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心安理得的英语(我们还能心安理得的)
鲁迅是我们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但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他。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些关于鲁迅的生平介绍,网上比比皆是,但是我还是想郑重其事地一个字一个字重新写一遍。因为鲁迅先生是我知识启蒙期,最是尊崇的一位笔者。
少年时读他,是因为他的文章是考试的重点,带课的语文老师亦十分尊敬他,每每说起他,都是一脸唏嘘,一脸严肃。可惜少时,我并未很懂他,只知他的课文须好好背诵,做好阅读理解,而这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并不需太多思考。而且,那时的我也读不懂他背后的隐喻。
所
以才有人说“少年不懂鲁迅,读懂鲁迅已沧桑”。
重读《秋夜》,是因为网上经久不衰流行的一个段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所引申出来的。最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在我的床上有两个枕头,一个是我的,还有一个也是我的。”“下午要上两节课,一节是数学课,还有一节也是数学课。”最近抖音上甚至出现了惟妙惟肖的小视频,让很多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我也笑了,但是笑着笑着我不禁又重读了《秋夜》一遍又一遍。只觉得《秋夜》中描写的一景一物,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意有所指。看这篇文,我们必须要了解其写作时代背景,是1924年,“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封建军阀统治着的黑暗年代。
这么一了解,文中的意思就好理解了。
文章开头那一句经典的两颗枣树式描写,现在读来,是不是很有些电影的慢镜头画面感,移步换景之效:在枯草曼曼的广阔天地里,有两株孤独,萧索,独立的枣树,伸着带刺的光秃秃枝桠直指苍穹,似要把灰蒙蒙的天给戳一个洞来,好让阳光破穿进来射进这片灰蒙蒙的枯草地。
“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的鬼睒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这一段直白得有些赤裸裸地描写,可以明显悟出枣树是以物喻人,象征着与黑恶势力抗争的进步力量;奇怪而高的天空则象征着压迫和摧残进步力量的黑恶势力。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弄明白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的描写,并不是网上调侃的凑字数了吧,这里是象征反抗黑恶势力的先进力量代代层出不穷,孤独又顽强,紧密又独立。
我想重点提出来的是文中还有一段“粉红花”的描写:“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这里“粉红花”喻指你、我、他、她,喻指心怀善良心怀期待的普通民众,仍然在这乱世中祈求一席之地,能够安安稳稳的把日子过下去,把日子过起来。
大家肯定还记得,今年国庆期间刷屏了的一部抗美援朝战争片,有一个观影者看完之后深受震撼,在影片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的彩蛋未等到。等他走出影院,看到外面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欢笑晏晏,不禁感叹这才是最大的彩蛋。
那些《秋夜》中的“粉红花”们不知道有没有人等到如今这辉煌现世,但是我们这代人是在这辉煌现世中出生、长大的,我们享受着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呼吸着和平自由的空气。过去的苦难和黑暗好像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我们应该铭记这辉煌是多少革命先辈流血流泪换来的,我们也要学着他们,在新时代的负重中勇敢的前行,而不是各种“躺平”。你们说是吗?
Ps:我是一名不甘平凡的全职宝妈,立志做一名独立思考人,感悟生活分享美好。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做合格的自由媒体人。看完觉得不错请点赞哟,你们的小心心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啦~[微笑][微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