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

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

……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埃及波兰岂足论,慈悲印度非吾比。我家数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家人仗剑东西去,或死或生无一居。我年十八游京甸,上书请与倭奴战。归来师事王先生,学剑学书相杂半。十载优游湘水滨,射堂西畔事躬耕。陇头日午停锄叹,大泽中宵带剑行。窃从三五少年说,今日中国无主人。每思天下战争事,当风一啸心纵横。

……

——《湖南少年歌》

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1)

这是1903年刊登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是杨度代表湖南青年对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的应答。

当时中华内忧外患,国运日颓,民族精神日衰。但是湖南凭借湘军的荣耀及带来的便利,开风气之先,青年人敢想敢为,成为中华大地上不可多得的士气旺盛之省。

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2)

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3)

杨度作此文,是为了更加激励湘人斗志,以拯救我中华,整篇文章气势磅礴,霸气冲天,把湖南人“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的霸蛮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其中的“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更是对湖南的爱国青年产生了强烈的鼓舞作用。

杨度的传奇人生

杨度的一生,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痴,狂,奇!

先说他的痴和狂。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杨度祖先世代务农,到他的祖父杨礼堂参加李续宾部湘军,家世才算是稍有发达,当此时,湖南民智开启较早,杨度积极学习新学,并参加了公车上书,后来的戊戌变化,湖南实行新政,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梁启超在长沙办时务学堂,杨度与蔡锷、刘揆一同在一起听课、讨论国事。

再后来,杨度不顾老师及亲友的劝阻,执意留学日本,认识了黄兴,成为挚友。在日本留学期间,受留日学生影响,思想日趋激进。

其实在晚清这种乱局中,中华有脊梁,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都在想着到底什么样的思想和制度可以救中国。国内不准议论,就去海外,在日本,聚集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他们成立了各种组织,办了各种报纸,来各自表述自己的主张,到底是英日的君主立宪制,还是美法那种共和制。

此时在日留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保皇派、排满革命派各自宣传自己的主张。杨度主张宪政,不介入两派论争。杨度与梁启超观点一致,都是认为中国不宜进行太激进的流血式革命,应该倡导满人自己有心改革,从而达到君主立宪制,实现民主。因此,杨度与梁启超成为一生挚友。

他在东京和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他不赞成孙的革命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拒绝参加,愿各行其是,他表示:

“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在之后,清人为了缓解国内困局,实行预备立宪,杨度写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梁启超写《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由此博得大名。是年,清政府根据这个报告下诏预备立宪。

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4)

但是掌权阶级并不是真心实意为了实行宪政,他们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立宪只不过是他们的表面文章而已。从清朝预备立宪开始,杨度积极宣传君主立宪,主张成立政党,召开国会,实行宪政。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杨度还充当讲师,为满人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了宪法讲座。但是直到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杨度的君主立宪梦破碎了。

按理说,中国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与君主立宪彻底无缘了,但是袁世凯的皇帝梦,让他看到了希望。以前的那些保皇党,都纷纷转而支持共和革命,哪怕是他的好友梁启超也反对袁世凯搞君宪,认为现今国体已定,绝不可妄改。

83天的皇帝梦破碎了,杨度的君宪论也彻底破灭了,由此,他给袁世凯写了一副挽联:

共和误中国,中国不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明公负洪宪,洪宪不负明公;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他的老师王闿运对其评价:“弟子杨度,书痴自谓不痴,徒挨一顿骂耳。

可以看出,从湖南犟驴子的脾气体现出了他对君宪的痴!

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5)

再来说说他的奇。

照理说,他这一生,应该是君主立宪的一生。可是自从袁世凯死后,杨度心灰意冷,踲入空门,在天津、青岛外国租界闭门学佛,在出世、超脱的佛学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过去。

张勋复辟时,邀请他出山,杨度果断拒绝,并痛骂康有为这群人,借君主立宪之名而祸乱天下。杨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

君主立宪失败后,他的政治主张逐渐转向民主共和。先加入中国国民党追求共和,并最终加入了中共!

在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热烈欢迎老友加盟,并说: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

而后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中,杨度转而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与周恩来单线联系。

有人说他立场摇摆不定,属于投机派,杨度反驳: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杨度的一生,政治思想是先君宪而后共和,党派更是离奇,先保皇党而后国民党,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这一生,有梁启超这样的保皇党好友,也有蔡锷,孙中山,黄兴那样的革命好友,更有周恩来那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良朋,可谓是民国史上第一奇人。

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若道中华国果亡)(6)

总结

湘楚大地多志士,湖南人才半国中!湘人不倒,华夏不倾。杨度的湖南少年歌,对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鼓舞作用,世事沧桑,中华大地历尽磨难,而湘省扮演了更加重要之角色,值此中国正待伟大复兴之时,作为一个湖湘子弟,将怎样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更将如何光复湘学?实乃我辈之重责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