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1)

作者 | 赵雅静

编辑 | 顾 鸽

原来,不只是唱歌跳舞才能当练习生,会搞笑也可以。

七月的伊始,顶着一个不知所云的名字和「养鸭」的误解,《认真的嘎嘎们》(以下简称《嘎嘎们》)浮出了水面。

这是国内第一档针对搞笑艺人的喜剧选秀节目,5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搞笑艺人练习生聚在一起,为最终6个成团出道名额展开竞争。

回顾上半年,还没有一档令人深刻的喜剧类节目,《嘎嘎们》的出现恰到好处,为综艺市场注入一股欢笑的同时,也打破了喜剧和团综的壁垒。

7月3日,节目开播,何炅、陈伟霆、大张伟、李诞四人担任师傅,戚薇担任辅导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两期后豆瓣7.3的评分有些差强人意。五千出头的评价人数,也与节目中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不成正比。

本想出奇出新,却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嘎嘎们》这下有些尴尬了。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2)

《认真的嘎嘎们》

什么是「嘎嘎们」?

几乎所有人看到这个节目的第一反应都是,究竟什么是「嘎嘎们」?

这是节目组新造的词,由英文单词gagman谐音而来,gag有搞笑、笑话之意,gagman就是会搞笑的人。更精确地讲,是指综艺节目中的搞笑担当,俗称「综艺咖」。

此时,大家的脑海里必定会闪现出多个可以对应的艺人:「综艺救场王」大张伟、带着妈妈一起搞笑出圈的杨迪、任何时候看到都让人舒服的贾玲......或许还可加上「糊」了的薛之谦。

在这些面孔的背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屈指可数的几位「综艺咖」,频繁现身于不同节目,成为拉动收视率的嘉宾标配,而能顶替他们的新人几乎没有。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3)

目前人气最旺的综艺咖

原因在于,gagman在国内并没有成为一个职业,因此也没有相配套的行业体系与输送渠道。

根据行业制作者的经验,综艺非常需要gagman。这类角色通常要会察言观色,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该下梗的时候下梗,用极其简单的方法,把场子变热,让尴尬滑走。

娱乐大家的同时,自己又不会喧宾夺主,这需要才华、经验和专业。目前很多节目的嘉宾配置是「大众明星 流量偶像 跨界艺人」,如果缺少gagman,娱乐气氛不够,收视效果也就不理想。

「在中国,我们有非常好的综艺明星。」节目前采中,何炅说,「但gagman这个体系并没有成为一个很职业化的身份。这就导致很多节目要根据能请到的大咖,来决定这个节目是什么样子。」

相比之下,韩国则有着非常成熟的gagman培养和输送体系。喜剧节目《gag concert》已经举办了十八年,捧出了刘在石、李国珠、姜虎东等顶级gagman。在日本,情况也类似,很多漫才演员都是先经过线下剧场培训,再输出到综艺中。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4)

韩国综艺《gag concert》

在《嘎嘎们》出现之前,国内的喜剧和语言类综艺都做得很垂直,比如脱口秀编剧出身的李诞,通过《吐槽大会》,带红了国产脱口秀;传统主持人出身的马东,用一档《奇葩说》让辩论走向了大众;小品竞技节目《欢乐喜剧人》,也在郭德纲的坐阵中,延续了好几季的辉煌。

这些综艺形式,本身就已经自成一套体系,只待行业的那个「领路人」将它们以合适的方式带出来而已。是发现,而非创造。

但「综艺咖」是个宽泛的概念,没有成熟的评价标准和成长路线,也没有相对应的人才储备库,从源头就是野生的,更别说在这些都缺失的情况下要做成一档养成类的综艺。

从参加节目的56位选手就可以看出,很多是大家有印象的面孔,在其他综艺或平台中出现过,但大都局限在各自的角色套子里,有技术擅长,却不多元化,很难被定位为「综艺咖」。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5)

张全蛋表演

行业的缺失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让观众对《嘎嘎们》的期待精准而迫切,豆瓣一条热评写道:

「希望节目能做出野心来,真正地拓宽职业赛道。综艺市场的蛋糕那么大,想良性循环,就要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请正视嘎嘎的重要性,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贾玲2.0、大张伟普拉斯,别再让那些无脑鲜肉尬笑霸屏了。」

显然,《嘎嘎们》肩负着培养国内gagman体系的责任,树立行业标杆,但最重要的是先想清楚:gagman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gagman。

如何成为「嘎嘎们」?

节目组对gagman的释义给出了两个词,一个叫「怪」,一个叫「有趣的」,连起来叫「怪有趣的」。针对这个模糊的标准,四位师傅给出了各自的期望,构建起了一个初步的评价体系。

陈伟霆强调「互动」。综艺节目很多都是在呈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标准,逼迫选手必须突破自我表达的壁垒,注重和他人的联结。

而在56位选手中,大多数人的职业以个人展现为主:从《奇葩说》出来的花希,从《暴走大事件》出来的张全蛋,担任过《今晚80后脱口秀》主持人的百克力,搞笑视频博主酷酷的滕......相比之下,「互动」处于弱势。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6)

百克力

大张伟则提出了「冒犯」一词,站到了其他选秀类综艺的对立面。在别的地方,尊重导师是基本礼仪,但喜剧更注重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去「冒犯」他人。

学会将「冒犯」发挥得恰到好处,既不招致反感又能令人发笑,是gagman应该具备的技能。

在前两期对选手的「一发技」考验中,表演乱收停车费的冯满,借着「打欠条」的一语双关,在大张伟身上贴了好多个「欠」字,吐槽他因为破了好多选手埋好的梗,太欠。

还有扮装为美人鱼的曹璐,在得知为自己拔剑的王子是李诞而不是陈伟霆时,彩色的塑料球像美人鱼的眼泪一般瞬间倾泻而下,也是成功的「冒犯」案例。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7)

曹璐表演

已转型成「综艺咖」的师傅李诞,提出了gagman的三重境界:

不论多尴尬,都能嘎嘎出来的人,这是基本功,即「不管观众如何,你自己不能垮」;无论多么尴尬,都能让大家嘎嘎起来的人,这是尬得好笑,并达到以尬制尬的效果;最后是自己甚至意识不到尴尬。

李诞在这里举了大张伟的例子,形容他放弃了,「不在乎大家是不是被逗笑的同时,也放弃了焦虑」。这是在完全释放自我的基础上,达到好笑的最高境界。

在节目中,作为与「嘎」共生的一面,「尬」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尴尬得让人脚趾扣地,还是尬得有些好笑,节目组没有刻意去规避这些段落,也引来了一些意料之中的吐槽。

但节目优秀的地方在于,四位师傅各显神通的救场,最终没有让「尴尬」落到无可挽回的境地,无形当中,也让gagman的标准实体化了——四位师傅,或许就是gagman的理想标准。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8)

大张伟被冒犯

最后,何炅的标准是「让人心生喜悦」,gagman需要「善解人意,同时有趣」,这也是他本人这么多年做综艺给人好感的地方。但这样的选手还未出现,互动环节也还没有开始。

而就选手的表现来看,搞笑技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人跳不出谐音梗的坑,惹得李诞频繁露出一副「人间不值得」的表情。还有借助身体的卖惨式表演,与「冒犯」呈相反状态——高级的喜剧是冒犯别人,低劣的笑点是糟践自己。

哪怕是一些成绩不错的选手,综艺经验也还不足。比如第二期小哈的表演结束后,何炅问他手怎么受伤的,他直接开始解释原因,大张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弊病:

「咱们做的是综艺,我们后面问你什么问题的时候,你还是要有综艺的整个状态在里头。」

而在节目先导片中,四位师傅和制作人,给gagman定了一个更高的方向:在好笑之外,还应该是「有趣的人、有感情的人、有温度的人」,「会用价值观去和观众产生联结」。

目前来看,要达到这个标准,「嘎嘎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嘎嘎们」的路在哪里?

就像刚学步的鸭子,《嘎嘎们》从一开始就走得不容易。

在播出之前的宣传期,节目组为了出圈,以自嘲的方式主动用起了谐音梗,认真买了一只鸭子在微博上晒,还是比较名贵的柯尔鸭,一度被观众认为是一档「养鸭」的节目。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9)

嘎嘎们的鸭子

开播后,根据「骨朵数据」显示,节目热度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全网第六,大部分时间是在十名开外。排在它前面的同期开播综艺有《密室大逃脱2》《夏日冲浪店》等。

真正棘手的问题是寻找gagman。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选秀节目,都是垂直类,比如说唱、街舞、偶像等,都属于某一特定类型,可从相应的厂牌和公司中进行筛选。

而综艺咖选手的来源难以界定,喜剧工作者、编剧、辩手、网红、演员......究竟谁更适合成为gagman?没有答案,只能广泛尝试,多向寻找。

即使被选中的人,也会对成为gagman心存怀疑。以《奇葩说》辩手身份知名的花希,曾在自己的微博坦言「四次退赛」,称「没有一个环节是有信心的」,并晒出了和节目组的微信聊天记录,以展示其中的坎坷。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10)

花希

尽管如此,相比其他节目是在叙事中添加笑点,为的是营造气氛,《嘎嘎们》作为一档培养专业综艺咖的节目,在笑点的丰富性和密集程度上,还是有不错的表现:

编剧李飞在「一发技」表演中假装骑着三轮车收废品,「一发技换盆换锅」用东北大碴子味儿喊出来,成功戳中观众的笑点;

演员张小婉和管乐组成的塑料姐妹花组合,用灵活的肢体完成了空乘安全演习动作,征服了讨厌肢体表演的大张伟;

非常规女团成员锤娜丽莎,以自己独特的面相和妆容扮演蒙娜丽莎,拿到了最后一把来自「严格师傅」李诞的金钥匙。

从这些欢乐的氛围中可以看出,垮掉的段子并没有让《嘎嘎们》就此垮掉。而作为一个每期都要造梗的节目,随着选手的竞争越激烈,后期也更值得期待。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11)

锤娜丽莎

至于节目能否出圈,还需要等待时机。或许,先推出能破圈的选手,也是一种途径。

节目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但既然是选秀,选手的表现和人气也是不可控的。比如,话多、梗烂、只顾自话自说的许天奇,在被师傅嫌弃过多次之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讲述「金木水火土」的笑话。

他的表现没有拿到四嘎,在「嘎嘎榜」上却位列前位。这也印证了节目制片人马昊说的话:「在这个时代做gagman,不是为了逗别人开心,而是为了展示我本人很开心。」

像是招人喜欢的坏学生,许天奇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这档节目的一个惊喜,也让观众反应过来:这终究是一档养成类综艺,标准不是自上而下设定的,投票的权利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组合日常搞笑(搞笑也能成团出道)(12)

徐天奇

更让人好奇的,是成团后的样子:一个综艺团体的分工有哪些?是否存在C位?C位的标准又是什么?在向外输送gagman资源的时候,是以团的形式还是个人的形式?

直接将男团女团的概念,嫁接到搞笑艺人身上,此前并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哪怕是在韩国,成功的案例也不多,比较有名的是Celeb Five,一个由五位女谐星组成的女团。

而《嘎嘎们》节目组要养成一个搞笑艺人团体,还可能是男女混搭,听起来就有些搞笑。是填坑,还是跳坑?或许只有在这个夏天结束,6个gagman成团之时,才能见分晓。

对于一档充满笑声的节目,太多去谈论成败有些扫兴。在一切尚未结束之前,《嘎嘎们》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应当如卓别林所言,「没有笑声的一天是被浪费了的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