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中国的汉字是怎么来的?传说汉字是一个叫仓颉(jié)的人创造的,他造汉字的地方也被称为“凤凰衔书台”。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1)

《淮南子·本经训》中有这样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啥意思?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仓颉创造出文字的时候,突然间白天里天上就下起粟米雨,夜里鬼却在啼哭。

这个造字的仓颉,人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说文解字》中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他看见鸟兽的足迹后就受到启示,于是他就对此进行了搜集、整理,形成了汉字的雏形。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汉字并不是由仓颉一人独自创造的,充其量他只是汉字的收集整理者,但自古以来,他仍被后世尊称为“造字圣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2)

在中国道教里,仓颉被认为是文字之神。据说,仓颉长有双瞳四个眼睛,他天生睿德,通过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首创了文字。才结束了结绳记事,开创文明之先河,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但仓颉成功造字后,世间就发生了一件奇怪事,那一天的白天天上竟然下起了粟雨,夜里到处都能听到鬼的哭泣声。

为什么仓颉造字,天上要下粟雨呢?据说这是由于仓颉造出了文字,从今以后,天下的人就可以用它来表达心意、记载日常发生的事情了。“天雨粟”,天下粟雨就是代表上天都被感动了,认为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下粟雨表示庆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3)

但为什么又“鬼夜哭”?这是因为仓颉造字前是没有什么文字的,这时的人们很愚钝,未开化,好管理。而今后有了文字,那么将来,人民智慧慢慢开化,会动脑子了,人也就有心计了,不可避免会出现欺骗、虚伪、狡诈。人们为了利益就会相互争斗,甚至发起战争杀戮,人们从此就不安定了,不再有太平日子过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连鬼也将不得安宁,人们开化了,将再也不相信鬼神了,因此鬼也哭泣了。

可以说从字面上,“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的意思不难读懂,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理解呢?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4)

我认为从仓颉造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来看,都是我国文字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有了文字,才使中华文化有了传承,才使得我们5000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延绵不绝,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进步和文化自信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5)

仓颉造字,决不是象有些人想像的那样简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古黄帝时期,人们记事采取的是“结绳记事”,“刻木记事”。都是以绳子上疙瘩的大小来区分事情大小;以刻木的长短来辨别事情的轻重。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6)

由于这种方法太于简单,误差大和容易出错,也无法使人们进行交流。更为严重的是会耽误农时。黄帝为此也深感头痛,就让仓颉想办法造字,赶紧解决这个问题题。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7)

仓颉作为了这个事,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在卫河边的草房里,苦苦冥想,废寝忘食想着办法。一天,他在树下,一只凤凰飞来,嘴中的果实掉在他面前,仓颉捡起一看,上面的图案很漂亮,但不知何意。

他请教猎人,猎人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印迹不一样,而且世上万物的足印都是各不相同的!”。

仓颉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想不出造字的缘故是观察不够全面。这就是后来传说的“凤凰衔书”。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8)

于是,仓颉开始周游千山万水,跋,对什么事物都要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然后再把他们的形状和特征记录下来。从天上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等。最后他把收集记录的这些事物整理出来。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当仓颉创造了文字以后,举国欢腾,人们奔走相告,这也感动了上苍,就把哗哗地下起了粟米雨来;而且把鬼也吓得在夜里哭泣起来,这就是《淮南子》中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嚎哭。”这就是文字显示出来的巨大力量。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译文(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9)

自从有了文字,人们逐渐摆脱混沌与愚昧,开始进入教化与文明,社会开始繁荣和稳定。

所以,我们要感谢祖先仓颉为我们创造出了汉字,才能让我们至今仍能与祖先进行对话沟通,传承中华5000年灿烂的文化。这是一件多么让世人自豪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啊!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