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

你有想过,终有一天,你的爱宠会离你而去吗?

宠物的寿命一般都比人类要短,当他们还在身边时,似乎谁都不想考虑万一有一天它不在了会怎么样?谁都不愿谈论爱宠的死亡,并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之前发布过《我们该如何与宠物告别?》和《为什么和宠物告别这么难?》这样两篇文章。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和你们分享了一些难以与宠物告别的理由和与宠物告别的方法,也看到了你们在面对死亡时所存在的一些避讳。

可死亡终究是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今天的这篇文章,也是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带大家一起慢慢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直面这个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的“死亡话题”。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3)

我们为什么不愿谈论死亡?

所有铲屎官都不愿意谈论宠物的死亡。我们会使用很多其它词汇、短语来替代“死”这个字眼,比如说用“离开”或者“去了”或者“回了它们自己的小星球”。

在它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想不起死亡有一天会来临;在宠物生病的时候、年老的时候,我们也不愿意想,未来它死去的那一天。

大家都在避讳这件事情,

好像“死”就是一个催命符,一说就会加速生命的进程;又仿佛不提起“死亡”,心爱的宠物就可以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所有人都在不断躲闪,不断回避,“死亡”却汲取了恐惧的力量,越变越可怕,越变越神秘,就像《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一样,逐渐变成了谁都不敢轻易说起的“You-Know-Who(神秘人)”。

那面对“死亡”这个每个生命的必经终点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忌讳什么?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4)

数千年对死亡的讳莫如深

归根溯源,我们的避讳最先源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1]。在贵贱有序、长幼有差、贫富有别的思想下,凡事皆有不可逾越的规矩。

总体来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死,就是一件规矩大于天的事情,一定要谨言慎行,谈起来小心小心再小心。

规矩源远流长,虽然现在不再拥有那么森严的阶级意识,对于家里的宠物也没什么因为地位而需要避嫌的,但是“死之不可说”的概念却一直保留着,这依然是一件最好避而不谈的事,即使谈,也要换种说法。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5)

对未知和失去的恐惧

死亡就像一扇门,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门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只能在它开合的瞬间窥到一丝我们以为的真相。

还活在现实的众生都无法得知死亡的样子,这个问题如此神秘,所有谈论都宛若管中窥豹,而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恐惧的。

几乎所有养宠物的朋友都只会这样说自己的宠物:“它只是老了”,而很少想“它的寿命可能某天就走到尽头了”。

主人们一是恐惧宠物的离去,二是恐惧亲密伙伴的丧失,三是恐惧失去了宠物之后的未知生活。

长久以来的情感支柱和生活陪伴不在了,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只要自家毛孩子还在身边,主人自己便不愿意做这样的假设,不愿让自己陷入对未知的恐惧之中。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6)

莫谈他人不幸

主人有所避讳,亲友们也是同样。这种避讳还重要的一点,与人们对死亡的看法息息相关。

人们普遍认为死亡即不幸,谈论他人的痛苦一向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在社交场合或私人场合中都不被提倡。

提及那些永远离去的宠物,就难免涉及到价值评判[2],无论评判是正面、负面、还是中性的,对主人的情绪都会带来二次伤害。

所以,对于不幸之事,不会安慰不如不安慰,谈不好还不如不谈。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7)

我们为什么要懂得谈及死亡?

不看、不听、不说,不意味着不存在、能逃避,就算能逃一时也逃不了一世,主人们最终都得面对这个谁都不愿意谈起的话题。

谈死亡真的很难,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但这个话题也可以很简单,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着面对了。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8)

避而不谈不是最好的选择

有时候,宠物的离去会给主人们带来极大的创伤,让人体验到难以自控的无助与无力感。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提出了“3P理论”:在遭遇创伤之后,人们通常会陷入三种情绪难以自拔。

以宠物的离开为例可以这么解释: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主人觉得宠物的死去是由各种自己的疏忽导致的;

普遍化(Pervasiveness),在失去宠物之后,主人认为这种不幸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久化(Permanence),主人可能感觉自己再也走不出这种丧失爱宠的悲伤情绪了。

如果对宠物的离去避而不谈,将情绪深埋心底,那么这“3P”会愈演愈烈[3]。越是本能的回避,越会给心理状态的恢复带来阻碍。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9)

死亡是所有生命必经的旅程

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就见到过很多次的生命轮回。

大多数小朋友都养过、或看别人养过蚕。

从一颗颗圆溜溜的卵,慢慢孵化成黑褐色小小的蚁蚕,它们吃着新鲜的桑叶一天天长成白白胖胖的蚕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0)宝宝,然后吐丝成茧,再化茧成蛾,最后雌雄交尾产下蚕卵后双双死去。

这时候父母是怎么跟还是孩子的我们解释的?或者我们又是怎么跟我们的孩子们解释的呢?蚕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1)宝宝的爸爸妈妈们死去了,不会再回来了,但是下一代的蚕卵会替代它们的父母辈,走上新一段的生命旅程。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2)

织茧、破茧......生命在交替中轮回

我们很小的时候也经历过分离。

从池塘湖泊里捞出蝌蚪,养在家里的小水盆中,悉心喂养、换水,看着小蝌蚪长出四肢、褪去尾巴,成功长成一只小小的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3)青蛙。

这时候家里就很难再继续养这只能蹦会跳的小生灵了,大多数家庭会选择放生,这是孩子们经历的最初的分离。

家长也会这么告诉孩子们:让小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4)青蛙回到大自然里,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不是真的失去了它。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5)

死亡是所有生命自然旅程的必然部分,对于宠物也是同样。

有生就会有死,我们从小就在慢慢接触和学习生命交替与分离,如果小时候我们都能够理解,那么已经长大了的我们又有什么做不到的?

如果我们不再抱着回避的态度,而是选择直面死亡和失去,那么就会突然发现,宠物的离开没有那么可怕。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6)

我们该怎么面对爱宠离世?

回避是源于生物基因的本能反应,但只有克服本能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再向前一步。

试着和自己谈一谈爱宠的死亡

我们要跳出个人化(Personalization)的思维模式:

“我选择宠物安乐死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让它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能走得安详。”“它的离开是个意外,这是命运的安排而不是我的错。”“我给了它所有我能给的,剩下的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承认我们不是无所不能,我们不完美,我们会犯错。不幸不是主人自身故意引起的,停止自责可以使自己走出失意、逐渐强大,为之后的生活打破这次丧失的心理屏障。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7)

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

宠物离开了,主人们的悲伤、失意、不安,甚至是痛苦、焦虑,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再坚强的人也逃不过情感上的折磨,这不代表着脆弱。

给自己一段时间慢慢调整,也许是几周,也有可能是几个月或者更长。找时间安静下来、不带判断地觉察自身的情绪状态,只是默默地感受,这些情绪就在那里,不好也不坏,不来也不去。

我们不需要着急摆脱这些负面情绪。就像天空,有时晴,有时阴,有时雨;云彩的薄厚多寡不会影响天空的好坏,雨下多了总会有天晴的时候,所以负面情绪也不会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8)无限期延续。

尝试着接受,承认这些情绪的存在,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这样,持久化(Permanence)的问题就不会一直困扰我们。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19)

试着和身边的人聊一聊自己的感受

“我最近过得很不好,能跟你聊聊心里话真的太好了。”

不要惧怕向亲友寻求帮助,每个人都有靠自己克服不了的障碍,放开自己的内心,承认这段时间非常艰难,这并不丢人。

感受,最能引起亲近的人的共鸣。“我的狗狗陪我一起长大,它走了之后我真的太难过了,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我从没想过我的猫会离开得这么早,它还这么小,我以为它还能陪我好久,我控制不住地想哭。”……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0)

试着和身边真正亲密的人聊一聊,尽量不要带有批判或谴责,尽量不去判断这是谁的错,而努力表述你得知家里毛孩子的噩耗之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体验。

朋友和家人的陪伴,有时能把主人从普遍化(Pervasiveness)的泥潭里拉出来

——“我知道它离开了对你的打击真的很大,你的伤心我们谁都没办法体会,但我们能够陪在你身边。”

这个困境不会影响全部的生活,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积极资源,支持着主人慢慢修复生活中崩塌的那一部分。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1)

告别的尽头也可以含情脉脉

谈论死亡,不一定非得带着悲伤和痛苦。

就像《寻梦环游记》中故事所讲述的,亲近的生命不在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永远离开了,只要还有活着的人记挂着他们、思念着他们,这些生命就永远不会逝去。

家中的长辈如果去世了,我们都会这样告诉孩子们:“老人会在天上保佑着我们大家的”,我们也会这样安慰自己:“他们就像和风、就像繁星,会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2)

抬头仰望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3)星空,他们就在这灿烂星河中陪伴着我们

宠物和家人一样,在活着的时候,它们带来无尽的快乐记忆值得我们珍藏;就算离开了,它们也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永远活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毛孩子的生命走到尽头之后,我们只需要好好地告别。

告别不光是悲伤,它也可以伴随着快乐和幸福,泪水与笑容能够互相融合,这个过程会把死亡加工成重要的生命印记。

生命就是生命,只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只要有爱,我们和它们的生命就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可以拥抱死亡,死亡也能够是温情脉脉的。

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4)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都是有长度有尽头的。能够陪伴我们走过这完整的一生的,其实只有我们自己,其他人、其它生灵都是匆匆的过客。

也许有些陪伴我们的时间长些,有些因为种种限制或者意外离我们而去,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控制这段时间的长短。但我们能够把握的,是他们在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是相处的时时刻刻与点点滴滴。

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临,所以请正视死亡吧。只有看清楚它的样子,我们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样子,死亡没那么可怕。

我们有能力把握好当下,对自己负责,也对身边的所有生命负责,认真过好每一天不留遗憾,便可以让所有的日子、还有最后的转身告别,都温暖而精彩。

・・・・・

那最后:

如果告别来临,

你想对你的宠物说些什么?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点个”在看“,

喜欢就请转建立正确的养宠态度(养宠最终课当爱宠离世时)(25)朋友圈吧~

文章 | 雨荷 / 心理咨询师

编辑| 布布

References:

[1] 于佳慧.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来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108-109.

[2] 马慧茹.汉语“死亡”异辞多样性之社会成因浅析[J].修辞学习,2007(03):78-80 77.

[3] 谢丽尔·桑德伯格,亚当·格兰特. 另一种选择[M]. 田蓝,乐怡.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7.08.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