹为观止。

即使在唐朝,能够如此构思的人可能也不多。

陈子昂的《晚次乐乡县》,在构思上与这首诗有相似之处,但是缺少杜甫的“精神胜利法”,因此逊色不少。

您还读过哪首诗,在构思上与这首诗比较相近的呢?

欢迎留言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