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字为主题的句子(别跟我说你认识)
古无夏,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关于这一点,学者给出的证据之一是当时的《春秋》;另一点在甲骨文中也可得到印证——甲骨文中至今没有找到大家公认的“夏”字。
最初的“夏”字出现在金文中。
金文的“夏”字
有学者将金文“夏”字的结构拆分如下:上方类似“页”形的结构指人;人的右侧是个“爪”字,示意抓;左侧类似“刀”字,代表开垦的工具;左下方类似“耒”字,代表耕作农具等,并认为“夏”部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鼻祖,如同商部族是中国商业文明的开创者。这个字形象概括了手持刀、脚踩耒等农忙的特点,体现了当时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状况。
到了篆书之后,“夏”字的结构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已体现不出农业文明的特征。篆书的“夏”字由三部分或三个汉字组成——一个表示人的“页”,一个表示双手的“(音jū)”,一个表示脚的“夂(音zhì)”,完全是一个完整的略显威严的人形。
篆书的“夏”字
关于“夏”字结构的另一种解释是,金文“夏”字是一个被刀砍断胳臂和脚的人形,其原形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字是夏桀死之前的形象。商人用夏桀死之前的形象表示夏王朝,这样就有了“夏”字。又因为夏王朝强大,故“夏”又引申指“大”,如“大厦”的“厦”字最初就写作“夏”。后来,“夏”又被引申指植物茂盛长大的夏天。崔思《三礼义守》中说:“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
在古代,夏天到来的重要标志是二十八宿中的“青龙七宿”此时正处于天空的正南方——古人为了观测太阳的运行,特别在太阳运行轨迹,即“黄道”周围找了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参照点,并把二十八星宿划分为四组,每组七个;再将每组星宿包含的星星连接起来想象成不同的动物,这样就形成了“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的“四象”。
“二月二,龙抬头”——春天来临时,东方青龙升起在东方的夜空。到了夏天,这条龙已升至天空的正南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五个星宿称为“心宿”。这是因为心宿有三颗星,呈心形排列,又处于青龙心脏的位置,故名为“心”。“心宿”的另一个名字是“大火”或“火”。古代文献或诗歌中所说的“火”多是指它或它所代表的青龙七宿,而非现在人们所说的火星。《尚书·尧典》中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日永”即夏至;这一天“心宿”即“大火”处于正南方的天空上,是仲夏的标志。《诗经》之《国风·豳风·七月》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的“火”指的也是这个“大火”。农历七月,时至秋季,此时心宿以及心宿所代表的苍龙七宿向西运行,逐渐没入西方的天际,而其后的“玄武七宿”此时代替青龙升上了夜空。许多人将“七月流火”理解为炎热的夏季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所说的“七月”不是公历七月。也有一些人将“火”理解为是火星,显然也不对。因为那时一般称火星为“荧惑”。
农耕时代,靠天吃饭,许多在今天只有少数学者才懂的古代天文知识,在那时对大多数人类来说都是常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 刘永成
来源:北京考试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