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

摘要: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该具备怎样的优良作风呢?我们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中,能够借鉴继承怎样的精神财富呢?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1)

中国共产党传统有「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名优秀的企业知识管理者(KMer),也同样应该具备有三大优良作风。

其一,理论联系实际,对KMer而言,就是知行合一

其二,密切联系群众,对KMer而言,就是深入现场

其三,批评自我批评,对KMer而言,就是复盘反思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2)

一、知行合一

我们先看看KMer的第一大优良作风,即知行合一。

通俗讲,就是把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内在认识和外在行动高度统一,以道御术,心生万法。

知识管理一词,本身是舶来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浪潮之中,全球化产业智造升级之下新经济时代的产物。

虽然有众多的理论活水源头,但知识管理依然是一门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艺术。

知识管理,三分管理,三分技术,四分运营。

其中,有计算机信息流派的,有工商管理流派的,也有图情资源流派的。

其中,有内容导向的,有技术导向的,有人本导向的,还有业务场景导向的。

其中,还有KM1.0、KM2.0、KM3.0,……

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和形式。

但作为知识管理的底层逻辑,其中一块重要的基石,无外乎就是“知行合一”四个字!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3)

这是五百多年前,千古第一完人——王阳明首先提出来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王阳明是其中之一。

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具绝顶,是心学集之大成者,真正做到了“三不朽”。

阳明先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有三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可见,知行合一,是东方智慧的高地。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是内在认识和外在行动的高度统一。

阳明先生说:知行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

为什么许多人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知、行没有合一。

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

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4)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有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不仅学习曲子曲调,掌握演奏技巧,还领会到其中的志趣和意境。

这还不够,他最终竟然能够追本溯源,通过曲子与原创者周文王天地精神相往来,可谓几近于道。

这种精益通神、知行合一的极致追求,最终连老师师襄子都起立稽首,叹为观止。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5)

阳明先生说:主一,一者,天理也。

这个一,就是不二,就是天理,就到道。

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之初,心性与道相合,本是无善无恶的。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

一旦我们起心动念,则善恶好坏随之纷纭而至。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

但每人的内心有良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我们还可以通过格物,去私欲,去恶扬善。这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其中蕴涵了莫大的宇宙真理和修行法门。

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我们需要通过致良知,达到无善无恶的至高境界,这就是心之本体。

所以,我们要把习惯把追求外物的眼睛收回来,开始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这就是内圣外王。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6)

在《传习录》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公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日:“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中花树自开自落,如若无人念及,此花与心同归于寂。

山中花树投射内心,如若有人念及,此花此时方有颜色。

当内在的主体,投念到外在的客体,就会发生干涉。

用科学的术语,这叫量子纠缠,是那只薛定谔的猫。

一念花开,一念花寂。

万事万物,皆是人内心的投影,可见天下无心外之物。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7)

二、深入现场

我们再看看KMer的第二大优良作风,是深入现场。

通俗讲,就是知识管理者要和组织内外人员打成一片,不脱离群众,KMer搭台,大家来唱戏。

如果我们整天坐在办公室,处于象牙塔,是没有办法找到灵感的。

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会束手无策。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说过: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

他在《活法》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创业不久,试做某个产品,放在实验炉中烧制时,产品不是这边翘就是那边曲,好像烤鱿鱼一般,样子十分难看。

多次改进,多次实验,仍不如愿。产品究竟是如何翘曲的,我想亲眼目睹它的变化过程。我打开炉上的窥视孔仔细观察。

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像活物一样卷曲起来。我观察了几次,它照样翘曲,似乎完全无视我殷切的期望。我无法忍耐,“拜托了,不翘起来行吗?”

看着看着,我突然产生一种冲动,不由自主就想把手从孔中伸进去,从上面将产品压住,校正它的翘曲。作为技术人员我期盼产品完美无缺,作为经营者,烧出的废品损失让我焦虑不堪。

炉内是摄氏一千几百度的超高温,手当然伸不进去,明知如此,但不让产品变形的强烈愿望在我心中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令我忍不住就要把手伸进去。

终于,产品给我回应了。因为“从上面压住”这一刹那的冲动给了我解决问题的灵感。只要在产品上面用耐高温的重物压住,就能烧制出完全平整的合格品。

这件事我总结如下:答案永远在现场。但是要从现场获得答案,首先从心情上说,必须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人的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同时,必须亲临现场,用真诚的目光仔细观察现场,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贴近。这时我们才可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深入现场的魔力。

所谓心想事成,物应心愿,不外如是。

对于知识管理者,更是需要经常到现场去。

与不同的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不断提问和思考,挖掘寻找典型的知识场景。

工作现场有神灵。

解决问题的答案,也总是在现场。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8)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安泰俄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他是大地女神盖亚和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他力大无穷,无人能敌。但只要他离开大地,神力倾间消失,不堪一击。后来赫拉克勒斯发现了安泰俄斯的秘密,把他举到了到空中。安泰俄斯无法从大地那里获取力量,最后被扼死了。

因此,离开大地母亲,脱离人民群众,纵有十八般武艺,也无用武之地。

许多KMer说,我不清楚今年的工作重心,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为何会出现脱离业务、反应迟钝、自玩自嗨等问题?

关键是没有深入现场,甚至离现场还非常远。

华为的任正非提出: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

让具有少将能力的人去作连长,打造“少将连长”,打造“连长社区”。

什么是现场?

对一名KMer而言,任何的业务场景都是现场。

高手在民间、智慧在一线、答案在现场。

方案呈现、售前支持、产品研发、项目交付、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就是现场。

在一线基层做知识运营,需要的就是实战支持。

针对具体业务诉求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快速答疑、深度讨论。

优秀案例的发掘以及最佳实践的萃取更是离不开深入现场。

最终,需要通过可量化的、可感知的收益彰显价值。

美军的组织体系经过多年进化演变,形成总部中后台+基层小团队的模式。

KMer构筑的就是总部中后台,要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赋能。

赋予基层小团队足够的信息数据。

赋予基层小团队足够的方法技术。

赋予基层小团队足够的工具模板。

赋予基层小团队足够的能力能量。

并赋予其高效调动自身能力能量的环境。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9)

三、复盘反思

我们最后看看KMer的第三大优良作风,是复盘反思。

通俗讲,就是知识管理者要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对工作进行复盘和反思,进行经验总结和知识萃取。

《论语·学而》中这样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荀子·劝学》中这样说: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墨线测画方能取直,宝剑经过刀石磨砺才能锋利。

君子不仅要广泛地学习,每天还要不断地进行自察反省。

人心就像一面镜子,随时可能会沾染上灰尘。

所以更要经常擦拭,才会越擦越亮。

在《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有个人叫赵概,用投豆的办法来检查自己一天的进步和过失。

他在书房里放着三个盒子,一个里面放黑豆子,一个里面放黄豆子,一个是空的。每晚睡觉之前,他便打开这三个盒子,回想自己一天的言行。

如果做了一件好事或有好的想法,就取一粒黄豆投进空盒;如果做了一件坏事或产生过一个坏念头,就取一粒黑豆投进空盒。

开始时黑豆往往比黄豆多。后来黄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他的修养越来越高。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后辈的家书家训,其中记录了云谷禅师所授的功过格,让他行善修福,与赵概投豆很是类似。

如果做了善事,按照标准从一功到百功,记多少数。如果做了恶事,按照标准从一功到百功,减多少数。把每天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使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的行为。

云谷禅师说: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袁了凡从此开始行善,从3000小目标开始,做到后来的10000大目标。

就在他努力的过程之中,他也发现自己的命运在悄然改变着。

可见,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

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

一旦开始三省吾身,久而久之,心地就会越来越光明。

当心中私欲全部消除干净,人的本心也就恢复了彻底的光明。

王阳明临终时只留下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按照70:20:10原则,成人70%的学习都是干中学的。需要在事上磨,需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10)

曾国藩每有重大事情来临,都会离开众人,独上阁楼,点一柱香,静静思索。

他会在头脑中推演事情各种可能性,理清各种情况可能的发展路径,探寻出事情背后的逻辑和原因,并最终确定自己的应对之策。

组织也是一样,发展过程中难免犯错,但是不能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IBM当年给华为做咨询的时候,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事情一次做对,却有时间和精力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

如何才能杜绝重复犯错呢?

方法就是复盘反思。

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战略,都是复盘反思的机会,都是改进提升的机会。

复盘反思,其实就是一种格物。

当黄豆越来越多,黑豆就会越来越少。

当善功越来越多,恶功就会越来越少。

当同样的错误减少或者不再发生,组织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再通过长期不懈地迭代,组织的竞争优势就一定会越来越强。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11)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三大法宝。

企业知识管理者KMer需要「三大优良作风」,需要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并形成新时代新的做事风格。

从知行合一,到深入现场、再复盘反思,形成新的闭环,实现螺旋上升。

当然,这「三大优良作风」,不仅仅只是针对知识管理者。

其实,对于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对于每一位披褐怀玉的君子,是否也同样适用呢?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12)

作者寄语|

2020年,我将依旧以“管理知识,激发创新,唤醒智慧”为己任,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相关服务,助力企业在新经济大潮之中,实现知识转型和创新升级。

作为爱知识、爱学习、爱智慧的你,你有没有想为经营个人、组织的知识而奋斗?如果你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与观点,欢迎互动分享,一起来过过招吧。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欣赏的朋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管理者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名优秀的知识管理者)(13)

标签:

知识管理 KMer 知识管理者 三大作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