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和解对阿里的影响(记者观察天价罚款)

靴子落地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阿里腾讯和解对阿里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阿里腾讯和解对阿里的影响(记者观察天价罚款)

阿里腾讯和解对阿里的影响

靴子落地。

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这则消息,在平静的周末如同惊雷。但似乎也在预料之中。紧随其后,阿里巴巴在4月12日早上8点召开投资者电话会,对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罚一事向投资者做了说明。

当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HK:9988)股价上涨6.51%。截至记者发稿,其美股股价上涨9.33%。这也是阿里巴巴连日陷入低谷后,迎来最大的单日上涨。多家投行认为,处罚落地后,阿里巴巴长期基本面稳定,反垄断调查带来的利空逐渐消化后,公司将进入新的轨道。

无疑,从国家反垄断的决心来看,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已经从粗放式发展进入到从严监管时代。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会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

因此,对于平台来说,未来的发展一定取决于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服务。只有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建立核心的技术门槛,才是持续发展之道。

加强自查

按照行政处罚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阿里巴巴集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严格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表示,公司认为,这次处罚不会产生实际上的负面影响。之后,公司还会继续为商户们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增长。“公司被要求在15天内提交相关评估报告。公司已经进行了深刻的沟通,并且已经汇报了调查后平台的整改措施。之后公司会继续保持这种沟通和管理决策的公开透明,按照监管方的要求进行运营,并积极配合监管方要求的定期汇报。”

接下来,阿里巴巴会先降低商业准入门槛,帮助商户减少商务运营成本。还会为合作伙伴、零售商等提供帮助以减少他们在平台上的成本。

随着平台技术服务的不断升级,目前为已有商户提供的这些付费技术服务,也会逐渐免费化。之后会推出更多新的服务。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会继续在商户培训等方面进行更多投资,让商户可以利用平台后端数据优化自己的业务,这对于公司而言也是一种长期投资。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会不断拓展平台商品品类和品牌数量,满足消费者的更多购买需求。用户体验以及用户和商户的获取和维持是公司之后几年的两大重点。”张勇透露。

此次罚款将会反映在本季度财报中。另外由于公司计划减少商户平台运营成本,同时阿里还会进一步为此加强投资,因此这一计划会直接反映到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上。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该季度,阿里巴巴实现收入2210.84亿元,同比增长37%;经营利润490.02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DA 683.80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794.27亿元,同比增长52%。

平台的边界

从互联网平台的权力界定上来看,具备垄断特质的平台,都具有很强的市场控制能力,包括控制服务价格的能力、控制平台内经营者获得流量的能力、控制平台内经营者销售渠道的能力。

但是,一直以来,对于垄断标准的界定都存在难点,反垄断法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据不完全统计,谷歌、微软、Intel、高通、Facebook等公司都是反垄断打击的重点对象。

去年7月30日,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五大巨头的首席执行官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反垄断听证会上作证,并接受监管机构的“拷问”。即便声势浩大,但是美国司法部门仍然没有作出有效的惩罚措施。

这一次针对阿里巴巴的反垄断罚款金额,在全球范围内已属“天价”。无论如何,在反垄断的呼声下,罚单只是一个开端,解决平台治理问题任重道远。预计未来,其他互联网巨头也会以此为标杆,对业务上进行整改。对于他们来说,在获取最大商业价值的同时,如何对社会和公共价值承担相应的责任,将是最难的挑战,毕竟找到平衡点并不容易。

近期,不少用户发现,昔日号称“共享经济”的共享充电宝正在悄悄涨价。从最初的1元/小时,半小时免费,到现在平均每小时需花费3-4元,而24小时封顶价也从20元涨至30元甚至更多。在杭州西湖景区,甚至有充电宝收费高达每小时10元。但是,更多的乱象还包括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平台服务缺位等等。

长期以来,在资本的催化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多采用了“烧钱换份额”的粗暴模式,一旦占领市场之后,便开始收割利益。打破这一公式,正当其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