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读音(苏轼本人读yi音低绮户)
没想到,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绮”字发音居然会有这么大的争议,而且由来已久。
之所以“低绮户”中的“绮”字到底读qi还是读yi(均为三声)有这么多争议,原因主要有两条:
1,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传唱接近四十年,还被王菲、张学友、费玉清等人多次翻唱,歌迷们对“绮”字发音的争议也至少有二十年之久,其中邓丽君、王菲唱yi音,张学友不仅唱过qi音也唱过yi音。
2,有不少人,尤其是岁数比较大的网友都记得自己当年学的是yi音,同样也有很多的网友表示学的是qi音。
笔者前文曾经谈过一次“低绮户”中“绮”字的发音,那篇主要是议论,本文则根据笔者搜集到的新信息再谈一次,争取把这件事谈明白。
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逻辑问题
网友们对“绮”字读音之所以有记忆上的差别,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教委(教育部)在1985年12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本书。
这本书针对很多异读字和异读词进行了统一,其中“绮”字被统读为“qi三声”。
这里面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如果“绮”字在1985年以前只有qi一个读音,那教委也不会专门把这个字拿出来做统读,既然这个字出现在这本审音表里,就证明在1985年以前“绮”字确实存在过两个以上的读音,有些人学的是qi,还有些人学的是yi。
注意,这本书叫“异读词审音表”,并不是“错读词纠正表”,也就是说“绮”字在1985年以前的异读应该属于古音异读,而不是有人读错了。
同理,在这本书中,我们看“绮”字的上方还有个“骑”字,在这本书里被统读为“qi二声”,这也是为什么“一骑(ji四声)红尘妃子笑”后来变成“一骑(qi二声)红尘妃子笑”的根源。
那为什么有的网友说他们在九十年代初的教材里学的依然是“低绮(yi)户”呢?
这就跟教材的更新频率有关,一般教材进行大的改版至少需要五年,而且一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只学同一版教材,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85年上小学,那么很可能你在1993年学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低绮户”还读yi。
进入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更新完毕,在课本里也就再也看不到“低yi户”了,这就导致年轻一些的网友会毫不犹豫认为王菲他们唱“低yi户”是唱错了。
所以,网友们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网友在“绮”字读音上存在记忆偏差是正常现象,这是教材版本的问题,和个人记忆以及教师水平无关,不用互相指责对方的语文老师实际上是体育老师了。
二、万绮雯名字发音的问题
香港明星里有一位叫万绮雯的大美女,年龄较大的网友应该都很熟悉。
这位女明星的名字很有意思,用普通话读肯定叫万绮(qi)雯,但很多人都叫她万绮(yi)雯,笔者用翻译软件输入她的名字,提示粤语发音也是万yi雯。
不光是她,有广东的网友表示,他们族谱里有个字辈是“绮”字辈,那一辈人的名字里都有“绮”,同样也都读yi。
因此,有些网友认为,“低绮户”中“绮”字读yi的源头应该是粤语,这属于方言读法,在广东一带读yi,所以邓丽君唱《但愿人长久》时就唱成了“低yi户”。
实际上,这还真不一定是方言的问题,因为粤语中其实是存在一部分中古音的。
有人曾考据,在解放后的各种工具书中“绮”字出现yi读音的极少,只有寥寥几版。如果将时间拉长,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古正音考》一书中就注明了“绮”字的两个读音,这证明“绮”字的yi读音应该来自于古音,所以国家教委将“绮”字列为了古音异读字,并不是粤语的问题,而是古音的问题。
三、苏轼应该怎么读?
在前文的评论区,有网友调侃,“低绮户”该怎么读应该问苏轼啊。
你别说,其实还真可以问他,不过不是打手机或者穿越,而是通过工具书。
《康熙字典》里收录了“绮”的两个读音,两个读音都来自于《集韵》这本书。
《集韵》是我国古代的韵书,用来规范读音,其权威性和全面性要超过《广韵》。
公元1037年,北宋重臣贾昌朝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 ,举人误用”。宋仁宗根据大臣们的建议令北宋名臣丁度领衔重修《广韵》和《韵略》,于1039年完稿,名为《集韵》。
请注意一件事,北宋这次重修《集韵》的目的之一是以免“举人误用”,也就是说举人们考试时经常用错字造成误会,这对北宋的人才选拔来说是个问题,有了《集韵》就可以规范读音。
公元1043年,《集韵》正式刊行,流行于北宋全境。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的版本有潭州(长沙)刻本,明州(宁波)刻本和金州(安康)刻本,其中金州刻本来源于四川刻本,也就是说,北宋时的四川地区是有《集韵》刻本发行的。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换言之,在苏轼从小读书到进士及第的这十几年里,他应该是看过《集韵》四川刻本的,毕竟这本书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给举人们规范考试作文用的。
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在山东诸城任太守时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那么,至少在苏轼填词的那一年,他应该是知道“低绮户”的“绮”是有两个读音的,他当年读的是哪个音呢?
笔者认为,苏轼大概率读的就是yi音,判断的根据在于南宋。
首先,宋朝之后的元朝和明朝都没有专门编修过《集韵》这样的工具书,清朝曹寅曾搜集到《集韵》的潭州刻本,之后清朝开始流传《集韵》直到现在。
也就是说,从北宋到清朝,民间能采用的最权威读音工具书依然是《集韵》,因此“绮”的两个读音也就会被很多读书人知晓,他们知道qi同时也知道yi音。
其次,南宋统治南方地区达一百五十年,南宋的文化继承甚至照搬北宋,因此苏轼的词在南宋应该是流行的。
如果北宋和南宋都将“低绮户”读为“低yi户”,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化和浸淫,在南方地区形成读“绮”为yi音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广东地区将“绮”字的yi读音保留下来也是顺理成章。
因此,从南方地区将“低绮户”中“绮”读为yi音的习惯,我们可以倒推出北宋很可能也是读yi音的,而苏轼本人大概率也是读yi音。
至于有人说“绮(qi)户”是单独一个词,意思是雕花的窗户,不能改音,那你还真是低估了古人在作诗填词时经常借用、通假的习惯,何况绮字本身就有两个音。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绮”有古音yi存在,“低yi户”的最初读音很可能来自于苏轼本人。
2,“绮”字yi音在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于各种教学、文化和音乐活动中。
3,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发布于1983年,彼时“绮”的两个读音都存在,还没有统读,她按照yi音唱当然没问题。
4、国家教委统读“绮”字的那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发布于1985年12月,由于教材更新频率和版本问题,导致“低绮户”中“绮”字为qi音和yi音版本的教材曾长期混用,也就造成同龄网友在记忆上也存在差别。
5、由于教育部门已经做了统读规定,教材也全部更新,所以考试时是必须按照“低qi户”标准来的,之后所有的“低yi户”读法和唱法都将慢慢消失。
没错,也许再过五十年,等到七零后八零后逐渐消失,那时候也就不会再有人纠结“远上寒山石径斜(xia)”、“一骑(ji)红尘妃子笑”、“乡音无改鬓毛衰(cui)”的问题了。
车同轨,书同文,挺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