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是指的什么季节(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
2005年的7月,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陆,开启“民族之旅”,12日,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发表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致欢迎词,在致辞中,纪宝成说道: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七月流火?不是指天气转凉了吗?稍有点国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啊,这也是高考中易错的成语之一,当年的老师可是反复强调的。
面对当年引起轩然大波的一则旧闻,还没等回过味来,再查最新版(第7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七月流火”一词: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
一言以蔽之:七月流火,现在既可以形容天气转凉,也可以形容天气炎热。
惊诧莫名!是当年的纪校长未卜先知,还是我们已守不住文化的底线,不断地在向错误妥协?
最搞笑的是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面对于这样的改变都解释道: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一方面说是“误”,一方面又把词意改了,这不是赤裸裸地向错误妥协吗?
终于相信一个词:三人成虎。流言、错误传得多了也就成了真理。
当然,我们也相信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与时俱进的,当“错误”成为流行,捍卫真理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被视为愚顽不化、抱残守缺。这样的成语并不是个例,还有“感同身受”“难兄难弟”……
“感同身受”来自《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感是感激之意,意为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也指虽未亲身经历,但也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难兄难弟”典出《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陈元方和陈季方德行都很高,难分伯仲,所以说是“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也即难兄难弟( nán xiōng nán dì ),而今人多理解为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当然此时应读为nàn xiōng nàn dì )。
如此等等。
感同身受虽说有出处,但也难称得上典故,“感”有不同的理解,古义今义不同似乎也好理解。难兄难弟虽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读音不同造成古今义的差别,似乎也能接受。但如“七月流火”既有经典出处(《诗经》为我国诗歌源头),又有文化支撑(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更兼原义今义大相径庭,完全相反,这就让人无所适从,实难接受了。
语言确实是与时俱进的,但它应有自己的演进规律,坚守最起码的是非底线,不应单纯地为迁就错误而改变语言要素,更不能纵容错误而丧失文化底线。
若不然,北大的林校长用不着郁闷,也许,“鸿鹄(hú)志”不久就真成了“鸿鹄(hào)志”。
终于明白,所谓真理,错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理!#语文##文化##诗经##教育#
@耕读小栈关注教育,晴耕雨读,欢迎关注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