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

  很多诗人都对牡丹情有独钟,刘禹锡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赞叹;邵雍有“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的赞赏;范纯仁有“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的赞美。但是这些才子都是从男性的角度把牡丹比作雍容华贵的女子,而今天要分享的这首《牡丹》却另辟蹊径把牡丹比作男子,以一副小女子的口吻深情款款的倾诉着对牡丹的相思。


关于作者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早年去世以后,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薛涛聪慧貌美,八岁能诗,熟悉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得以召见并入乐籍,成为歌伎。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过唱酬交往。她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边,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有《锦江集》五卷,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3)

溥儒《桐窗晓镜》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4)

张大千《薛涛制笺图》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5)

高其佩《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6)

黄荃(款)《青鸟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7)

蒋廷锡《牡丹图》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8)

张大千《金碧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9)

石涛《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0)

徐渭《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1)

王宠《墨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2)

王雪涛《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3)

谢稚柳《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4)

于非闇《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5)

溥儒《墨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6)

陈半丁《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7)

吴昌硕《牡丹图》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8)

金农《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19)

唐云《牡丹图》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0)

沈周《墨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1)

潘天寿《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2)

齐白石《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3)

伍瑞隆《牡丹图》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4)

恽寿平《墨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5)

赵之谦《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6)

李鱓《牡丹》

唐诗鉴赏牡丹(诗歌赏析唐诗)(27)

黄宾虹《墨牡丹》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诗歌赏析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她本是长安人,很小的时候就随做官的父亲薛勋来到蜀地,自幼聪慧,常常沉浸在少女浪漫的梦幻世界里,八九岁时已经精通音律,出口成章,小小年纪就在蜀中芳名远扬。  明末竟陵派诗人钟惺编了一本历代女诗人的诗歌总集,叫《名媛诗归》,里面记载了一个薛涛幼时的故事。某一天,父亲在院子里对着高大的梧桐树赋诗,看到正在旁边玩耍的小女儿,一时兴起,决定考女儿一番。于是出了诗的前两句“庭除一古树,耸干入云中”,薛涛续的是“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当时就对女儿的人生产生了极不好的预感。果然,多年之后薛郧病逝,薛涛也从官家小姐沦落为歌伎。而她之前所表现出的超越年龄的音乐与诗赋才能恰恰是成为一个优秀歌伎所必备的。  公元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听说了薛涛的才名,便招她来宴席上陪酒。席上韦皋让薛涛赋诗,薛涛丝毫未有迟疑,提笔写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的句子。这首诗的气魄和意境丝毫不像出自小女子之手,韦皋为此惊叹不已,此后薛涛便经常出入于节度使府上,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这一年,薛涛不过17岁。  薛涛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又有着女子的细腻心思,相处久了,韦皋便让薛涛帮忙做一些案牍工作。薛涛每次都完成的又快又好,而且很少出错,这令韦皋更加喜爱薛涛。他干脆上书朝廷,请求授予薛涛“校书郎”的职位。后来由于唐朝对于校书郎的任职人选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取得进士资格的读书人才能担任,这个提议被驳回。事情传开,时人都称薛涛为“女校书”。韦皋当时担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是四川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他能为一个女子向朝廷申请官职,足以说明他对薛涛的重视和认可,也可以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  薛涛在韦皋身边结识了很多当时有名气的文人,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诗坛领袖如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与她有诗文来往唱和,元稹甚至还跟薛涛有过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只可惜造化弄人,命运让好几个当时唐朝最出色的才子路过她身边,但终究她只能是“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没有一人为她留下,伴她终老。20岁时,薛涛脱去乐籍,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终身未嫁。孤寂一人的薛涛晚年回忆往昔岁月,面对牡丹花,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娓娓道尽: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以花喻美人,是古代诗词中一贯的传统。而历代女子也常常在花朵飘零的时候看到自己“美人迟暮”的影子。所以杜丽娘游园看到满院春光,唱出了“当年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句子。而林黛玉则干脆“手把花锄出绣闺”,吟诵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将落花埋葬。  可是薛涛不一样,在她眼中这牡丹花不是女子,而是男子,是她的知己与恋人。春末的花落,意味着自己与恋人的别离。诗人泪洒诗笺,可是于事无补。因为就像候鸟到春秋必须迁徙一样,暮春,再美的鲜花都必须零落,这是人力所无法更改的。如同一纸委官令,可以将任何一个才子送到她身边,又无情地调离她身边一样。  去年花落时,薛涛以为彼此的命运会像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一样,梦醒缘尽。谁知道如今竟像武陵人偶遇桃花源一样,彼此能够再度相聚。于是与花默默对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为对真正的知己而言,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诗人心中有太多思绪需要倾诉,所以恨不能与牡丹共眠,朝朝暮暮,相伴至生命尽头。  文学有一种功能,就是在想象中弥补现实的遗憾与残缺。现实中其实是没有任何一个男子再度回到薛涛身边,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所以,薛涛只能寄情于物,寄情于诗,来弥补这一份遗憾。  无法排遣的岁月,薛涛用各种精致的发明抵御着寂寞的侵蚀,如同她孩童时那些浪漫的幻想,这每一件发明都充满诗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薛涛笺”了。她嫌日常所用诗笺单调笨重,于是用木芙蓉皮做原料,加入花汁制成了各色精美的小纸笺。后世改良沿袭,甚至还用牡丹花色为原型造出了十色“薛涛笺”专用来题写情诗。《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用的一杯酒就叫“万艳同杯”,是用百花之蕤、万木之汁酿成的。而这薛涛笺就跟那杯酒一样,融入了无数花木的精魂,也融入了薛涛的生命,最后酿成了诗。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薛涛的诗篇,可谓以生命和泪写就。65岁那年,终身未嫁的薛涛病逝于成都。今日成都的望江楼公园中,尚有明代蜀献王为制薛涛笺而取水的薛涛井,还有后人为纪念薛涛所立的墓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