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姻(俗话说宁拆十座庙)
今天我们分享的俗语话题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老祖宗为何如此说?有道理吗?
木心先生在诗歌《从前慢》当中有这样几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首诗,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当中曾经广为流传。
央视2020年1月19日的消息,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
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身边有离婚的朋友,似乎较为常见。然而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父辈或者祖辈的婚姻,大都平凡而美好;即便有些争吵,大家也都会秉持“劝合不劝离”的态度,因此老一辈人很少离婚。
在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广为流传,那就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老祖宗为何如此说?有什么道理吗?
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可以大致理解为:“宁愿拆掉十座庙,也不能劝别人离婚或者毁坏别人的婚姻。”
这句俗语认为“一门亲”比“十座庙”还重要,乃是告诫后人:亲情大过一切,甚至不可替代!那么,这句俗语有啥道理吗?
首先,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众所周知,佛教乃是外来文化,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写道:“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许多寺庙不仅拥有良田万顷、而且寺庙并不纳税,这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无疑会带来严重的财物损失。
除此之外,寺庙中的僧侣不服徭役,往大了说会带来人力资源浪费,往小了说盲目出家造成骨肉分离、导致无数家庭产生悲剧。
由此可见,当外来佛教进入古中国且处于上升期之时,就与本土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为了维护统治,因此中国历史上曾经数次出现灭佛运动。
所以这句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极有可能是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产生的!
其次,家庭婚姻存续与否,跟个人是否幸福不能完全划等号。
传统文化中讲究“劝合不劝离”,这其实是迎合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即家文化或男权思想;因为在依靠人力耕田种地的特定条件下,女性很难独立生活。
所以,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体现的“劝合不劝离”的思想,乃是一种无奈之举。更何况,家庭婚姻存续与否,跟个人是否幸福不能完全划等号。
据中国日报1月19日消息,许多年轻人都准备在20200202这一天扎堆登记结婚。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婚姻是人生大事,希望选一个特别的日子进行婚姻登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完全可以理解。但婚姻幸福与否,与登记日期是否为“吉祥日”无关,只要两人感情牢固,每天都是唯一的,每天都值得纪念。
综上所述,从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段婚姻来之不易,况且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劝合不劝离”依旧是这句俗语的中心思想。
更何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当婚姻遇到了“摩擦”,双方一定要保持沟通才能够度过困难。当然,如果婚姻已经走到尽头,彼此坦然放手,这也是一种深爱的方式。
最后,在婚姻意识越来越淡薄的今天,你对“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这句俗语是如何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