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香榧种植技术(香榧引种栽培技术)

香榧引种栽培技术

香榧( Torreya grandis Fort. ),别名细榧(浙江)、榧树(江西)、寸金榧(安徽)等。香榧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在古籍中称皱、柀子、煔、棑、赤果、玉山果等。香榧为常绿乔木,叶线形,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长 2~4 cm ,径 1.5~2.5 cm ,熟时假种皮淡紫红色,胚乳微皱,翌年 10 月种熟。香榧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超过 1 300 年,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江、浙、皖、赣、闽、湘、鄂、蜀、黔、滇等 10 个省区均有分布,其中浙江省最多,安徽省次之。浙江省盛产于诸暨、嵊州、绍兴、东阳交界的会稽山区,全国商品香榧总产量诸暨占 1/2 以上 。

香榧为江南一绝,壳薄质脆、香酥甘醇、营养丰富、养生尚品、誉为贡品,深受人们的青睐。种子胚乳含油量 40% ,蛋白质 10% ,碳水化合物 28% ,种仁榨出的油为清黄色,有香味,是著名的高档食用油;香榧子可供药用,有止咳、润肺、消炎、驱蛔等功效;香榧树皮含单宁 3.7%~6.1% ,可提制工业用的栲胶,假种皮可提炼香榧油,含柠檬醛 1.43% 、芳樟酯1.7% ;香榧边材白色,心材黄色,具有弹性,为造船、建筑、枕木及制造高档家具的良材;香榧侧根发达,须根密集,根系再生能力很强,产生不定须根粗壮有力,又是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

食用香榧种植技术(香榧引种栽培技术)(1)

香榧引种栽培技术

1 果园选址

果园选址直接关系到果园建设的成败,香榧性喜在海拔 200~800 m 之间,温暖、湿润、日照少,典型亚热带气候特征的生态环境。夏季高温干旱抑制新梢的发育,影响翌年结果枝的生长,并导致当年果实发育迟缓;早春气温低,水分不足,不利于花原基的分化发育,从而导致花量减少; 3 月以后混合衣芽萌动,易受晚霜危害;花期若遇低温多雨,影响开花授粉; 5 — 6 月间气温突变会导致大量落花落果而欠收。香榧主要生育期的气候差异是产生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开花前花萼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中将雨水调匀,年降雨量约为 1 600 mm ,年均气温为 16 ℃ 左右,光照充足,喜温和湿润,喜微风忌大风的气候。香榧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适生pH 值为 4.5~8.3 ,并耐干旱瘠薄土地,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透气性好的微酸性到中性的砂质壤土生长良好,速生丰产 。

2 栽培种植技术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①实生苗繁育:在9月上中旬,采集充分成熟的种实,去除假种皮后,在室外用湿砂与种子层积贮藏进行催芽,当翌年3月发芽率达80%左右时,拣出分批播种,培育成实生苗;

②嫁接苗繁育:实生苗培育1~2年后,于3月中下旬,采用破心切接或挖骨皮接法,用良种接穗进行嫁接,再培育2年;

③种植:选择肥沃、深厚、疏松的砂壤土,或石灰质风化土且排水良好、临风向阳的地方种植;栽植前要全垦或水平阶梯或带状整地,株行距一般5m×4m,亩栽30株左右;定植穴内预先施腐熟厩肥30~50kg,覆土一层后栽种;种后立即浇透水,上覆松土刚好盖住嫁接口成馒头状,同时在临风处配种3%~5%的授粉雄树;

④种植后的管理:每年1~2月需深翻土壤一次,将枯枝、落叶埋入土中,7~8月浅锄一次,并割取杂草、嫩柴覆盖根盘;每年施肥2次,第一次结合深翻施入,亩施腐熟厩肥2000~2500kg,第二次在5月上中旬,施以磷、钾为主的“保果肥”;香榧在雄花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授粉。人工授粉的方法为:晴天在雄树上采取或疏剪成熟未开的花蕾或花枝,薄摊于通风、干燥处,3天后收集并掺入5%~10%松花粉拌匀作填充剂,放入撒粉器内,在雌花盛开时进行撒粉或把花粉加水喷雾,可授期时间为12天左右。

3 养护培管

3.1 除草松土

锄草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根系生命功能,为香榧丰产高效夯实基础。每年锄草松土 2 次,第 1 次在 5 — 6 月间香榧旺盛生长前期,第 2 次 7 — 8 月间于果实采收前结合林地清理时进行。因这时杂草生物量大,锄草效果又好,故有“七月挖金,八月挖银”之说。这段时间根系生长缓慢,新梢生长已停止,垦复对生长影响不大。垦复深度应掌握在 20 cm 左右,以挖断少量小支根和部分须根为度,促使根系在相继而来的第 3 个生长高峰中再生新根,从而向深层广度发展。

3.2 套种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果园空间套种豆类作物、山稻、药材及绿肥如黑麦草、二月兰、白三叶等。为不影响果树生长,套种作物要与果树保持 40 cm 距离,通过对作物的中耕锄草、施肥,一方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使果木生长;另一方面增加收益,从而达到以短养长之目的。

3.3 施肥

“欲使果树长得好,施肥不可少,欲使果丰产,施肥顶重要”。香榧根系周年生长,有 3 个高峰期,分别在早春、春末初夏和采收前夕至隆冬。每年既有当年可采收种子,又有来年可收的幼子,营养物质消耗较多,应在 4 月施 1 次催籽肥,秋季收籽后施 1 次恢复树势的速效肥,为防寒保暖,减少落花落籽,提高产量,结合抚育深挖再施 1 次迟效肥。为打造原生态树立有机品牌,确保产品优质安全,禁施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施肥方式有沟施、穴施、环状施等,为严防水土流失,确保肥效功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维护生态平衡,无论哪种方式施后均须盖土。

4 病虫害防治

香榧树在苗期易发生茎腐病,进入结果期后则少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关键是预防。一是源头防治。加强种苗检疫,从源头杜绝病虫害苗木。二是营林防治。坚持加强科学养护培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能力。营林中发现果树茎腐病,晴天立即采用 1∶1∶100 波尔多液或 2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杀,每隔 7 d 喷 1 次,连喷 3 次。三是生物防治。保持和利用天敌,抑制害虫种群水平。四是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式进行诱杀,减少病虫害。

5 采收

香榧在秋分后陆续成熟,以假种皮由青绿色转黄色,有少量裂开为成熟标志,应视成熟先后适时采收。因树上已孕育幼果—— — 2 代籽,采摘时应小心,切忌用击落法,以免伤到幼籽和新梢。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将树下杂草除去,铲平土面,待籽实充分成熟,自行落地,收集即可。

食用香榧种植技术(香榧引种栽培技术)(2)

香榧引种栽培技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