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商朝英语 三千多年前商朝亡国之前
通过史料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个儿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儿子帝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商纣王。
商纣王腐败众所周知,王子箕子曾经对他的这个行为进行过不止一次的劝诫。纣王的筷子是象牙做的,箕子便说道:“你用象牙做筷子,那杯子应该也是玉做的吧,用惯了这样好的东西,想必也会惦记着把其它远处的好东西,都想将其拿到自己身边来吧,你的车马,宫殿,都装饰的如此豪华,这样的奢靡之风如果愈演愈烈,那么国家也将随之被拖垮,变得一蹶不振。”
其实,箕子说的话很有道理,也都是为了纣王好好治理国家给的良言忠告。但是,由于纣王昏庸,对他的话置之不理,一点也听不进去。别人劝箕子:“你就别管这事儿了,由着纣王去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离远点吧!”箕子却说:“作为臣子,劝诫君王那是应该的事情,如果君王不肯听从劝告,我就不管了,走了,那么这是在贬低君王,让君王的罪恶呈现在百姓面前,而我却用这个办法取悦于民了,我不忍心离开。”
于是,箕子只能装疯卖傻,做奴隶,每日隐忍自悲。
武王伐纣获取成功之后,有一天,武王来拜访箕子,问他治国的道理。箕子说道:“一个国家要想治理的好,必须实行王道,那么,什么是王道呢?那就是一个国家,必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君王要以黎民百姓的父母自居,体恤民情,这样才能做好天下人的王者。作为臣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职位,而作威作福,不要只想着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否则,就是害了国家,害了百姓。”在箕子看来,治理国家,要做到王道和德行并存,要对天下人负责。
箕子的这些感悟,不仅是他对于治国之道的感悟,也是他这么多年,从王子到囚犯的经历,让他参透了人生真理。这样的思想诞生在三千多年,箕子的这些理论和感悟可以说是非常深刻,具有警示作用的,可以看出来,箕子是我国远古时期,以为颇有建树的思想者。
可以说,箕子提出的这些个理论,对于每位从政者都是非常好的启迪,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都是不过时的,治理国家,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宣扬正直风气,摒弃那些以为追求享乐,作威作福的领导架子,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反之,就是在危害国家,危害百姓。
武王询问完箕子之后,便把朝鲜赐给箕子管理。箕子到周朝拜访的时候,沿途看到宫殿被毁,满目荒凉,杂草丛生,不由悲伤起来,《麦秀之歌》由此创作出来: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作为纣王的兄弟,周朝的王子,箕子对纣王可以说是有恨的,恨在纣王不听自己的劝告,过度奢靡,腐败淫逸,这才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丢了家园和国土;他同时也心怀悲伤,毕竟,自己曾经是商朝的王子,而今却成为了他国之臣,下人;他的心也异常悲痛,心痛之前的华丽皇宫如今如此落魄,满目苍夷,前尘往事,过完今昔,相互对比,不免让他感叹人生,感叹万物,感叹未来之路如何前行。
箕子的这首诗,与南唐李煜的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是亡国的诗句,一个是昔日君主,对于国家走向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是昔日的皇子,虽然,不是他让自己的国土沦丧,但是,面对故国,箕子依旧饱含深情,所以,他的悲伤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不低于李煜。
箕子与箕子朝鲜在中国商周古史、中国东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箕子以一个哲学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其学问、其人品、其影响长时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评说。
唐朝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为共写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箕子陵是古代高丽国为纪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址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牡丹峰脚下,至今已无存(朝鲜炸毁箕子陵兴建檀君陵)。
如果当初,纣王能够听取箕子的劝解,不沉迷于美色,不贪恋奢靡,不滋生腐败,不枉为人君,那么,是否商朝可以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富足,可以在外地入侵的时候,能够更有实力去抵抗,能够更有士气去战斗,能将强敌打败,能守住疆土呢?
如果有如果,或许,现在也不会是现在了。但这一切都是假设,悲伤也只是悲伤,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眼泪而停止前行,历史更迭的故事不断上演。亡国之情,悲乡之心,也只能随风而去,就算是把故国的亡君鞭尸三百,也不可能让昔日的国家恢复从前的光辉和荣耀。
现今,能留给后人,起到警示作用的,想必也只有这首诗作了。
参考资料:
【《史记·朝鲜列传》、《尚书》、《麦秀之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